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谁赢了

时间:2024-11-11 14:26:36编辑:阿星

官渡之战是谁的战争?

官渡战役是名副其实的以少胜多之经典战例,在这场战役中,袁绍主力部队被消灭殆尽,虽然他本人侥幸逃过一死,但袁绍自己也清楚,属于他的时代结束了。逃回河北的袁绍见到留守部将蒋义渠说:“我的性命就交给将军了。”蒋义渠马上把自己的大帐让出请袁绍处理军务。被打散的袁军听说袁绍在蒋义渠营,纷纷归队。袁绍收拾败兵,聚集数万人马,防守黄河北岸,以防曹军渡河,这回轮到袁绍守黄河了。冀州的一些郡县听说袁绍打了败仗,接连反叛,袁绍虽损兵折将,实力尚存,亲自率军平乱,讨平各地叛乱。官渡战败,袁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袁绍回来不久就病倒了,两年后,抑郁而终。袁绍帐下谋臣如云,而沮授是曹操极为看重的谋士之一,沮授多谋善断、智计超群,曹操一直非常欣赏他。袁绍败走官渡,沮授与袁绍失散来不及退走被曹兵俘获,沮授人虽被俘却颇有骨气,连连大呼:“沮授不降!沮授不降!”曹操闻声而来,认出是故人沮授。曹操与沮授彼此早就相识,在洛阳时,沮授师从蔡邕学习六经,沮授的辩才和学识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念及旧情且爱惜沮授的才干便有心招降,对沮授说:“您想不到会成为我的俘虏吧?”沮授说:“袁绍不听良言以致失利,沮授智穷力困才会被俘。”曹操说:“本初不用先生之言以致于此,方今天下未定,正是智谋之士施展才华之时,孟德不才想请先生助我匡复天下,不知尊意如何?”沮授听了并未作答,只是淡淡说道:“老母幼子俱在河北,明公如念及昔日情分,速死为幸。”曹操还在耐心劝说,但见沮授不为所动并无降意,不由长叹一声道:“若早得先生,天下何愁不定。”曹操下令赦免沮授,将其软禁在军中。曹操希望时间久了,以自己的诚意打动对方,使其回心转意。但沮授被俘之后始终忠于故主袁绍,不肯屈服。曹操是个爱才的人,他提倡唯才是举,凡是有本领的人,曹操都希望为他所用。正因如此,曹操才赏识敬重那些忠贞之士,如关羽,曹操觉得此人忠义,便格外器重,尽管关云长最后仍北投刘备弃他而去,但曹操对关羽却颇为宽厚,还下令手下不要追赶,成全关羽,天下人因此对曹操赞誉有加。曹操手下好多勇将谋士都是从敌营投诚而来,大将如徐晃、张辽,谋土如郭嘉、贾诩等,可见曹操的人格魅力。不过对于坚决不降的人,曹操如认为他是人才,仍极力邀请,实在不愿意为之所用,曹操便深感惋惜。没过多久,沮授试图逃跑未果,被抓了回来,曹操见沮授不为所用,只好下令处死沮授。曹军清理战场时,缴获了大量袁绍军中的文书,有人好奇看了几眼,立刻吓得赶紧丢开,因为他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这事很快被曹操知道。有人建议把所有缴获文书进行全面清查,查出内通外贼的内奸,但曹操却拒绝了。接下来,曹操的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当着众人的面,曹操连一眼都没看,下令把缴获的文书堆在一起点火焚烧,曹操的这番举动出人意料。高人就是高人,曹操忍了,尽管曹操内心也痛恨勾结外敌的内奸,但为了安抚人心,他选择了宽恕,因为他知道,一旦查实,引发的政治地震不亚于另一场官渡之战。曹操选择宽恕,对那些心怀二意者网开一面,既往不咎。曾有人问曹操为什么不惩处这些人,曹操很大度(或者装作很大度)地说:“袁绍强盛之时,连我都难以自保,更何况别人。”真实的情况是,曹操不敢追究,袁绍虽然被打败,但实力尚存,曹操的后院豫州、兖州也不是安定的大后方,各地的宗族武装还有很大的势力,一旦惹恼了这帮人,可不是好玩的。特别是,当时是乱世,大家都缺乏安全感,看见曹操日子不好过,想另攀高枝也属正常。有这种想法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正所谓法不责众,涉及的人太多,曹操也不能把这些人都抓起来,毕竟还要靠这些人干活儿,而且,一旦查实,这些人就有了历史污点,以后大家还要在一起共事,那多别扭,如果给这些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些人自然会对曹操感恩戴德,精明的曹操自然不会干傻事。一场政治危机,被曹操巧妙化解。

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谁?

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曹操。曹操以声东击之计,自率轻兵偷袭白马,袁绍帐下的大将颜良仓促迎战,当时关羽归属在曹操帐下,颜良虽有勇冠三军之名,但对手是关羽,关羽将颜良斩杀。袁绍首战失利,锐气受挫。袁军调整战略方式,将分兵进击调整为结营紧逼,曹、袁大军集结对垒于官渡,曹操兵疲缺粮,准备守许昌,而曹操谋土荀彧认为,可出奇制胜。最终火烧袁绍粮草,袁绍大军军心溃散而败。历代评价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最重要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而全军溃败。

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

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建安年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北方地区仅剩袁绍集团,建安五年,曹操军队和袁绍军队在官渡决战,曹操采用许攸之计火烧袁军粮仓,一举击溃了袁军。官渡之战的胜利,让曹操集团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的对战方是哪两位nbsp; 官渡之战交战双方是三国时期汉丞相曹操和大将军袁绍。建安年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只剩袁绍,袁绍占据四州之地,其中冀州人多地广,兵力强盛,而曹操处于各诸侯虎视眈眈的关中地区,兵力略有不足。nbsp; 建安五年,曹操军队和袁绍军队在官渡展开决战,在此次战争中曹操采用许攸之计,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击溃了袁军主力,袁绍大败而归。在此次战役中,曹操仅用两万左右的兵力就战胜了袁绍的十万大军,奠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的历史意义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历史上注明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在此次战队中,曹操一方牢牢把握住敌人的弱点,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也称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上一篇:我要买房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