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在中国的神话中有什么来历,她在阴间有什么样的地位?
民间传说中,阴曹地府里有一条黄泉路;黄泉路上有一条忘川河;忘川河上有一座奈何桥;奈何桥边有一个望乡台;望乡台上有一块三生石;三生石旁有一个孟婆庄;孟婆庄里绝色女子卖茶汤;来人吃得汤和水,三十五天不清爽。这个绝色女子便是孟婆,原本三生石旁一株回生草。这株草是女娲抟土造人时,遗留土坯所生。因长期吸收日月精华,集天地之精妙,某日化作人形,跟玉皇大帝讨要了一次做人的机会,跟着投胎转世的鬼魂一起走过奈何桥,投胎一孟姓人家。待她长大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其许配给了一个秀才。婚姻初期,两人感情升温迅速,爱得非常热烈。这让孟婆尝到了人间的爱情,不能自已。然而秀才终究要进京赶考。进京赶考前,孟婆按耐不住对自己爱人三生三世的好奇。便替他看了六道轮回,发现此人是一个“负心汉”,经此一别,将抛弃孟婆,另娶她人。而且此后三个月阳寿将尽,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接受阴司惩罚。但是孟婆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秀才,无法忘怀,也更不能眼睁睁看他落到如此境地。于是孟婆在秀才的胳膊下点了三下,要秀才发誓,进京赶考后,三月之内,无论结果如何,速速归家,否则定会魂飞魄散。秀才答应满满,然而去了京城以后,便抛诸脑后,一去不返。别人问其婚配与否,秀才便回答尚未;别人给他介绍老婆,他也欣然接受。因为深爱负心汉,成为了在阴司赎罪的鬼魂。三个月后,阴司牛头马面前去起人。到了十殿阎王审判的时候,阎罗王突然发现生死簿上,竟然没有这个秀才的名字,大惊失色。很显然这个秀才并非是孙悟空,自行改了生死簿。那必然是有人替他改了,这个人便是孟婆。然而私自损毁生死簿那是犯天条的事情,孟婆胆子再大,也万万做不得此事。原来孟婆把写有秀才名字的那一张做了纸捻穿生死簿用了。所以实际上秀才的名字还在生死簿上,只不过阎罗王找不到而已。阎罗王迟早会找到秀才名字的,但此刻牛头马面把秀才只能押回奈何桥。孟婆赶紧在头上拔了根头发,扔到汤锅里,逼着秀才喝了那碗汤,秀才喝了那碗汤,竟然将所有的事情全部忘光了。在没有得到阎罗王回复的时候,孟婆便将秀才推过了奈何桥。可是刚将秀才推过奈何桥的时候,阎罗王找到了秀才的名字,但为时已晚。而此时孟婆已经做好了接受一切惩罚的决定。孟婆为了一个负心汉,私放了自己负心的丈夫,改变了阴间的规则。阎王暴跳如雷,罚她守在奈何桥拔头发给亡魂炼制汤药,帮他们忘却烦恼,头发拔不光就不准转世投胎,然而孟婆的头发却是拔一根长三根,所以永世没有机会。因为玉帝的赏识,升格为神,在阴司专司“消磁”之职。此事后来被玉皇大帝得知,玉帝本来就因人们轮回投生后因记得前世的人事物,扰乱人间生活伦理秩序而烦恼。正好孟婆的“孟婆汤”有让人忘记前世恩怨痛苦的功效,故此特别升格孟婆为神,负责管理给经过十殿阎罗审判后的鬼魂“消磁”投胎的工作。所以孟婆虽然身在阴司,但实际上她是有玉帝正式委派工作的神职人员,而非鬼类,她和十殿阎罗各司其职,没有从属关系。
阴曹地府中的孟婆,是什么来历?
在古代的传说中,孟婆是地府中专司掌管将生魂抹去记忆的阴使,关于孟婆的由来,民间出现最多的通常有以下几种说法:说法一:在天地混沌初开之时,天地间被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掌管一切,人间即所谓的阳世人界,而地,即为阴曹地府。三界已然划定,无论各界,诸路神仙阴官,俱各司其职。自三界出分之时,孟婆便已然在世上。她本为天界的一个仙官,后因看到阳世间无数的恩怨情仇,牵涉其中的人即便是死了也往往不肯放下。于是,孟婆便来到了阴曹地府的忘川河边,在奈何桥的桥头立起一口大锅,将世人因喜、因悲、因痛、因恨、因愁、因爱所流下的眼泪逐滴收集起来,煎熬成汤,便成了孟婆汤,喝一碗这个孟婆汤,世人再放不下的思绪也只能化为过眼云烟,也就忘记了生前的爱恨情仇,卸下了所有的包袱,走入下一个轮回。这种说法最早现于春秋时期的道家典籍里,颇有传统思想中“一了百了”之意味。说法二:世人通常所说的孟婆,其实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将长城哭倒之后,看见长城之下尸骸无数,根本不可能找到丈夫的尸骨。为了能将这令人悲痛万分的记忆彻底抹除,就熬制了能使世人彻底忘却记忆的孟婆汤。后来上天感念她思夫之情,就令其免受轮回之苦,让她专门在奈何桥边熬制孟婆汤,让所有参与轮回的世人忘记前世的一切。即所谓:“前世已了,今生善恶唯本心所念”。这一说从元朝开始广为流传,到明清时期多见于文人笔记之中,亦是至今民间流传颇广的一种说法。说法三:孟婆生于汉朝,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孟婆在世之时,从不会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世人向善。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世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驱忘台,熬制孟婆汤,以让世人忘却前世所有的一切。
孟婆的真身来历
孟婆的真身来历有这几种说法,一说孟婆是鸿蒙初开时的一个天界散官,二说孟婆就是孟姜女。1、一说鸿蒙初开,世间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间即所谓的阳世人界,地即为阴曹地府。三界划定,无论天上地下,神仙阴官,俱都各司其职。孟婆从三界分开时便已在世上,她本为天界的一个散官。后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无数,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来到了阴曹地府的忘川河边,在奈何桥的桥头立起一口大锅,将世人放不下的思绪炼化成了孟婆汤让阴魂喝下,便忘记了生前的爱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个轮回。颇有中国传统思想中“人死如云散”,“一死百了”,“莫记已死之人恩怨”之类的意味。2、二说所谓的孟婆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长城之后,眼见长城之下尸骸无数,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尸骨。为了能忘记这些痛苦万分的记忆,就熬制了能使人忘记记忆的孟婆汤。后来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动地,就免了她的轮回之苦。让她在奈何桥畔熬制孟婆汤,让参与轮回的阴魂们忘记前世的一切。即所谓:“前世已了,今生善恶唯本心所念。”之意。这一说从元朝开始广为流传,到明清时期多见于文人笔记之中,亦是至今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在关于孟婆的诸多传说中,倒是这个说法颇具某种现实主义色彩。关于孟婆汤的传说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碗忘川河水煮的孟婆汤。那些爱过的人,那些无法放下的事,那些滚滚红尘中数不清的悲欢离合都只会随着“孟婆汤”的缓缓入喉,永远凝固于走在奈何桥上那欲言又止、充盈泪水的黯然回眸间,化做缥缈云烟,淡然散去。是一世匆匆的悔恨,是阴阳永隔的遗憾,还是挥刀斩袖的决别……都已然不再重要了。因为在饮过这孟婆汤后,一切都已淡然。
孟婆叫什么名字?
孟婆真名就叫孟婆。孟婆,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常驻在奈何桥边。她为所有前往投胎的灵体提供孟婆汤,以消除鬼魂的记忆。在中国的古代传说里,孟婆是地府中专司掌管将生魂抹去记忆的阴使,关于孟婆的由来,民间出现最多的通常有三种说法。扩展资料孟婆传说:鸿蒙初开,世间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间即所谓的阳世人界,地即为阴曹地府。三界划定,无论天上地下,神仙阴官,俱都各司其职。孟婆从三界分开时便已在世上,她本为天界的一个散官。后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无数,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来到了阴曹地府的忘川河边,在奈何桥的桥头立起一口大锅,将世人放不下的思绪炼化成了孟婆汤让阴魂喝下,便忘记了生前的爱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个轮回。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道家典籍里,颇有中国传统思想中“人死如云散”,“一死百了”,“莫记已死之人恩怨”之类的意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