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微信的故事

时间:2024-11-05 05:05:07编辑:阿星

H5会火到什么地步

这项于2004年被正式提出的HTML语言的第五次重大修改,过了十年之久,才算在互联网世界中火了起来。在中国,无论是早期腾讯在推其浏览器时,还是后来百度为了打破APP的不可搜索性而力推H5,都没有将之引爆。倒是最近随着微信越来越火,H5也火了起来了。H5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在网页上直接调试和修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几乎不用考虑用户的机型与适配性问题。智能手机主要被分裂为两大系统:Android和iOS,一个做应用的团队,怎么着也得准备两套班子来适应用户两种手机。而在Android体系中,版本的分裂和机型的五花八门,想要求得极致的体验,还得反复测试各种版本和机型。这无疑大大抬高了开发成本。就像开发一个网站无需太多关注用户究竟是windows机器还是MAC机器(少许关注还是需要的,但比起开发软件所需要的关注,那就少多了),开发H5同样能够大幅降低成本。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在于版本升级。正如网站升级和用户无关一样,H5应用的升级,用户也不需要去update什么东西。这某种程度上就等于“强制升级”,这给开发者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他们不需要考虑应用的各种版本的兼容性问题。第三个也必须注意到的优势是,如果使用H5(甚至是更低版本的html)开发出网络应用(webapp),它可以绕过苹果的应用商店,让用户直接从网站上下载,这可以避免让应用商店在收费上扣去3成的分成制度。不过,这绝不是H5在时下忽然大火的原因。因为上述这些特点,H5早就具备了。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一直到去年10月29日,万维网联盟才宣布,经过近8年的艰辛努力,H5标准规范终于最终制定完成了,并已公开发布。有了标准规范,给H5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石。对于互联网世界而言,标准规范几乎就是生命线。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终于如燎原之势普及开来,而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之一微信,又一直在很多模块里使用H5技术,比如微信公众账号。微信的朋友圈中,除了图片和文字以外,能发送进去和朋友们分享的,都是网页。过去一般都是分享公众账号的一篇文章,但很快,商业组织们意识到,如果把他们的商业信息做得有趣一些,借助用户们的分享,他们的传播效率会高很多。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今天的朋友圈里动辄就会出现商业组织的H5制作,比如会议邀请,比如组织招聘,比如活动策划。于是,有人开始惊呼:H5会杀死原生应用(nativeapp)——不过,这句话其实好几年之前就有人喊过,Facebook一度还使用所谓的“网络应用”来替代原生应用(不过但没过多久,就退了回去。网络应用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对交互性的即时响应)。但我始终不这么认为。网站并没有杀死软件,webapp也很难杀死nativeapp,即便得到H5支持的webapp。更有可能的是,一个nativeapp里在部分甚至大部分模块里包含H5——事实上,微信就是这样的应用,Facebook所谓退回nativeapp,本质上也是网页打包进入它的那个原生应用。很难有泾渭分明的webapp或者nativeapp。还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担心的,那就是今天对H5的使用,过于营销化了。朋友圈里动辙可见的H5,都是营销信息。这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一度非常火爆的minisite,商业公司曾经疯狂在这种小型网站上烧钱,一个策划专题投入上百万都不算罕见,最终,minisite可以说是营销需求催动,也毁于过于营销化。普通用户图个新鲜第一次会看,第二次第三次,他们总有厌烦的一天。真正能让H5大火的,绝不是今天朋友圈这些移动互联网里的“minisite”,而是能切实解决某种需求的H5式解决方案。一个我个人很看好的方向是视频。H5理论上是不再需要嵌入什么Flash技术了。不过,到目前为止,以谷歌、Firfox、Opera为一方,苹果为另外一方,就视频格式问题,还在继续纠结磨叽中。

微信上的微信公开课pro版怎么弄

用微信搜索账号:微信公开课,然后开启我和微信的故事即可。手机启动微信,点击+号,添加朋友,搜索微信公开课,然后查看历史消息。找到2016.1.10推送的那篇2016微信公开课PRO版我与微信的故事文章,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活动页面。稍等片刻,数据加载完成,按照图中提示,会有一个”小手“指示按照步骤进行,就会看到自己的各种数据。我和微信的2015 ,是为1月11日微信公开课PRO版准备的官方体验。这个内容实际上是微信官方为了明日的微信年度大会“微信公开课pro”做的一个小插曲互动。

H5会火到什么地步

  这项于2004年被正式提出的HTML语言的第五次重大修改,过了十年之久,才算在互联网世界中火了起来。在中国,无论是早期腾讯在推其浏览器时,还是后来百度为了打破APP的不可搜索性而力推H5,都没有将之引爆。倒是最近随着微信越来越火,H5也火了起来了。

  H5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在网页上直接调试和修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几乎不用考虑用户的机型与适配性问题。智能手机主要被分裂为两大系统:Android和iOS,一个做应用的团队,怎么着也得准备两套班子来适应用户两种手机。而在Android体系中,版本的分裂和机型的五花八门,想要求得极致的体验,还得反复测试各种版本和机型。这无疑大大抬高了开发成本。

  就像开发一个网站无需太多关注用户究竟是windows机器还是MAC机器(少许关注还是需要的,但比起开发软件所需要的关注,那就少多了),开发H5同样能够大幅降低成本。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在于版本升级。正如网站升级和用户无关一样,H5应用的升级,用户也不需要去update什么东西。这某种程度上就等于“强制升级”,这给开发者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他们不需要考虑应用的各种版本的兼容性问题。

  第三个也必须注意到的优势是,如果使用H5(甚至是更低版本的html)开发出网络应用(web app),它可以绕过苹果的应用商店,让用户直接从网站上下载,这可以避免让应用商店在收费上扣去3成的分成制度。

  不过,这绝不是H5在时下忽然大火的原因。因为上述这些特点,H5早就具备了。

  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一直到去年10月29日,万维网联盟才宣布,经过近8年的艰辛努力,H5标准规范终于最终制定完成了,并已公开发布。有了标准规范,给H5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石。对于互联网世界而言,标准规范几乎就是生命线。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终于如燎原之势普及开来,而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之一微信,又一直在很多模块里使用H5技术,比如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的朋友圈中,除了图片和文字以外,能发送进去和朋友们分享的,都是网页。过去一般都是分享公众账号的一篇文章,但很快,商业组织们意识到,如果把他们的商业信息做得有趣一些,借助用户们的分享,他们的传播效率会高很多。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今天的朋友圈里动辄就会出现商业组织的H5制作,比如会议邀请,比如组织招聘,比如活动策划。

  于是,有人开始惊呼:H5会杀死原生应用(native app)——不过,这句话其实好几年之前就有人喊过,Facebook一度还使用所谓的“网络应用”来替代原生应用(不过但没过多久,就退了回去。网络应用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对交互性的即时响应)。

  但我始终不这么认为。网站并没有杀死软件,web app也很难杀死native app,即便得到H5支持的web app。更有可能的是,一个native app里在部分甚至大部分模块里包含H5——事实上,微信就是这样的应用,Facebook所谓退回native app,本质上也是网页打包进入它的那个原生应用。很难有泾渭分明的web app或者native app。

  还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担心的,那就是今天对H5的使用,过于营销化了。朋友圈里动辙可见的H5,都是营销信息。这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一度非常火爆的minisite,商业公司曾经疯狂在这种小型网站上烧钱,一个策划专题投入上百万都不算罕见,最终,minisite可以说是营销需求催动,也毁于过于营销化。普通用户图个新鲜第一次会看,第二次第三次,他们总有厌烦的一天。

  真正能让H5大火的,绝不是今天朋友圈这些移动互联网里的“minisite”,而是能切实解决某种需求的H5式解决方案。一个我个人很看好的方向是视频。H5理论上是不再需要嵌入什么Flash技术了。不过,到目前为止,以谷歌、Firfox、Opera为一方,苹果为另外一方,就视频格式问题,还在继续纠结磨叽中。


  说明:

  

  转载自魏武挥


上一篇:火爆电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