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如何看待“狼爸”式教育?
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人不赞成使用暴力手段教育孩子。今天,长城观察员们也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参与嘉宾:观察员李泽辉 观察员李威 观察员石门信使 观察员刘伟雅 你们认为“狼爸”这种教育方式,有道理吗? 李泽辉:不可否认,狼爸的“打式教育”是有其一定道理。有错误就要惩罚,有惩罚才会记忆深刻。现在的教育部门要求绝对不能体罚学生,如果存在体罚现象就会严肃处理教师。这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起到了好的作用,但是也造成很多教师不敢严格管理学生,生怕管理时产生体罚嫌疑被学生家长告至教育部门。记得我上学时,家长都会告诉老师,一定要严格管教,该打就打。老师也真的会动手打一些调皮学生。但是现在,极少有家长会对老师说,不听话就打。反而是很多家长因为老师的严格管教闹到学校,告到上级部门。这固然是独生子女越来越金贵造成的,但和不准体罚学生也有相当的关系。 老师不敢管,学生自然无敬畏之心的,老师的地位也急剧下降,甚至一些老师因为训斥学生,而被学生报复殴打,让人不得不担心,若干年后,将再没有师道尊严这个词。 狼爸的打式教育,弥补了这个漏洞,让孩子产生敬畏之心,明白了做错就会受惩罚,做对则有奖励,天长日久,孩子自然而然趋善避恶,所以说狼爸萧百佑的“打式教育”是有其一定道理。 李威:“狼爸”受关注,主要因为一种结果,就是三个孩子上北大。我们的社会也太“唯结果论”,把考量孩子教育成果的目标总是停留在考上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攀比中,当“棍棒体制”达到了清华、北大的录取效果,棍棒就成为了“通往成功的工具”。 唯棍棒的手段,只能扼杀童年,是一种功利性质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是应试教育的标榜。只有棍棒的暴力,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应试教育下的孩子考上名校,并不能证明他们的能力有多强,也不一定具备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创意、创新、创造、探索、思考、想象能力。一旦孩子受棍棒教育长大,在他心灵中认可这一种棍棒教育的方式,就只知道逆来顺受和无条件顺从,并且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也同样会使用棍棒,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有可能产生一种非常极端的人性扭曲。 刘伟雅:我觉得这是封建家长制作风,但这种方式可能符合中国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让你死读书,但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狼爸想办法扼杀他们的天性,给他们一个固定轨道,这个轨道可以通向北大。但我是绝对不会逼着孩子上北大的。 “狼爸”自己认为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你们的看法呢? 李威:孩子的教育,不应是为了高分和名校,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加适应生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拼搏接近自己的目标,同时体会人生的真谛、得以人生的大智慧。 对于棍棒行为的性质而言,就算是孩子上了北大,但如果棍棒教育对小孩的幼嫩身体和脆弱的心灵产生了严重的伤害,那就是一种虐待,做父母的须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毕竟,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有惩罚,也要鼓励,而且这种方式都要适度。应创造一个民主的氛围,坚持快乐的原则,让教育符合孩子人性的需要,这样孩子才能形成健康和完整人格。即使他们不能考取北大、清华,但在日后相信也会比北大、清华出来的更加出色。 李泽辉:狼爸的目的是让孩子上北大,他认为孩子上北大后,后续的一切,如工作、生活等就有一定保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狼爸是成功的。不管狼爸已经考上北大的子女萧尧、萧君、萧箫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但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看,至少他们三个有了比非名牌大学生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更高的成功概率。中国人对北大、清华有一种膜拜情结,只要是这两个学校的学生在中国人的印象中都是优秀,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政策倾斜和资源的丰富,在北大或清华学习确实有更多机会接受大师的指导,有更多接近高层人物的可能,有更多成为精英阶层的道路。在中国人官本位的思想中,这就是成功。 刘伟雅:如果单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的话,用这种方式立规矩,教育孩子可能有效。 石门信使: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教育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之后再明确他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如果打孩子,能让孩子考进北大,你们愿意采取这种教育方式吗? 李泽辉:我不会采取这种教育方法。 虽然我一直在说从狼爸的角度来看,他的教育是成功。我也承认,虽然是在狼爸的逼迫下,但萧尧、萧君、萧箫确实迎来了更多机会。但我们同样不能否认,在狼爸的教育下,萧尧、萧君、萧箫的童年在我看来是不幸的。 狼爸“禁止孩子们任何课外活动;想去同学家串门,必先提交一份格式完整的申请书,列明去哪位同学家,这位同学在班级担任的职务,学习成绩如何;同行的同学有哪几个,都在班上担任什么职务,学习成绩如何;大概要呆多久,何时可以回来;同学家长的姓名和电话。最后,申请书还必须由班主任签字;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在这样的教育下,萧尧、萧君、萧箫的人生是不完整,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童年,没有自己的快乐。孩子们变成了狼爸分身,成了狼爸实现自己理想的代替品, 我有一个儿子,我希望他出人头地、高人一等,但是我更希望他能有一快乐的人生,我会给他必要的指导和教育,但是不会强制他接受我的想法。儿子还小,一切皆有可能,我希望他能快乐自由的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如果两者不可兼顾,我更希望他是一个快乐的普通人,而不是一个烦恼的成功人士。这样,他至少能自豪的说,我做的是我自己,这是我的选择。 李威:狼爸的说法是否有些过分在“打”字上下功夫,而偏离了他们本来的实际情况,使他对于自己的教育方法的描述,走了样,违背了实际?另外,大众和媒体的目光也是否太过于集中在“打”字上,而忽略了“狼爸”家庭隐含在“打”背后的其他的科学教育方式?毕竟狼爸也说:“孩子读书、做人的成功,岂是一个打字了得,如果一个只是打就可以把孩子打好、打乖,打到学校的这个逻辑是错的”。我教育孩子是不会轻易采取这种方式的。
“狼爸”的教育方法你怎么看待?
之所以被称为“狼爸”,显而易见有些凶狠,比如让孩子们从小背《三字经》、《弟子规》,背不上来就要揍人。但对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狼爸”萧百佑却认为,这不是无情,而是大爱。在他的概念中,"打’是一种威严、一种法度、一种文化”,就这样,他的三个孩子萧尧、萧君、萧箫被“打”进了北大。
教育成就:三个子女相继进北大
狼爸萧百佑曾就读于暨南大学国际金融系,曾在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任职,该公司关闭后,他开始下海创业,三十年来,在金融、地产领域成绩斐然。但最让他骄傲的不是自己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而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他的四个孩子萧尧、萧君、萧箫、萧冰非但品学兼优、才艺双佳,琴棋书画各有所长,而且知书达理、谦和恭让。最让狼爸感到欣慰的是,儿子萧尧、女儿萧君曾同时考上北大,创造了北大历史上的第一次。今年,老三萧箫也被北大录取,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
狼爸将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结合自己的理解,创造出一套别具一格的“萧氏教育理论”。他在倡导“快乐教育”的今天,常备藤条和鸡毛掸子,用最传统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他始终相信,在中国长大,在中国发展的孩子必须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新派时兴的不西不东的教育方法简直误人子弟。现在很多关于家教的讨论都是隔靴搔痒,多此一举。认认真真地细读一下《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道德经》等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吧。父母不懂没有问题,教学相长嘛。关键是观念上不能出问题,什么国际的、什么快乐的、什么素质的,我以为,统统是乱弹琴。中国女人最适合穿的是旗袍,中国男人最自信的服饰是唐装。中国的孩子最需要最好的教育是传统教育”。
教育理念:打是一种文化
在朋友圈中,狼爸的四个孩子是出了名的优秀,每当别人问起他是怎样教导孩子时,狼爸的回答总是让人大跌眼镜,“他们全都是打出来的!是硬生生打出来的!”从孩子们三岁起,狼爸就会和他们沟通好家规,一旦孩子们犯了家规,他们就清楚地知道,爸爸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打哪个部位、打多少下、打的力量有多重??在狼爸的概念中,‘打’是一种威严、一种法度、是一种记忆、是一种宣言、是一种宗教、是一种文化!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狼爸就决定限制他们的“自由”。他为孩子们建立了一个“家庭私塾”,并定下了死规矩:只有完成作业,才可以休息,作业完成不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狠狠地抽打。
每天,狼爸晚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们挨个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等课文,背不好的,自然是躲不掉一顿打,打完以后还得背,一直到会背了才能上床睡觉。
在狼爸看来,体罚不是传统家教的全部、更不是传统家教的目的,体罚是师长、尤其是家长的权利,是孩子的福祉。
“萧式民主”:孩子是民 家长是主
狼爸直言自己家是最民主的家庭,但这个“民主”和常人所理解的不同,“萧式民主”倡导的是孩子们是民,家长是主。在狼爸的家庭里,他就是皇帝,是天,只要他提出的要求,孩子们必须无条件服从、遵守。他无论在家还是在外工作,都会给孩子布置任务,随时监控孩子的行踪,而妻子则是他最大的督导师。每当他出差的时候,妻子便会随时电话联系汇报家里的一切状况,并依照他的指示对孩子进行教育。
不许看电视、不许自由上网 不许随便喝可乐、不能随便开冰箱门、甚至在广州酷热的夏天,不许吹空调等等,这一切在旁人看来几乎不近人情的要求,却是狼爸最基本的“家规”。狼爸直言,他相信这些“家规”是别人家孩子无法做到的,正因为这些家规,孩子们虽然没有了自由,却有了丰富的学识。 但在孩子们的心里,虽然爸爸的方法让他们拥有了很多别人没有的特质,但是提起自己的童年,心中依然是存有遗憾的。儿子萧尧就直言,在他的记忆里,只有一次让他感觉到童年也是可以无忧无虑的。“有时候真希望这样的生活能在童年里多出现几次!”
你曾经有过“虎妈狼爸”式的教育吗?
有过,现在身为父母,只能说说自己。
1、不信任孩子。很多家长都存在这个认知误区,就觉得如果我们不管孩子,就把孩子给毁了。孩子就有可能去杀人放火,无法无天。
父母天天管孩子,为孩子操心,这样的相处模式持续下来,结果就是孩子把这部分管理自己的功能外包给了父母。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就被弱化了,甚至就一直没有被培养出来。所以,很多孩子没有学习动力,不积极主动,就是父母过度包办代替的结果。
2、把孩子看成了没有情感和感受的机器。很多父母都特别喜欢听话的孩子,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不要顶嘴,不要反驳,父母发布指令,孩子听话照做就好。把孩子看成了机器。她要遵守我的命令。否则,就会挨打。我们和孩子在这个时候是情感隔离的,很多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3、父母把自己当成了神,很少在孩子面前呈现真实的自己。很多父母对自己有很高的道德标准,希望自己在孩子面前表现的完美无缺,完全不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甘愿为孩子牺牲自己奉献一切。要求自己不能有情绪,不能发脾气,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父母。但结果不仅是让孩子内心有很大的压力,而且自己也很疲惫。
虎妈狼爸式教育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可以把孩子教育成父母喜爱的听话孩子,孩子不容易走弯路。缺点:容易导致孩子优柔寡断不敢自己做决定的弱性格,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虎妈”“狼爸”所采用的中国传统式家庭教育模式也就是所谓的专制型父母,相对于其他三种家庭教育模式:放任型父母、权威型父母、忽视型父母。比较这几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权威型父母更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积极自尊的孩子;专制型父母和放纵型父母的教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而忽视型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最糟糕。
中国狼爸读后感
去年,一曲“虎妈的战歌”在美国大地上吹响,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今天,又见杂志上刊出一位中国“狼爸”20年棍棒打出“北大三杰”,再次让人咂舌。文中,这位“狼爸”因看不惯西式教育带给孩子的自由散漫,也看不惯当今子女在父母溺爱下骄横跋扈,他决心用咱们中国最传统的“棍棒教育”来培养孩子。在他的“彪悍”教育下,四个孩子全部品学兼优,知书达理,惹人喜爱。截至今年7月,他的四个儿女中已有三个孩子被北大录取。虽然这位“狼爸”的教育模式比较偏激,教育方式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但不管怎样,他成功了,而且还赢得了孩子们的感激与敬重。本人在此摘下一些这位严父的经典语录:
经济破产了,学习不能破产。
不能给孩子零花钱,这世上最容易令人腐败的就是钱。
家中可以有“皇帝”,但这个“皇帝”绝对不能是孩子,而应该是父母。父母如果没有威严,怎么能管教好孩子?
我不反对素质教育,但是我反对巧立名目,黔驴技穷的与现实完全错轨的自欺欺人的“当代素质教育”。
父亲是孩子成长的风向标,只有父亲付出全部的爱、时间和心血,才能给儿女最好的照顾,让儿女以最健康的方式成长。
该严厉时严厉,该教育时教育,尤其在礼仪方面,见到长辈打招呼,肩上有物接过来,客人到家奉杯茶……
文中,这位“中国狼爸”与“华裔虎妈”的教育异曲同工,他们都通过严苛式教育磨砺孩子的棱角,鞭策他们驶向成功的彼岸。可以说这两位家长是咱们中国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时期家长棍鞭教育的成功典范。读品他们,我仿佛看到我的母亲,我也是在母亲的棍鞭下长大,童年的我顽皮淘气,母亲的棍鞭打掉我许多的缺点:马虎、懒惰、不礼貌、成绩下滑、不睡午觉……对母亲的教育,我曾经气过、恨过、顶撞过甚至诅咒过——长大一定不养她;我要离家出走;我要让虎妈一辈子难过……可是长大后,我渐渐理解了母亲,也由此更感谢母亲,因为没有她的责骂,不会成就今天的我。据我了解,像我这时代,经历过棍鞭磨难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也曾和我一样,经历了“顺从—顶撞—叛逆—接受 —感恩”这一心路过程。在我心中,“棍棒教育”它有一定的实用性。
不过实用归实用,咱们教育者可千万别使用。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如今的孩子是个宝,我们要小心翼翼保护好。如今教育是难题——宽了不行,严了不行,热度是由家长、孩子说行就行。因此,我们要小心翼翼地拿捏这个“度”,拿着平衡杆在钢丝走。君可见某些杂志上有这样一些报道: “孩子因为惧怕高考失利,纵身跳楼。”“某位母亲为了逼迫孩子考高分,孩子在考砸之后不敢回家,跳楼自杀。”……现在的孩子很脆弱,我们教育者的心灵也很脆弱;孩子们经不起心灵的摧残,教育者呢?更惧怕舆论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