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经

时间:2024-11-07 06:50:37编辑:阿星

内功四经的介绍

《内功四经》传统武术内功的修炼理论。内劲是内气通过贯穿相互对立的一阴一阳两条经脉循环流注而产生,循经过穴由近及远层层传导,如小周天功,内劲是内气通过贯穿任督二脉循环流注而产生,然后经曲池过肩井双关凝于手部而表现出巨大的能量的。内气循经络运行,在各个不同的部位凝聚;内气凝聚的部位不同,作用效果不同,体态变化影响内气变化,内气变化影响心态变化,脊椎上拔则内气上升,腹膈下沉则内气下降,内气凝聚于头脑则应变莫测,内气凝聚于丹田则心平气和,等等。

内功四经的内功四经

1、内功经内功之传,脉络甚真;前任后督,行气滚滚;井池双穴,了劲循循。千变万化,不离乎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龟尾升气,丹田练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既明脉络,次观格式;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平而正,足坚而稳,膝屈而伸,裆深而藏,肋平而张。既明格式,下言气窍:气调而匀,劲松而紧,缓缓行之,久久功成。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收丹田,气之归宿,吸入呼出,勿使有声。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坐或立,吸气于喉,发意送下,渐至底收。升的升路,肋骨齐举;降的降所,气吞俞口。既明气窍,再详劲诀:通、透、穿、贴、松、悍、合、坚。曰通,劲之顺也;曰透,劲之速也;曰穿,劲之连也;曰贴,劲之络也;曰松,劲之涣也;曰悍,劲之萃也;曰合,劲之一也;曰坚,劲之转也。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提颏以正项,贴背以转手,松肩以出劲。曰横劲,曰坚劲,变之分明,横以坚济,坚以横用五气朝元,周而复始,四肢元首,收纳甚妙。练神练气,返本还原,天地交泰,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接如神。静生光芒,动则飞腾,气胜形随,意劲神同。以神帅气,以气帅形,形随气腾。劲诀既详,下言调气:每日清晨,或坐或立,闭目钳口,细调呼吸,一出一入,皆从鼻孔,而少时气定,遂吸气一口,默想真气自涌泉发出,升于两肋,自两肋升于前胸,自前胸升于耳后,渐升于泥丸百会穴;降气时,默想真气由泥丸降至印堂,至鼻,至喉,至脊背,透至前心,沉于丹田。丹田气足,自能复于尾闾,达于脊背,上升泥丸。周而复始,从乎天地循环之理也。2、纳卦经 头颈效法乎乾,取其刚坚纯粹。足膝效法乎坤,取其镇静厚载。肩背宜于松活,是以巽顺之意。裆胯又宜措紧,须现兑泽之情。胸欲练起,艮山相似。肋有呼吸,震动莫测。坎离为水火之象,水济火,为济水。心肾为水火之脏,水宜升,火宜降。3、神运经 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固形气以为纵横之本,萃精神以为飞腾之基,故形气成为盛而能纵横,精神足而飞腾。内功十二大力诀云:底练稳步如山,坚膝屈腿如柱,裆胯内外凌集,胸背刚柔相济,头颅正直撞敌,三门坚肩贴背,二门横肘竖肘,穿骨破彼之劲,坚骨挂彼之下,内掠敌彼之里,外格敌彼之外,撩攻全局若一。4、地龙经 地龙真经,利在底攻,全身练地,固强精神,伸可成曲,住也能行,曲成伏虎,伸成腾龙,行住无迹,曲伸潜踪。身坚似铁,法密如笼,翻猛虎豹,转疾隼鹰。倒分前后,左右分明,前攻用掌,二三门同;后攻用足,踵膝通用;远则追击,近则接迎;大胯着地,侧身局成;仰则若坐,*骨单凭;高低任意。 《内功四经》由《内功经》、《纳卦经》、《神运经》、《地龙经》四篇文章组成。细研《地龙经》,我们也不难发现,古今注家都一直认为《地龙经》是仆技专著,并且把篇中的前后左右屈伸翻转统统都释为仆技的内容,这是大失原篇本意的。如果把《神运经》的”以神帅气,以气帅形……”与《地龙经》的前四句对换,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们是”珠联璧合”立马成为一篇对全方位搏击有着普遍指导意义的拳经。《神运经》的”以神帅气”一节,在不同的抄本中位置不同,一种位置是在《内功经》中一种是列作《神运经》的上半阕。据此我们可以猜测”以神帅气”这一段文字,在原始文件中是一散页,整理者是根据个人的见解来安排它的位置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它安置到一个我们认为更合适的地方呢?《神运经》中的”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没有实际的操作意义,仅是对内功修为的功效说明–既不具操作意义,故可以排除在《内功真传》之外,”不以为经”。《神运经》的后四句是对前四句的补充说明,”皮不存也,毛将附焉?”不提也罢以此观之,则《地龙经》”无名”,而《神运经》”无实”,至此我们不妨来个”割头换相”张冠李戴,合《神运》《地龙》二经为一,冠之以《神运经》,倒也名符其实,不碍观瞻。在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内功真传》的内容只有两项,一项是《内功经》即”内功”的修炼;一项是《神运经》,即”内功”的运用。以此观之则把《内功真传》名字正名为《内功神运经》更为适合。所以后面整理的经文即以《内功神运经》命名。各抄本《神运经》之后,均附有《内功十二大力》,通过分析类比可以发现,十二大力的前四力内容早已包括于《内功经》的”格式”之内,后八力其实不是造力行为而是打法内容。所以前四句可以删去,后八句应归为”神运”部分。《内功经》的的劲诀,原文用”通、透、穿、贴、松、悍、合、坚”八字概括,原抄本对这八个字的解释,用现代语言来”听”就象是听江湖黑话、异域方言,真有点不知所云。例如说”透”的意思是”速”,说”穿”是”连”,说”贴”是”络”,说”悍”是”萃”说”坚”是”专”是”能”,又说”穿贴”是”横竖连络 “,”合坚”是”横竖斜缠”,如此这般,我想即使是专业的语言学家,不看前人”注释”也万难想到这些字有如此有解释法!我一直想用通俗明白的话解释这八个字,在长期的皓首穷经依然无法格物致知之后,我开始尝试用新的方法破译这组字谜,终于发现如果把这个八个字分为四个词组,便可以用现代拳学的语言来解释其中的三个:”通透”就是通顺透彻;”松悍”就是柔弱刚强;”合坚”就是一体坚固,这样就与现代的伸拔、刚柔、齐整一一对应了。剩下来的”穿贴”,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我只好大胆地假设这个词组中有一个错别字,在比较字形与草书笔法之后,我认为穿字是紧字之误,”穿贴”当为”紧贴 “。把”穿贴”变为”紧贴”之后,”通透”的筋骨伸拔和”紧贴”的肌肉平附便体现在桩功的劲诀之中。只有经过多年练习之后,才能体会到这些用语言勉强能够描述的奥妙境界。三、重订《内功经》内功真传。脉络甚真;前任后督,行气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千变万化,不离根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内功之基,始于工桩,握其大要,纲举目张: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足坚而稳。脊竖而拔,肋开而张,膝曲而伸,裆深而藏。内功呼吸,平和从容,吸入呼出,勿使有声。下收谷道,上提玉楼,吐故纳新,下气于腹。内功之劲,如弓张弦,如水充满,如风鼓帆,气调而匀,劲松而紧,缓缓行之,久久功成。内功之理,不玄不虚。内功行之,非易非难。神化大谬,轻慢不贤,心领神会,自知底端。

宋氏形意拳的认识

  形意拳,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由山西永济县尊村“神枪”姬龙峰所创,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拳,百余年来薪火相传,蓬勃发展,已形成多种独具风格的不同流派,备受海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   形意拳,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由山西永济县尊村“神枪”姬龙峰所创,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拳,百余年来薪火相传,蓬勃发展,已形成多种独具风格的不同流派,备受海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一、宋氏形意拳的形成与崛起   宋氏形意拳,是传统形意拳流派中一个声名显赫的重要支派,由“神拳”李洛能之早期名徒宋世荣、宋世德昆仲所创立,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   宋世荣1849~1927年,字约斋,号镜泉;宋世德1857~1921年,宇辅仁,号云鹤,系宋世荣之胞弟。其祖上明初在金陵南京为官,永乐初年,随“燕王”朱棣之改都而北迁京师,定居北京大兴今北京市城内火神庙附近。   弟兄俩出身于商人家庭,幼负壮志,天资颖悟,聪明好学,于诗词歌赋、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无不广泛涉猎,精研苦读,并通晓《易经》、黄老及天地阴阳五行运化之道,熟知儒、道、释三教之理。二人不仅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且酷嗜武功,读书之余,常习家传少林拳及《易筋》、《洗髓》二经。因而幼功纯正,根基深厚,诸如空翻、旋子、燕子抄水、狸猫上树等轻身功夫,尤为精绝。   宋家原在京城经营钟表业,后闻山西太谷富甲天下,有“小北京”之称,遂由世荣、世德之父永禄公去太谷城开设“永善兴”钟表局。1865年同治四年,宋世荣随父经商于太谷。时逢武界耆宿“神拳”李洛能应太谷钜商之聘担任保镖护院武师,技冠群雄,闻名退迩。宋世荣敬慕其名,经人引见,遂拜李洛能先生为师精习形意拳。稍后,其弟宋世德亦拜李洛能先生为师,与其兄同师学艺,相互切磋,技艺精进,各有建树。斗转星移,十易寒暑,二人经李师悉心教授,精功苦练,遂艺业大成,深得李洛能先生之欣赏,成为李师最得意的弟子。   宋世荣先生24岁时,又结识了供职于沈阳故宫工部库中的燕都刘晓棠先生,蒙刘先生厚爱,将库中所藏之武学秘典《内功四经》《内功经》、《纳卦经》、《神运经》、《地龙经》尽数相赠于宋世荣先生。于是,弟兄俩便冒着生命危险对《内功四经》反复精研习试,并结合家藏《易筋》、《洗髓》二经,在内功方面探赜索隐,苦心研究,其后又博采众长,吸纳百家,融会贯通太极、八卦诸拳,独创出了内功精深、发劲独特的宋氏形意拳。   同时,他们还经过自身的艰苦实践与体用感悟,创编了“内功盘根”、“十六把对练”及独门兵器“麟角刀”等多种徒手、兵器、单练、对练套路,进而在拳械功法的演练方法与内外兼修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和创新如三体桩、五行、十二形等皆有多种不同的练法,大大地丰富与充实了形意拳的内容,为宋氏形意拳的崛起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又由宋氏兄弟的著名传人宋虎臣、宋铁麟、任尔琪、贾蕴高号称“宋门四大金刚”等人的继承、发展和完善,遂形成了宋氏形意拳完整、系统、科学的武学体系。至此,以内功精深、盘根冲空而享誉武坛的宋氏形意拳便雄秀武林、闻名四海。   尤其是被宋世荣宗师极力推崇的《内功四经>,此后便成了武林人士争相追寻、苦索痴求、无限神往的武学秘籍和内功宝典。作为《内功四经》的首传人和推崇者,宋世荣宗师对形意拳及整个中国武术都做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贡献,说他是突兀于近代中国武术界的“珠穆朗玛峰”毫不为过。因《内功四经》的精深内涵不仅适合形意拳,也适合于其它各类武术。《内功四经》极为符合医理、生理和拳理,堪称武术界体用俱备的一流珍本秘典。   宋世荣宗师还是我国武术界第一位提出“拳术无内外家之别”与“拳术可以变化人之气质”武术的教化功能的武术家,这在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先生的《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一文中有详细论述后文有引用,其精妙绝伦处,在武术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宋氏形意拳的风格特点   宋氏形意拳以传统形意拳象形取意、阴阳为母、三节为用、四象为根、五行生克、六合为法等理论为基础,以《内功四经》为准绳,参照《易筋》、《洗髓》二经中易骨、易筋、洗髓及十二大力法的练功方法,先从《内功经》入手练习,次为《纳卦经》,又次为《神运经》,然后再练内功十二大力法,最后以《地龙经》收全功。练习时非常注重内气、内意与外形、外力的协调配合,依次从脉络、格式、气路、劲诀步步深入进行练习。先须明了自身脉络,正如《内功经》所言:“内功之要,第一要知脉络,脉络不知,勉强用之,无益有损”。再调整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规格即格式,如上身规格为“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平而正”:下身规格为“足坚而稳,膝曲而伸,裆深而藏,胁开而张”。然后再了解气路,如经文所言:“……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至底收”及“升有升路,胁骨齐举,降有降所,俞口气路”等。最后再详悉劲诀与内功发劲要领,如“通、透、穿、贴、松、悍、合、坚”的劲诀要领与“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及“提颏以正项,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的内功发劲窍要。   其次,以《纳卦经》中乾坤、巽兑、艮震、坎离八卦依次说明头项、足膝、肩背、裆胯、胸胁、心肾部位与劲节气路的配合及各种动作的协调要领,再从体、式、用、义四个方面深刻领悟《神运经》中”炼形而能坚,炼精而能实,炼气而能壮,炼神而能飞。固形气以为纵横之本,萃精神以为飞腾之基”的神运奥妙。神运之理既明,便可参照《易筋》、《洗髓》二经中的易骨、易筋、洗髓之功练习“内功十二大力法”。最后方可练习底盘功夫,才能使人体下盘各关节与浑身关节均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活学活用阶段。即《地龙经》所言:“全身练地,强固精明;伸可成曲,住亦能行;屈如伏虎,伸比腾龙;行住无迹,伸曲潜踪;身坚似铁,法密如龙;翻猛虎豹,转疾隼鹰;高低任意,远近纵横”。   宋氏形意拳拳势古朴雄劲,恢巨集道放;刚柔并济,阴阳互换;内外六合,发劲独特;动静结合,缓疾相随,极富实战、养生、表演之效,可谓内外兼修、体用俱备的武学珍品。   宋氏形意拳尤以内功精专、发劲独特著称于世,它既有雷炸冰裂的极刚爆炸力,又有“如绳之系”的极柔松柔力,正是极柔极刚之功,此即《内功经》所谓“松如绳之系,悍如水之清”者是也。其独特的内功发劲方法,由宋世荣侄孙、宋世德嫡孙、宋铁麟长子、当今武林硕果仅存的宋氏形意拳“邦”字辈嫡系传人宋光华老师总结为“内外相合,上下互撑,左右争衡,前后互为作用,全身整体配合,先松后紧,紧而速松,随松随紧的六合 *** 整劲”。该拳在劲力上讲究惊弹抖炸、寸绝滚颤:伏如横弩,动若发机,能瞬间骤然发出鼓荡抖颤的弹性爆炸力,周身激荡回旋,震颤不已,此正是古谱所谓“遇敌好似火烧身,炸力发出无断续”的连续爆炸力。

宋氏形意拳的认识

  形意拳,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由山西永济县尊村“神枪”姬龙峰所创,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拳,百余年来薪火相传,蓬勃发展,已形成多种独具风格的不同流派,备受海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宋氏形意拳的认识。   形意拳,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由山西永济县尊村“神枪”姬龙峰所创,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拳,百余年来薪火相传,蓬勃发展,已形成多种独具风格的不同流派,备受海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一、宋氏形意拳的形成与崛起   宋氏形意拳,是传统形意拳流派中一个声名显赫的重要支派,由“神拳”李洛能之早期名徒宋世荣、宋世德昆仲所创立,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   宋世荣(1849~1927年),字约斋,号镜泉;宋世德(1857~1921年),宇辅仁,号云鹤,系宋世荣之胞弟。其祖上明初在金陵(南京)为官,永乐初年,随“燕王”朱棣之改都而北迁京师,定居北京大兴(今北京市)城内火神庙附近。   弟兄俩出身于商人家庭,幼负壮志,天资颖悟,聪明好学,于诗词歌赋、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无不广泛涉猎,精研苦读,并通晓《易经》、黄老及天地阴阳五行运化之道,熟知儒、道、释三教之理。二人不仅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且酷嗜武功,读书之余,常习家传少林拳及《易筋》、《洗髓》二经。因而幼功纯正,根基深厚,诸如空翻、旋子、燕子抄水、狸猫上树等轻身功夫,尤为精绝。   宋家原在京城经营钟表业,后闻山西太谷富甲天下,有“小北京”之称,遂由世荣、世德之父永禄公去太谷城开设“永善兴”钟表局。1865年(同治四年),宋世荣随父经商于太谷。时逢武界耆宿“神拳”李洛能应太谷巨商之聘担任保镖护院武师,技冠群雄,闻名退迩。宋世荣敬慕其名,经人引见,遂拜李洛能先生为师精习形意拳。稍后,其弟宋世德亦拜李洛能先生为师,与其兄同师学艺,相互切磋,技艺精进,各有建树。斗转星移,十易寒暑,二人经李师悉心教授,精功苦练,遂艺业大成,深得李洛能先生之欣赏,成为李师最得意的弟子。   宋世荣先生24岁时,又结识了供职于沈阳故宫工部库中的燕都刘晓棠先生,蒙刘先生厚爱,将库中所藏之武学秘典《内功四经》(《内功经》、《纳卦经》、《神运经》、《地龙经》)尽数相赠于宋世荣先生。于是,弟兄俩便冒着生命危险对《内功四经》反复精研习试,并结合家藏《易筋》、《洗髓》二经,在内功方面探赜索隐,苦心研究,其后又博采众长,吸纳百家,融会贯通太极、八卦诸拳,独创出了内功精深、发劲独特的宋氏形意拳。   同时,他们还经过自身的艰苦实践与体用感悟,创编了“内功盘根”、“十六把对练”及独门兵器“麟角刀”等多种徒手、兵器、单练、对练套路,进而在拳械功法的演练方法与内外兼修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和创新(如三体桩、五行、十二形等皆有多种不同的练法),大大地丰富与充实了形意拳的内容,为宋氏形意拳的崛起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又由宋氏兄弟的著名传人宋虎臣、宋铁麟、任尔琪、贾蕴高(号称“宋门四大金刚”)等人的继承、发展和完善,遂形成了宋氏形意拳完整、系统、科学的武学体系。至此,以内功精深、盘根冲空而享誉武坛的宋氏形意拳便雄秀武林、闻名四海。   尤其是被宋世荣宗师极力推崇的《内功四经>,此后便成了武林人士争相追寻、苦索痴求、无限神往的武学秘籍和内功宝典。作为《内功四经》的首传人和推崇者,宋世荣宗师对形意拳及整个中国武术都做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贡献,说他是突兀于近代中国武术界的“珠穆朗玛峰”毫不为过。因《内功四经》的精深内涵不仅适合形意拳,也适合于其它各类武术。《内功四经》极为符合医理、生理和拳理,堪称武术界体用俱备的一流珍本秘典。   宋世荣宗师还是我国武术界第一位提出“拳术无内外家之别”与“拳术可以变化人之气质”(武术的教化功能)的武术家,这在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先生的《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一文中有详细论述(后文有引用),其精妙绝伦处,在武术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宋氏形意拳的风格特点   宋氏形意拳以传统形意拳象形取意、阴阳为母、三节为用、四象为根、五行生克、六合为法等理论为基础,以《内功四经》为准绳,参照《易筋》、《洗髓》二经中易骨、易筋、洗髓及十二大力法的练功方法,先从《内功经》入手练习,次为《纳卦经》,又次为《神运经》,然后再练内功十二大力法,最后以《地龙经》收全功。练习时非常注重内气、内意与外形、外力的协调配合,依次从脉络、格式、气路、劲诀步步深入进行练习。先须明了自身脉络,正如《内功经》所言:“内功之要,第一要知脉络,脉络不知,勉强用之,无益有损”。再调整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规格(即格式),如上身规格为“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平而正”:下身规格为“足坚而稳,膝曲而伸,裆深而藏,胁开而张”。然后再了解气路,如经文所言:“……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至底收”及“升有升路,胁骨齐举,降有降所,俞口气路”等。最后再详悉劲诀与内功发劲要领,如“通、透、穿、贴、松、悍、合、坚”的劲诀要领与“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及“提颏以正项,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的内功发劲窍要。   其次,以《纳卦经》中乾坤、巽兑、艮震、坎离八卦依次说明头项、足膝、肩背、裆胯、胸胁、心肾部位与劲节气路的配合及各种动作的协调要领,再从体、式、用、义四个方面深刻领悟《神运经》中”炼形而能坚,炼精而能实,炼气而能壮,炼神而能飞。固形气以为纵横之本,萃精神以为飞腾之基”的神运奥妙。神运之理既明,便可参照《易筋》、《洗髓》二经中的易骨、易筋、洗髓之功练习“内功十二大力法”。最后方可练习底盘功夫,才能使人体下盘各关节与浑身关节均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活学活用阶段。即《地龙经》所言:“全身练地,强固精明;伸可成曲,住亦能行;屈如伏虎,伸比腾龙;行住无迹,伸曲潜踪;身坚似铁,法密如龙;翻猛虎豹,转疾隼鹰;高低任意,远近纵横”。   宋氏形意拳拳势古朴雄劲,恢宏道放;刚柔并济,阴阳互换;内外六合,发劲独特;动静结合,缓疾相随,极富实战、养生、表演之效,可谓内外兼修、体用俱备的武学珍品。   宋氏形意拳尤以内功精专、发劲独特著称于世,它既有雷炸冰裂的极刚爆炸力,又有“如绳之系”的极柔松柔力,正是极柔极刚之功,此即《内功经》所谓“松如绳之系,悍如水之清”者是也。其独特的内功发劲方法,由宋世荣侄孙、宋世德嫡孙、宋铁麟长子、当今武林硕果仅存的宋氏形意拳“邦”字辈嫡系传人宋光华老师总结为“内外相合,上下互撑,左右争衡,前后互为作用,全身整体配合,先松后紧,紧而速松,随松随紧的六合浑圆整劲”。该拳在劲力上讲究惊弹抖炸、寸绝滚颤:伏如横弩,动若发机,能瞬间骤然发出鼓荡抖颤的弹性爆炸力,周身激荡回旋,震颤不已,此正是古谱所谓“遇敌好似火烧身,炸力发出无断续”的连续爆炸力。

上一篇:苦恼契诃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