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世界文学之都 有何优势和魅力
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新加入成员为 阿菲永卡拉希萨尔(土耳其)–美食 安汶(印度尼西亚)–音乐 昂古莱姆(法国)–文学 阿雷瓜(巴拉圭)–手工艺与民间艺术 阿雷基帕(秘鲁)–美食 旭川(日本)–设计 阿亚库乔(秘鲁)–手工艺与民间艺术 巴库(阿塞拜疆)–设计 巴拉瑞特(澳大利亚)–手工艺与民间艺术 阿巴斯港(伊朗)–手工艺与民间艺术 曼谷(泰国)–设计 贝鲁特(黎巴嫩)–文学 贝洛奥里藏特(巴西)–美食 本迪戈(澳大利亚)–美食 贝加莫(意大利)–美食 比耶拉(意大利)–手工艺与民间艺术 卡尔达斯达赖尼亚(葡萄牙)–手工艺与民间艺术 宿雾市(菲律宾)–设计 索维拉(摩洛哥)–音乐 埃克塞特(英国)–文学 福塔雷萨(巴西)–设计 河内(越南)–设计 哈瓦那(古巴)–音乐 海德拉巴(印度)–美食 晋州(大韩民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 卡尔戈波雷(俄罗斯)–手工艺与民间艺术 卡尔斯鲁厄(德国)–媒体艺术 喀山(俄罗斯联邦)–音乐 克尔谢希尔(土耳其)–音乐 库莫(芬兰)–文学 拉合尔(巴基斯坦)–文学 吕伐登(荷兰)–文学 莱里亚(葡萄牙)–音乐 利里亚(西班牙)–音乐 梅里达(墨西哥)–美食 梅斯(法国)–音乐 穆哈拉格(巴林)–设计 孟买(印度)–电影 南京(中国)–文学 敖德萨(乌克兰)–文学 欧约斯转赫曼努斯(南非)–美食 西班牙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音乐 波托维耶霍(厄瓜多尔)–美食 波茨坦(德国)–电影 克雷塔罗(墨西哥)–设计 拉马拉(巴勒斯坦)–音乐 圣何塞(哥斯达黎加)–设计 萨南达季(伊朗)–音乐 圣地亚哥德卡利(哥伦比亚)–媒体艺术 圣多明哥(多米尼加共和国)–音乐 萨拉热窝(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电影 沙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 苏莱曼尼亚(伊拉克)–文学 素可泰(泰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 特立尼达(古巴)–手工艺与民间艺术 巴利亚多利德(西班牙)–电影 巴耶杜帕尔(哥伦比亚)–音乐 瓦尔帕莱索(智利)–音乐 维斯普雷姆(匈牙利)–音乐 维堡(丹麦)–媒体艺术 维尔扬迪(爱沙尼亚)–手工艺与民间艺术 弗拉涅(塞尔维亚)–音乐 惠灵顿(新西兰)–电影 原州(韩国)–文学 弗罗茨瓦夫(波兰)–文学 扬州(中国)–美食
南京世界文学之都 南京有什么魅力?南京为何能够入选世界文学之都?
2019年10月31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消息,有批准世界上的66坐城市加入到了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其中我国的南京市被列入到了世界文学之都的行列。在2017年的时候,南京市在国内的城市当中首个提出将申办“文学之都”。要说起文学,这南京的文人文事还真是数之不尽。那么南京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够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呢?
南京,一座文学之城
文化资源丰厚,文学成就卓越,文化名人荟萃,南京在全国文学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在亚洲和世界文坛也独具特色。
南京是中国文学开始走向独立和自觉的起步之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馆”即设立于此;南京还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起点,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诗品》、第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等均诞生在南京。
南京文脉持续绵延长达1800年,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历史上文学名家代有才人,文学佳作层出不穷。据查考,全世界有60多种外国文学作品在南京翻译成中文;全中国有一万多部文学作品与南京相关。《红楼梦》《本草纲目》《永乐大典》《儒林外史》等中华传世之作都与南京密不可分。
近现代以来,鲁迅、巴金、朱自清、俞平伯、张恨水、张爱玲等文坛巨匠也都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作家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大地》就是在南京创作完成的。
南京,一座创作之城
中国文坛“南京作家群”令人瞩目。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南京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在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名家名作,高晓声、陆文夫、方之以及苏童、叶兆言、毕飞宇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曾经或一直在南京生活的众多作家,从诗人、小说家到编剧、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可谓人才完备、门类齐全。
多年来,南京的文学作品囊括全国各大奖项,多位作家的代表作被翻译成外国文字,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南京市拥有《钟山》《青春》《雨花》等一系列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期刊,是培养当代中国作家的摇篮与重镇。
为了鼓励和促进文学创作,南京设有“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南京文学艺术奖”等多种奖项,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不仅有效推动了精品力作的创作与生产,也有力推动了文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南京,一座传播之城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依托悠久的文学传统,把文学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内生推动力,鼓励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从印刷到出版、从创作到创意、从现实文学到虚拟文学的完整文化产业链。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更快更广、更为深入地传播中外文学,光大中华文明,借鉴世界文明。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经济规模连续8年在中国出版行业中排名第一,在“世界出版业50强”中位列第六;译林出版社经济规模连续7年排名全国同类出版社首位,是中外文学交流领域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出版社。
南京一直以来都是中外文学交流的重要枢纽,一系列优秀外国文学作品在南京被翻译成中文。同时,南京也是中国传统文学名著走向世界舞台的桥头堡。20世纪60年代初,曾任南京政协副秘书长的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全本《红楼梦》《儒林外史》,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好评。其中,《红楼梦》译本被认为是该书最好的英译本。
在印刷产业和出版设计方面,南京也拥有一大批优秀企业和名家。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每年印刷的单体《圣经》数量,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荣获世界印制大奖“班尼奖”。
南京文学创意设计大师众多,诸如速泰熙、朱赢椿、潘焰荣等书籍设计师的优秀作品,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等多项荣誉称号。南京在国内网络文学原创、在线阅读和内容分发领域皆居于前列,有多个互联网文学创作、阅读、作品加工、版权开发的线上运营综合平台,还有中国•江苏网络文学创意产业园、江苏网络文学谷等网络文学线下实体基地。
南京分布文化旗下的网络文学网站红薯网总用户规模目前已经超过2500万,每日访问量超过800万,拥有驻站作家10万人,签约作家7300名。每月有超过2000本作品在红薯网连载,每天产生内容字数近一千万。每月发放稿费的网络写手在千人以上,年发放稿费逾亿元。
南京,一座阅读之城
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读书的城市,市民文化素养总体较高,普遍喜好文学阅读。阅读,已成为解读南京、把脉南京、感受南京城市文化精神气质的鲜明符号和独到元素。
吴敬梓曾在其代表作《儒林外史》中,就对南京有“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的评价。南京活跃着数以千计的文学社团和协会组织,仅读书会就有450多家。众多高等院校成为文学专业活动的重要阵地,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在城市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南京市群学书院全民阅读服务中心,由教育部长江学者周晓虹教授与南京大学青年学者陆远等创办,是目前唯一以推动全民阅读为主旨的民非机构。群学书院的阅读总量仅2018年就达到近七百万,影响力超过了98%微信公众号。书院组织了200余场阅读活动,近300位海内外一流作家、艺术家曾登上群学书院的讲坛。
群学书院
南京全市至今已成功举办23届“南京读书节”、33届“秦淮灯会”、8届“江苏书展”,还开展了“朗读者”等维护弱势群体文化和阅读权利的活动。
近年来,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书香南京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全民阅读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指导目录,每年全市全民阅读经费已逾千万元,各区财政也投入相应经费,打造一批城市书店。被誉为“南京文学客厅”的先锋书店,数次被CNN、BBC等评为世界“最美书店”,24小时书店成为市民热捧的文化消费新去处。
南京先锋书店
南京在城墙、公园、景区、文博场馆、商场、酒店、地铁、社区、乡村等场所打造了新型阅读空间150多处;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酒店、邮政网点等场所设立292家“图书漂流文化驿站”,投放4万余册图书,供市民免费取阅。
古今文人墨客眼中的南京是怎样的?
他们说……
唐代诗人李白:金陵控海浦,绿水带吴京。
唐代诗人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东晋诗人谢朓: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文化学者余秋雨: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著名作家叶兆言:外地人跑来南京混,一不留神就传世,就经典,就入美术史,入烹调史,入文学史,入新闻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一方水土,不就是文学之都吗?
韩国学者洪廷善:南京这座城市,短暂拜访有短暂拜访的妙处,长期居住有长期居住的佳趣。她总是能根据时间的短长,给予我们该有的馈赠。
著名作家鲁敏:不管从时间还是空间维度来看,南京都特别具有文学之都的潜质,整个城市的气息具有一种文学腔调,它可以是慢的,优雅的,寂寞的,甚至可以是饱经沧桑的。而南京人既具有国际开放的视野,又可以沉下心来阅读,对作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
“文学之都”,不只是文化名人的堆叠,文化场所的兴建,又或是文学作品的量产。
它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市民对文学的参与程度,强调了一座城市所包含的丰厚文学底蕴对人心之滋养,对社会之濡染,对城市发展润物细无声的推动作用。
南京,实至名归!南京,我们为你骄傲!
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原因
6个原因,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它,有与生俱来的帝王气!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所谓“帝王相”,无非是山的守护,水的滋补。它,有六朝古都的底蕴!金陵百万户,六代帝王都!它,满城都是唐诗宋词的风韵!六朝金粉地,最忆是金陵!它,有城市发展的底气!展示历史上的古都,世界上的文学之都除了历史的高峰,南京当今的成就也值得赞颂!它,有高校知识的孕育!它有宛若历史轮转的四季一入春,就走进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隐约看到金陵十二钗,咏梅迎春葬花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