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晓松炮轰梁植愧对清华教育
第一,所有的新开的综艺节目或电影或电视剧都会有预告和片花这么个东西,剪辑录制过程中最具话题性或可看性的片段提前播放,这是正常的。
第二,谁也没有让梁植上奇葩说问工作,是梁植自己想问,然后刚问完蔡康永第一个按铃。
第三,即使真是陷阱,被黑的也不是梁植,而是高晓松在黑自己的母校清华。
第四,迄今为止,只有求职节目,没有询问人生方向的节目,没人敢做这种节目。
现在我来回答高晓松为什么会对梁植批评如此严厉,因为梁植首先与节目组没在一个频道上,其次与高晓松更不在一个频道上。
我相信高晓松是很期待与自己优秀的小学弟一起吹牛逼的,这样比黑自己的母校更有范。但是高晓松失望了,一个几度影响国家民族命运进程的学校,眼光格局不该局限于问人该如何找工作。一个摆国徽的地方摆了你们校徽的学校,心胸气度不该局限于问人该如何找工作。一个高产国家领导人国企外企领导的学校,平台之广何愁工作。所以不是问找工作是否世俗,而是提出问题的人要么不是清华人,要么不配是清华人(这里不是说清华人找工作有多容易)。
而梁植呢,他所求的当然不是我们一般人所理解的工作,而是想与各位大牛一样,跨越多个领域,特来求教,但是这个问题无解啊,高晓松大学专业是电子工程,在校期间除了音乐,他没有一样比你梁植拿的奖状多,况且他还是个辍学生,他的所为皆随心而往,他年轻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也不在乎自己会有今天,今天也不在乎自己明天如何,他追求的是流浪是远方是诗歌是姑娘是音乐,他明确的知道自己现在要什么,也知道该如何让自己生活的更好。
所以高晓松说堂堂的大名校生问别人自己从哪来该上哪去,他认为这与名校生身份不符,极度悲哀可笑。高晓松与梁植根本就是两个档次的人,一个是精致的大学生,一个是有格调的清华人。
当高晓松说到,何谓名校,名校乃国之重器!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
某些人精致的小心肝还会觉得这样的人在黑自己的母校,在坑自己的优秀的小学弟吗?
不知道各位发现没有,当梁植下去之后,马东这个在国外混文凭的主还在反复回味“名校乃国之重器” 这句话,一般人体会不到清华人这种优越感的,没有这种优越感的人不配是清华人。
梁植 高晓松(高晓松狠批清华学霸梁植)
如果你喜欢看奇葩说,你肯定对有一期节目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清华的著名学霸梁植来到奇葩说的现场,参加海选 本来以为,高晓松做为清华的校友会对梁植关爱有加,没想到高晓松却横眉冷对,狠批痛批,到底为什么高晓松会如此生气,看看吧 这位学霸意思是,“我现在他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读博士三年级,现在有很大的纠结,因为他明年面临毕业,我本科学了法律,硕士学了金融,博士学了新闻传播,他在想我该做什么样的工作才好,更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一番话说完,把高晓松给气的,直接开批 其实,高晓松平时不是一个特别爱批评别人的人,但是这次为什么要对梁植动真格的,一点面子都不留,其中的原因如下 雨白观点 第一,炫耀自己的优越感 本来到奇葩说的选手是来阐述自己独特观点的,结果这梁植来了,直接炫耀起自己的学历了,还一下子炫耀了三个,又是金融学博士,又是什么新闻传播硕士,还有什么法律本科,虽然态度不嚣张,但是意思很明显了,这小子来秀优越感的, 梁植来秀学历,就好比一个拜金女,拿了三个包,一个是库奇,一个普拉达,一个LV,然后把三个包拿过来,问高晓松,“高老师,你说我出门该拿哪个包出门呢,库奇颜色太淡了,普拉达我找不到衣服配,还有一个LV呢,刚买的,还没开封呢? 哎呀,好烦啊,好苦恼,我的名牌包太多了,不知道选择哪个,三位老师给我出个主意,我该选哪个呢,还是三个都带着呢? 这梁植到这里来就好像带了三个包,只不过他的包是三个学历包,这三个学历包你要是平常在我们普通人面前炫耀一下,我们一般人还真拿你没办法,因为我们确实在这方面不如你,只能任由你嚣张,我猜他也是平常爱炫耀优越感炫耀习惯了,这次不知道天高地厚,碰到三个奇葩导师 这蔡康永是谁,连李敖大师都很给面子的人,台湾综艺一哥,能吃你这一套,所以蔡康永一开始就否定了梁植,先按了红灯 高晓松又是谁,清华大学的主动退学生,根本都不稀罕上清华,一家子全都清华,你在他面前炫耀清华学历,不找死吗,本来清华校长请他演讲人家都不去,你到他面前炫耀清华学历,咋想的你梁植, 马东又是谁,文艺圈什么人没见过,什么学历的没见过,海外留学多年,你在他面前炫耀清华学历,就是你炫耀再低调,你炫耀的再有水平,人家也不吃这一套,马东是来选奇葩选手的,不是让你来找工作的 第二,有知识但是没文化 其实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中国培养的所谓的高材生,大部分都是为了争夺一个所谓的博士的虚名,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不一定,很多人是知识学了一大堆,但是根本不懂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和准则,很多人考博士,考硕士不是真的对知识感兴趣,就是为了这个虚名,根本别谈什么文化和内涵了,一旦考上了博士,那优越感,比谁都强,好像全世界都得给他开绿灯,所有人都得给他让路,都要夸他了不起, 第三,名校和技校没区别 高晓松生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清华的期望太高了,高晓松对清华的期望还停留在建国时期的那个清华,大家知道那时的清华学术氛围和现在的清华可是天壤之别,而恰恰高晓松对那时的清华印象最深,所以随着清华学术氛围和风气的下降,高晓松对清华的也失去了兴趣,自己退学不说,对现在清华的学生屡屡无为,已经失望, 他一再说名校是镇国重器,不是他乱说的,是他确实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标准的建国初期清华优秀思想的教育,是他的家庭对他的熏陶,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查询一下高晓松的家庭是什么来头就明白为什么高晓松来说名校是镇国重器了, 可是现在的清华,胸怀国家的清华学生越来越少,而梁植作为清华最优秀学生的代表,居然到这里来秀优越感,自己工作都不知道干什么,你可以想象清华对学生思想境界的培养差劲到了什么地步,不但是高晓松生气,稍微有点情怀的知识分子都会受不了这样的学术吧,这也是高晓松生气最根本的原因 第四,书呆子没灵气 从梁植的表现来说,说明清华对人的培养,技能以及严重的大于思想了,进去的人出来以后完全成了书呆子,这样的人到来社会上,会成为“空心人 什么是空心人,相信很多的HR会有这样的经理,招聘时候一看简历,哇塞了,厉害,清华毕业,博士学位,各种优秀,来头特别大,而且待遇要求特别高,动不动就要求年薪百万,结果呢,一上班,完全没有想象的厉害,菜鸟一个,没多久,公司对着样的人失望透顶,只能怪HR招人不给力, 不知道有多少HR经理载在这样的所谓名校生的手里,所以,在这里提醒HR招名校生要慎重,招个空心人,你的职业生涯都毁在他手里,这样的人,待遇要求高的吓人,干起活来,不一定有这么高的价值,因为现在的名校和以前可不一样的,现在的博士和硕士有多少真材实料的,不知道,你看看清华最优秀的学术都这样,其他的你猜猜,能好到哪里去 以上评论,旨在提醒中国的名校,方向盘要把握好,不要跑偏了,不然,耗费国家最好的资源,培养出这样的学生,还不如把这些宝贵的资源给普通的技术学校来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