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唯心和唯物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别指的是: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一种有限论,与无限论和一神论对立。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否认有全知者存在。唯物主义认识到上述论断包含矛盾,但是不试图解决这个矛盾,而是把它承认下来,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包含矛盾的,越矛盾就越真实。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 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本体上,认为精神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扩展资料:唯心主义认为公共权力固然是由劳动的分工所造成的市民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然而,作为不同的分工部门的协调者、管理者和集体安全的保卫者。这个公共权力机构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分工部门。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这个新部门也在扩展在量上越来越大型化,在质上越来越独立化。表明,一个与市民社会相分离的专职权力机构正在形成。与此同时,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的日益复杂化,产生了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于是,从作为“实践的意识”的管理部门中,分化出来一些专门从事“纯粹的意识”的子部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主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心主义
梁启超的《惟心》的原文及详细解释
惟心
梁启超
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开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同一风雨也,三两知己,围炉茅屋,谈今道故,饮酒击剑,则有余兴;独客远行,马头郎当,峭寒侵肌,流潦妨毂,则有余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与“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同一黄昏也,而一为欢憨,一为愁惨,其境绝异。“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
春风”,同一桃花也,而一为清净,一为爱恋,其境绝异。“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与“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同一江也,同一舟也,同一酒也,而一为雄壮,一为冷落,其境绝异。然则天下岂有物境哉?但有心境而已。戴绿眼镜者所见物一切皆绿,戴黄眼镜者所见物一切皆黄;口含黄连者所食物一切皆苦,口含蜜饴者所食物一切皆甜。一切物果绿耶?果黄耶?果苦耶?果甜耶?一切物非绿、非黄、非苦、非甜;一切物亦绿、亦黄、亦苦、亦甜;一切物即绿、即黄、即苦、即甜。然则绿也、黄也、苦也、甜也,其分别不在物,而在我,故日:三界惟心。
有二僧因风飚刹幡,相与对论。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往复辨难无所决。六祖大师日:“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自动。”任公日:三界惟心之真理,此一语道破矣。天地间之物一而万、万而一者也。山自山,川自川,春自春,秋自秋,风自风,月自月,花自花,鸟自鸟,万古不变,无地不同。然有百人于此,同受此山、此川、此春、此秋、此风、此月、此花、此鸟之感触,而其心境所现者百焉;千人同受此感触,而其心所现者千焉;亿
万人乃至无量数人同受此感触,而其心境所现者亿万焉,乃至无量数焉。然则欲言物境之果为何状,将谁氏之从乎?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三谓之智,忧者见之谓之忧,乐者见之谓之乐,吾之所见者,即吾所受之境之真实相也。故日: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
然则欲讲养心之学者,可以知所从事矣。三家村学究得一第,则惊喜失度,自世胄之弟视之何有焉?乞儿获百金于路,则挟持以骄人,自富豪家视之何有焉?飞弹掠面而过,常人变色,自百战老将视之何有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自有道之士视之何有焉?天下之境,无一非可乐、可忧、可惊、可喜者;实无一可乐、可忧、可惊、可喜者。乐之、忧之、惊之、喜之,全在人心,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境则一也,而我忽然而乐,忽然而忧,无端而惊,无端而喜,果胡为者?如蝇见纸窗而竞钻,如猫捕树影而跳掷,如犬闻风声而狂吠,扰扰焉送一生于惊喜忧乐中,果胡为者?若是者谓之知有物而不知有我。知有物而不知有我,谓之我为物役,
亦名日:心中之奴隶。是以豪杰之士,无大惊,无大喜,无大苦,无大乐,无大忧,无大惧。其所以能如此者,岂有他术哉?亦明三界惟心之真理而已,除心中之奴隶而已。苟知此义,则人人皆可以为豪杰。
唯心和唯物的区别举例有哪些?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万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则认为万物都是由意识产生的,例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心情愉悦所以看到的花也是好看的,唯物主义认为因为花好看所以人的心情愉悦。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否认有全知者存在。唯物主义认识到上述论断包含矛盾,但是不试图解决这个矛盾,而是把它承认下来。一神论也承认矛盾是存在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非物质的,它是在人的意识之中,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以下是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的相关介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