中国语文网

时间:2024-11-02 10:09:44编辑:阿星

中国语文的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 一、 来稿请寄打印本和电子本各一份。打印文本请寄到: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  邮编:100732二、 电子本投稿请用以下几种格式中的任意一种(最好用前三种格式):   ① 纯文本:TXT格式; ② 超文本:HTML格式;③ MS-WORD:DOC格式; ④ RTF格式。用HTML格式的文章可以方便我们将来直接发送上网。 注:在线投稿所上传稿件一律使用MS-WORD:DOC格式文本。  如果文章用到特殊字体,请用附件形式把相应的字体文件发送过来。   如果文章用到自造字、图表或其他特殊形式,请做成图像文件发送过来,或者另附上一份说明文件。   文件容量较大时,请用WINZIP等工具软件压缩以后发送过来。   文章内码可以用简体中文GB或GBK码,也可以用繁体中文BIG5码。   三、 稿件每页40(行)×40(字),A4纸打印。冷僻字、 特殊符号、须制版的图表均请另纸开列或画出。   四、 另提供正文不具名首页两份,以备稿件匿名审读之用。   五、 所有论文需要提供英文题目。 八千字以上的稿件请提供二百字以内的中英两种文字的提要和关键词。   六、本刊体例如下,务请按此体例打印。   (一) 文题  1. 论文题目:  正题:二号标宋,占一行。  副题:三号仿宋,另占一行,前加破折号(——)。  作者姓名:四号宋体,另占一行。居中。  题注:在正题末右上角加星号(*)。题注注文排当页下,与正文之间加一细线,占10字。注文小五号宋体,起行空一格。前加星号做注码,后空一格。(二) 提要 关键词  “ 提要”二字小五号黑体,后空一字空,接排提要正文。提要正文居中,左右空3字空,小五号宋体。  “关键词”三字小五号黑体,后空一字空,关键词小五号宋体,各词之间空一字空,回行齐关键词。(三) 正文  1 正文,通栏,五号宋体。如例句较短,可排分栏。   2 文章分节小标题,序码用汉字,五号黑体,占2行,居中;占1行,齐左,起行空2字空,序码用汉字、阿拉伯数码均可。  3 例句:  有序码例句:序码用阳文码排序,后空半字空。起行空2字空,回行齐汉字。序码原则上一排到底,酌情可分节编排。如果例句接排,例句间空二字空。  无序码例句:起行空3字空,回行空3字空。较短的可接排,中间用竖线隔开。  4 引文:起行空5字空,回行空3字空。  5 例句、引文等的出处(书名、报刊名)一律用书名号,外加圆括号。  书名依次为:作者、书名、出版社、时间。例: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 (修订本),35页)  报刊名依次为:作者文章、报刊名称、时间,例:  (周培红《今生今世》,《收获》1991年第1期)  古文依次为:朝代、人名、书名、篇名、章节,例:  (唐· 李白《古风· 十九》)、(《诗经·硕鼠》)  6 国际音标括号用直方括号“[ ]”声调一律用数码标在右上角。  7 数字:公历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其他参考《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视情而定,一篇文章内要统一。  8 正文中引述文献标注顺序:作者、年代,中间加逗号,外加圆括号。例:  (朱德熙,1986)  参看文献:参看,作者,年代,外加圆括号。例:  (参看金克木,1996)  如果引述或参看文献不止一个,中间用分号隔开。例:  (参看金克木,1996;朱德熙,1982)9 文中图表一律小五号宋体,图表名用小五号仿体,位于表格上端,齐表头。  10 随文的注文,六号宋体,齐下。(四) 附注   1.正文中的注码用阳文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编序码。。小五号宋体,居文字右上角。如果后面有标点符号,则放在标点符号后边。  2.排在正文末,与正文间空一行。附注2字顶格,中间空一字空,小五号黑体。  3.注文小五号宋体,另起一行,空2字空,回行顶格。注码用阳文码序排,空半字空。(五) 参考文献、参考书目、引用书目等  排在正文后,有附注的排在附注后,空一行。“参考文献”等,小五号黑体,顶格。所引文献、书目等,小五号宋体,另起一行,顶格,回行空汉字7字空。参考文献等根据所引文献的类别采用不同的书写格式:  1期刊中的文章,书写顺序为:作者或编者(2人以上,中间空一格)、出版年份(前后各空一格)、文题(加书名号)、刊名(加书名号)、期数;  2 专著,书写顺序为:作者或编者(2人以上,中间空一格)、出版年份、书名(加书名号)、有关章节的编号、出版社及地点。  3 外文参考文献等书写顺序同中文。文章、书名排斜体。  4古代文献书写顺序,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社、出版版本年代。  同一作者如有数条文献的,逐条分行排列,名字只见首条,其余以细线(占三格)代替。中文目录的编排顺序以著者(或编者)姓氏的音序排列;译著按中文目录格式写。外文目录一律排在中文目录后,顺序先日文(文献顺序按作者姓氏中文读音排序)后西文。(六) 附录   排在正文末,附注上,五号仿体, 起行空2格。(七) 作者通讯地址  排在全文后,上空一行,小五号宋体,齐后。内容依次为:姓名、通讯地址、邮编。各项之间空2字空,外加圆括号。  六、 来稿审读时间一般为半年,半年内未接到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作者也可随时在中国语文网站看稿件当前审读的进展情况   七、 稿件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八、 来稿请直接寄到编辑部,以免延误。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论文

  王姓是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复杂。
  据《通志·氏族略》载:在京兆、河间一带的王氏族人,据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因此这一支系乃是出自于姬姓;在北海(今山东境内)、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一带的王姓则传说是帝舜的后代,这一支系出自于妫姓之王;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乡一带)的王姓,则称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后,出自于子姓;以上三支都与“王”的本身含义有关。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
  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王朝的后代,以其祖先是王者而姓王。如河南的王姓,出自于可频氏;在冯翊一带的,原来是钳耳族的后代;山东营州王姓,来自高丽国;安东王姓一族,本阿史布。《广韵》中把王姓望族归纳为21处:太原(今山西)、琅邪(山东)、陈留(河南)、东海(山东)、高平(甘肃)、京兆(西安)、天水(甘肃)、东平(山东)新蔡(档南)、新野(河南)、山阳(山东)、中山(河北)、章武(河北)、东菜(山东)、河东(山西)、金城(江苏)。其中太原、琅邪王氏尤为著名。
  正因为王姓的起源相当久远,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众多的源头。除了源自王室之外,还有不少人是赐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如燕王丹之玄孙嘉,献符命于王莽,赐姓王氏;如隋末地方割据者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冒姓王;南朝梁将领王僧辩本乌丸氏,属鲜卑族,被完颜氏金朝封为王,故易名王罕。不仅华夏族的王室之后不少是以王为姓,许多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执政者的后代也有以王为姓的,其意与上述出自姬姓、妫姓、子姓的王氏大致相同。 因此就形成了“王”姓源头众多,分布广泛,人丁蕃盛的局面。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晋朝中兴名臣王导就是这支王氏在山东繁衍的子孙,其子孙世代簪缨,使王氏成为一时望族。
  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叔父,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9、由复姓简化而来。这种情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迫害、追杀,逃往中原。因身为王爷,为显示身份改姓王。


上一篇:知名设计网站公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