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贰过的解释
行不贰过的解释谓犯过的 错误 不再 犯。语出《论语·雍也》:“有 颜回 者好学,不迁怒, 不贰过 。”《孔子家语·弟子行》:“ 子贡 对曰:‘夫能夙兴夜寐, 讽诵 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 颜回 之行也。’” 王肃 注:“贰,再也。有不善 未尝 不知 ,知之未尝复行也。” 词语分解 行的解释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云 流水(喻 自然 不拘泥)。行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从事:进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贰过的解释 重犯同一过失。《论语·雍也》:“有 颜回 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邢昺 疏:“不贰过者,有不善,未尝复行。” 晋 葛洪 《 抱朴 子·行品》:“虚灵机以如愚,不贰过而谄黩者,贤人也。” 唐 王维
行不贰过的意思
行不贰过的意思是犯过的错误不再犯。资料扩展:行不贰过,汉语成语,拼音是xíng bù èr guò,解释为犯过的错误不再犯,出自于《论语·雍也》。论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