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已有446家房企破产

时间:2024-11-06 11:20:00编辑:阿星

是2022年还是2023年买房好

2023年买房好,因为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一个低迷状态,买房子的人并不多,2023年能看到房子是否下降,也是可以衡量是否是最佳购房时机的一年。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几乎是所有人的心愿。房子不仅仅用来居住和财富保值,还绑定了户口,绑定了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甚至绑定了结婚的资格,因此才会显得如此重要。房价下降趋势已经异常明显,持币观望是更好的选择:房企债台高筑,为了防控金融风险,银行开始捂紧钱袋子,房价上涨的最大动力不在了。相应的,房企不能为所欲为发债和融资了,拿地也会更加谨慎,地价自然也涨不动了。炒房客们插上尾巴比猴子都精,自然也会收敛。可以说房价上涨的三大核心因素都已经熄火了,房价下降周期已经到来。

现在买房合适吗2021年买房合适吗?

现在2021年买房是非常合适的,因为现在房价不高,所以非常合适。一是划出了“三道红线”,负债率超过红线的,银行就不能随便给房企贷款,踩中红线的大房企不少,有一些迫于压力甚至还破产了。二是各大银行也对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设置了上限,不能想贷多少就贷多少了,这对房企的资金筹备更是一大打击。三是相关部门严查经营贷、消费贷等。政策高压之下,为了回笼资金,降低负债率,房企就不得不将楼盘打折降价。房价调控:房价调控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为了保证房价稳定上涨),稳定市场房价。2010年中国房地产政策已由此前的支持转向抑制投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且先后采取了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手段。虽然政府这次新政策相对强化了房地产调控,对公众的市场心态和房价预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公众还无法准确量化出政策可能对市场成交量以及房价所可能产生的效果。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房价调控

2200亿房企巨头出事,200多家房企破产!

来源|魔鬼金融学 这个夏天,房地产行业传来一股浓重的焦糊味。 6月8日,泰禾北京院子二期业主在微博发布一则致泰禾董事长黄其森的公开信,称该项目施工进度严重滞后,施工方因泰禾拖欠数亿工程款,不久后将停工走人,“烂尾几乎成了定局”。 业主同时指出,泰禾违规售房,挪用监管账户巨额资金。不仅是北京,杭州、苏州、东莞等地均有泰禾业主反应项目进度延期交付的情况。 业主维权的背后,是泰禾暴跌82%的惨淡业绩。 泰禾财报显示,2019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下降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4.66亿元,同比下降82%,创近7年以来的新低,扣非净利润更是亏损超4亿元。 其5大战场,近乎“全军覆没”。 据财报显示,2019年,泰禾集团在福州、北京、上海、广深、武汉5个区域的营业收入全面下滑,其中,武汉区域的营业收入直接暴跌100% ,而华东、广深区域的降幅亦分别高达42%、65%。 实控人更是被列入了“失信人名单”。 2020年4月22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网披露,因子公司债务违约,泰禾集团董事长及其实际控制人黄其森,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要知道,泰禾在业界可是一家响当当的巨头,资产超2200亿,号称中国地产行业“最猛的勇士”。 它的扩张极为激进,在土拍市场上屡屡刷新全国单价“地王”的记录,拿地疯狂,销售更狂:2013年,泰禾的销售规模仅124亿元,短短四年时间,便飙升至1007亿元,增幅高达709%,2017年底甚至喊出了“2000亿的销售目标”。 这样一个巨头的四面楚歌,对于整个地产行业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其他巨头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一些房企开始寻求外援,曾经财大气粗的他们也被迫抱起了大腿。 今年以来,包括弘阳集团、协信地产、阳光股份(000608.SZ)、福晟国际(00627.HK)、新华联(000620.SZ)等六家房企,均透露了引入战投的计划或意向,以期重生。 一些房企纷纷转型上岸,似乎养猪比卖房更赚钱。 万科集团于3月成立了食品事业部,明确提出要布局生猪养殖,在此之前,碧桂园、恒大早已入局生猪行业。 一些企业纷纷与房地产业务做切割。 比如今年,地产“潜巨头”国家电网重磅宣布:“下决心退出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务”。 要知道,国家电网并非只做电网,旗下的房地产业务由鲁能集团运作,核心业务为地产、能源两大板块。 2011年,剥离火电业务后,国资委增补鲁能集团为21家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企业之一。在业内看来,鲁能土储规模庞大,资源雄厚,虽不属于头部房企,但一直是潜在的“巨无霸”。 一些房企更是撑不下去、接连倒下。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至2020年6月初,今年房地产企业破产数量已经达208家,超过2018年上半年的177家破产数量,与2019年同期相对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开始,一些曾经规模较大的房企也出现在破产的名单中,比如曾进入房地产销售百强榜的三盛宏业、曾位列全国五百强第215位的银亿集团。 要么关门大吉,要么抱大腿,要么转型,要么与房地产做切割,曾经造就无数富豪的地产行业,究竟是怎么了? 地产行业的焦虑,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落幕。 地产行业有“三高”: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 曾经的房企无限风光,土地是国家的,钱是银行的,凭借着“三高”的运作模式,迅速扩张、地王频出,天价拍地、高价卖房,成就了一大批房产富豪。 他们借钱花钱毫不手软。业内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一家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好不好主要看他的财务总监融资能力强不强。 然而如今,先有国家重磅出手,对楼市发起雷霆调控;资金层面,对房企抽水断奶。 叠加疫情冲击,房企开工、销售都遭遇重大掣肘, 房企们被扼住了咽喉,曾经最不差钱的“地主”,现在也没有余粮了! 巨大的债务压力,也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数据显示,今年房地产行业的到期债务约在1.46万亿,其中7月份是到期高峰,达到1490万亿。 更不用说,还有全国楼市基本盘的变化。 根据最新《央行报告》,目前全国城镇家庭人均住房高达1.5套,超过40%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房子,绝大多数城市都将面临住房过剩的局面,只有个别核心城市住房仍旧存在结构性短缺。 这意味着,尤其是在那些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楼市的人口红利已经收割完毕,未来的房企将会迎来无人接盘的压力。 但与此同时,一些弹药充足、资金雄厚的巨头们,也加紧了抄底收购的步伐,未来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据克而瑞数据,2019年融创、越秀和世茂分别以432.37、231.86和202.14亿元的交易总价值荣登行业前三并购剁手王。 正如《最后的教父》书中所写: 上帝创造了一个危险的世界,人类把它变得更加危机四伏。在这里,人们必须自己挣到每日的食物,而同伴都是猛兽。唯一的生存法则是,弱肉强食。 其实别老说大鱼吃小鱼了,生而夺食,皆为猛兽。机会来临时,大鱼也会吃大鱼。 对于地产行业来说,未来不仅仅是“大鱼吃小鱼”了,“大鱼吃大鱼”都会频频上演。这个世界,只要你有资本,就能强食弱肉。 黄奇帆甚至做过这样一个预言,今后十几年,中国房企数量会减少三分之二以上。这意味着,未来,或将有数万家房企消失。 那么,着对我们购房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房企的寒冬,并不意味着楼市的下行、房价的下降。 一方面,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经济的国民支柱行业,楼市必须要稳。 例如相关机构统计过,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0%左右,过去三年房地产投资平均每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大约0.43个百分点。 房企也是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房企也是必须要救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房地产城镇就业人口高达466万人。 按照此阶段房地产规模,疫情造成房地产投资下行,直接或间接影响房地产行业城镇就业,大约有174.9万人。 所以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各类政策,以最强的诚意、最大的限度,帮助房企渡过难关、给予楼市最大支撑。 另一方面,当地产行业单靠走量、跑马圈地的时代结束,当房企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那么房企们就会通过加强设计、优化配套、提高品质以及自身品牌标识等方式提高房子的溢价。 当然,这对消费者的居住体验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可能会越来越难买到便宜的房子。 第二,房企蒙眼狂奔的时代结束,也意味着我们盲目投资时代的终结。 如果你是想买房,那么你一定要当心小开发商,这事关你的房子能不能到手、到手的房子怎么样。 一方面,开发商的资金紧缺、压力山大,势必会降低房屋的质量;另一方面,一旦有开发商撑不下去倒闭或被他人并购,其在建楼盘很大一部分将成为烂尾,让你损失惨重。 如果你想投资地产债,那么你要注意,即使是评级AAA的高信用大房企,因其过度投资的关系,现金流也补不上负债缺口,也同样需要消耗流动资产去偿债,在偿债压力上甚至还要高于其他房企;而对于低信用的房企(AA-及以下)来说,加速挤兑可能是最大的风险。 毕竟,在任何资产潮起潮落大 游戏 开幕的那一刻起,注定要有人为疯狂投机买单,注定要有人为之付出代价。

房地产公司破产

法律主观:房地产公司申请破产的流程:1、申请的提出。房地产公司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2、申请的受理。如果房地产公司不具备法定的主体资格,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受理;3、和解与整顿。可由当事人选择的一种程序,而不是破产的必经程序;4、对房地产公司的财产进行破产清算。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七条债务人有本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毕,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上一篇:遥江镇在哪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