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任

时间:2024-11-19 03:31:01编辑:阿星

爱新觉罗·溥任一生都经历哪些

爱新觉罗·溥任一生经历了清朝灭亡,创办私立学校和北京和平解放,下面是爱新觉罗·溥任一生经历的详细介绍:爱新觉罗·溥任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醇亲王府,自幼学习旧学、书画。未随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而在1947年,在其父亲醇亲王载沣的支持下,利用醇亲王府旧宅开办北京竞业小学,并自任校长,父亲载沣任董事长,妹妹当老师。过后将学校赠于政府,自己仅以一名教书匠的身份继续为学校服务,直到1988年方才退职。其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退休后的溥任投入研究清史。1918年,溥任出生在北京后海北岸的醇亲王府。在清末几十年里,醇王府显赫非常,先后出了两个皇帝。一个是溥任的二伯父光绪帝载湉,一个是溥任的大哥宣统帝溥仪。在宣统王朝溥任的父亲载沣是监国摄政王。溥任是醇亲王府的第三代传人。1911年12月6日溥任的父亲辞去监国摄政王位,退归王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皇太后隆裕率宣统皇帝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绵延268年的大清帝国结束了。9·18以后,溥任曾陪同父亲以私人身份去过一次东北,看溥仪和溥杰。亲眼看见他们处处受制于日本人和任凭关东军飞扬跋扈的样子,载沣很痛心。他对溥任说,当人家的儿皇帝有什么好处?连石敬瑭都不如。后来他装病不吃东西,溥仪怕出事,只得让他们回北京。历史是沉重的。绝非如影视中戏说的那样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第一代醇亲王奕譞五十大寿时,曾做了一面桦木镜。镜面上他手书“有镜之名无其用,吾人鉴之宜自重”。这是他一生涉险政治漩涡的真实感受,他堂名九思,自号退潜,时时自警,如履薄冰。这一点第二代醇亲王载沣领悟较深。他每日读书,不涉政局。1947年溥任先生利用后海府里的空房子,办了个竞业小学,是私立的,靠变卖家里的东西维持。载沣是董事长,溥任是校长,老师不来他就代课,学校办得很有起色,最多时有200多个学生。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进驻王府正宅,特务机关也看中了这座幽深的王府,里面秘设了监狱。全家住在花园里,载沣病重只能坐轮椅活动,里里外外全靠20多岁的溥任。大哥二哥自伪满洲国覆灭后生死不知,解放大军势如破竹围困北京势态不详,而每日艰难不安的生活又受到府内军、特务的骚扰,困苦可知。“那真是度日如年的日子!”溥老回忆说。1949年1月30日北京和平解放,盘踞府里的军队特务一扫而光。王府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然而卧病在床的载沣心里总不轻松。全家赖以生存的王府产业会不会被人民政府没收。答案出人意外,又令全家皆大欢喜。当时的市领导请示了中央,醇王府作为载沣的私产,政府可以出钱收购,以解当时办公用房短缺之急。1949年10月,载沣让溥任出面将王府出售给高级工业学校,年底全家迁到东城魏家胡同一个挺大的宅院。1951年3月,遵父命,溥任把王府的金印、银册等珍贵文物40多件和《廿四史》等七千多册图书献给文化部文物局。还陆续把府藏的一大批图书献给北京大学、北京图书馆等单位。载沣还率先废除了王府沿袭多年的繁文缛礼,欣然同意七女韫欢与一个平民的自由恋爱,并派溥任作代表出席了韫欢和她爱人乔宏志的集体婚礼。扩展资料:溥任先生的晚年生活原本是十分平静而淡泊的,但也时常被一些麻烦事所困扰。经常有一些不负责任的作者写歪曲历史的作品以及冒充清室后裔的行骗者,为了维护家族和亲人的名誉,他都进行了坚决的驳斥和纠正,还历史本来面目。像1991年台湾冒出了3个溥任,国内外一些新闻媒介纷纷误导,4个溥任真假难辨。当时在北京的溥杰、溥任兄弟几人用无可辩驳的事实通过台湾《中国时报》揭穿了假冒者的嘴脸。曾经浙江还出了一个叫溥儇的人,冒充是清室后裔,他说他是清末摄政王的庶出之子。一时海内外十几家报刊对溥儇王子身世进行了报道。经溥杰、溥任二人联名向中央反映并公开发表讲话和文章,终于使政治骗子曝了光。有人大肆炒作他的大哥溥仪先生晚年的婚姻生活,书中充满了对溥仪先生的人格尊严的践踏。溥任先生愤慨地说:“我的大哥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其功过是非可以任人评说,当然也可以严谨的态度批评,但个人隐私不应当大肆宣扬。这样做既有违公序良俗,也是对溥仪作为一个公民名誉权的侵害。我们近亲属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溥任

爱新觉罗·溥任一生都经历哪些

爱新觉罗·溥任一生经历了清朝灭亡,创办私立学校和北京和平解放,下面是爱新觉罗·溥任一生经历的详细介绍:

爱新觉罗·溥任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醇亲王府,自幼学习旧学、书画。未随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而在1947年,在其父亲醇亲王载沣的支持下,利用醇亲王府旧宅开办北京竞业小学,并自任校长,父亲载沣任董事长,妹妹当老师。

过后将学校赠于政府,自己仅以一名教书匠的身份继续为学校服务,直到1988年方才退职。其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退休后的溥任投入研究清史。1918年,溥任出生在北京后海北岸的醇亲王府。在清末几十年里,醇王府显赫非常,先后出了两个皇帝。

一个是溥任的二伯父光绪帝载湉,一个是溥任的大哥宣统帝溥仪。在宣统王朝溥任的父亲载沣是监国摄政王。溥任是醇亲王府的第三代传人。

1911年12月6日溥任的父亲辞去监国摄政王位,退归王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皇太后隆裕率宣统皇帝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绵延268年的大清帝国结束了。

9·18以后,溥任曾陪同父亲以私人身份去过一次东北,看溥仪和溥杰。亲眼看见他们处处受制于日本人和任凭关东军飞扬跋扈的样子,载沣很痛心。【摘要】
爱新觉罗·溥任一生都经历哪些【提问】
爱新觉罗·溥任一生经历了清朝灭亡,创办私立学校和北京和平解放,下面是爱新觉罗·溥任一生经历的详细介绍:

爱新觉罗·溥任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醇亲王府,自幼学习旧学、书画。未随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而在1947年,在其父亲醇亲王载沣的支持下,利用醇亲王府旧宅开办北京竞业小学,并自任校长,父亲载沣任董事长,妹妹当老师。

过后将学校赠于政府,自己仅以一名教书匠的身份继续为学校服务,直到1988年方才退职。其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退休后的溥任投入研究清史。1918年,溥任出生在北京后海北岸的醇亲王府。在清末几十年里,醇王府显赫非常,先后出了两个皇帝。

一个是溥任的二伯父光绪帝载湉,一个是溥任的大哥宣统帝溥仪。在宣统王朝溥任的父亲载沣是监国摄政王。溥任是醇亲王府的第三代传人。

1911年12月6日溥任的父亲辞去监国摄政王位,退归王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皇太后隆裕率宣统皇帝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绵延268年的大清帝国结束了。

9·18以后,溥任曾陪同父亲以私人身份去过一次东北,看溥仪和溥杰。亲眼看见他们处处受制于日本人和任凭关东军飞扬跋扈的样子,载沣很痛心。【回答】
他对溥任说,当人家的儿皇帝有什么好处?连石敬瑭都不如。后来他装病不吃东西,溥仪怕出事,只得让他们回北京。

历史是沉重的。绝非如影视中戏说的那样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第一代醇亲王奕譞五十大寿时,曾做了一面桦木镜。

镜面上他手书“有镜之名无其用,吾人鉴之宜自重”。这是他一生涉险政治漩涡的真实感受,他堂名九思,自号退潜,时时自警,如履薄冰。这一点第二代醇亲王载沣领悟较深。他每日读书,不涉政局。

1947年溥任先生利用后海府里的空房子,办了个竞业小学,是私立的,靠变卖家里的东西维持。载沣是董事长,溥任是校长,老师不来他就代课,学校办得很有起色,最多时有200多个学生。

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进驻王府正宅,特务机关也看中了这座幽深的王府,里面秘设了监狱。全家住在花园里,载沣病重只能坐轮椅活动,里里外外全靠20多岁的溥任。

大哥二哥自伪满洲国覆灭后生死不知,解放大军势如破竹围困北京势态不详,而每日艰难不安的生活又受到府内军、特务的骚扰,困苦可知。“那真是度日如年的日子!”溥老回忆说。

1949年1月30日北京和平解放,盘踞府里的军队特务一扫而光。王府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然而卧病在床的载沣心里总不轻松。全家赖以生存的王府产业会不会被人民政府没收。

答案出人意外,又令全家皆大欢喜。当时的市领导请示了中央,醇王府作为载沣的私产,政府可以出钱收购,以解当时办公用房短缺之急。

1949年10月,载沣让溥任出面将王府出售给高级工业学校,年底全家迁到东城魏家胡同一个挺大的宅院。

1951年3月,遵父命,溥任把王府的金印、银册等珍贵文物40多件和《廿四史》等七千多册图书献给文化部文物局。

还陆续把府藏的一大批图书献给北京大学、北京图书馆等单位。载沣还率先废除了王府沿袭多年的繁文缛礼,欣然同意七女韫欢与一个平民的自由恋爱,并派溥任作代表出席了韫欢和她爱人乔宏志的集体婚礼。【回答】


揭末代“皇弟”溥任的百年沧桑 两“怪癖”曝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刚过没几天,2015年4月10日下午3时,已近“白寿”之年的溥任,因病在京城一座旧宅院悄然病逝,享年97岁。 对于世人来说,在社会活动中罕见露面的皇弟溥任,多少有一种神秘感。伴随末代皇弟溥任(又名金友之)的病逝,这位末代皇帝溥仪的四弟,以溥仪兄弟四人中硕果仅存的历史人物身份——换言之,为爱新觉罗宗谱明确记载的末代皇族的醇亲王载沣这一脉直系“溥”字辈,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曾任四十载小学老师 溥任外形酷似大哥溥仪,年纪却比溥仪整整小了一轮。1918年9月21日,溥任在什刹海边的醇亲王府内的“直方斋”降生,他那同父异母的大哥——溥仪,早已从紫禁城内末代皇帝的金銮宝座上“逊位”,达七年之久。溥任作为溥仪的四弟,却并非与溥仪一母所生,与溥仪、溥杰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溥仪和溥杰为载沣的嫡福晋瓜尔佳氏所生,而溥任则是侧福晋邓佳氏所生,邓佳氏总共生下了两子、四女。 新中国建立,溥任协助父亲载沣带头支持新中国建设,积极认购国债,还分数次将醇亲王府中珍藏多年的文物以及多部珍贵古籍,譬如珍贵的钦定殿本《二十四史》、《清实录》、《大清实录》、《大清会典》、《爱新觉罗宗谱》等上千册原版古籍善本,无偿捐献给北大图书馆等部门,又把珍藏多年的醇亲王金印,毅然献给国家历史博物馆。 溥任万万没想到,1951年,当父亲载沣赴七弟载涛家吃完“菊花锅”之后,突然感冒发烧,随即诱发尿毒症在2月3日去世。然而,溥任并没有中辍教育事业,继续以校长的身份,接办竞业小学。1957年公私合营时,溥任将竞业小学连同所有房地产上交给国家。然而,他却没离开教育事业,相继在西板桥小学、厂桥小学教书,又曾一度兼任学校的财务人员,由此度过了近四十年教书育人的普通教师生涯。溥任以微薄的工资——每月五十八块钱,养活着五个子女。直到年近七十岁,溥任才恋恋不舍地在厂桥小学的工作岗位上光荣退休。 生活中一贯低调的皇弟溥任,向来闭口不谈皇家往事。然而,退休后,竟痴迷于研读史书,尤其遨游于晚清历史研究之中,且屡有心得问世。历经数年考证,溥任精心整理了父亲载沣所著《使德日记》,又先后在《燕都》等杂志发表了诸如《醇亲王府回忆》、《清季王府于饮食医疗偏见》、《晚清皇子生活与读书习武》等一系列颇有历史价值的文史资料。  “皇弟”也有怪癖好 沿袭前辈所好,溥任素喜欣赏古玩、字画,却从没参加过什么“拍卖”。熟悉溥任之人,都素知其山水绘画,落笔大有古风,书法尤工楷书。暮年,他更勤于挥毫动笔。笔者一次前去拜访时,他正低头专心绘画,见我走进屋,随即微笑着抬起头,自谦地说:“哎,我这称不上绘画,只是临摹而已。要说画得好的话,还得说是我二哥溥杰。”溥任虽谦逊,然而其书画先后在日本、韩国、香港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过展览,颇受海外华侨欢迎。 有人评价他是个“怪人”——怪人难免自有怪癖。外人鲜知,溥任确有两个“怪癖”。一是,出门骑车一趟,必到书店浏览一遍,买书之后才肯归家,不然不算出门。二是,大凡走出街门遛弯儿,总低头留意脚下,每见路上有石头,无论什么样必弯腰拾起,揣在手里琢磨没完。见此,街坊有人开玩笑地说,四爷,您是在练腰功吧?也有人不解地询问,四爷什么宝物没见过?怎么迷上普通的破石头啦? 但凡走进溥任所居住的旧式小院,就能见到墙边搁着不少大小不一的普通石头。如果走进他并不宽敞的北房居室,又会看到充斥各类清史古籍的间隙居然也摆放着各式石头。溥任丝毫不睬各种非议,而奇特的癖好多年未改。 皇弟的书法成了绝版。京西妙峰山的“金顶妙峰山”、天津望海寺大悲院以及什刹海畔“会贤堂”等京津不少景点,无不留下了溥任的书法墨宝,连古籍《古代圣贤教子篇》,也诚邀他题写书名。对于老北京的传统文化,他一向酷爱且支持。譬如,一部记述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书籍——《胡同春秋》,由文史出版社出版之前, 西城政协文史委的一位同志抱着侥幸心理找到溥任,他看后,认为记述客观,便毫不犹豫地当场题写了书名,又亲自郑重地钤上了自己的印章。 暮年的溥任用其书画作品所筹善款建立了“友之奖学金”,以资助少数民族学校的贫困子女。每当有人询问起此类善事,溥任总是毫不掩饰内心的欣喜,点头称是。  普通居民“任四爷” “任四爷”——这是附近街坊乃至京城人,对于溥任的一种亲切称呼。 多年来,溥任始终居住在京城一幢古老的旧宅,毗邻什刹海。虽然小院分为两进院落,院门的门楼却因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旧简陋,甚至迈进院内便会看到荒芜的衰草。前几年,一位初识的友人夫妇前去做客,觉得实在看不过眼,便热情资助修葺了这座旧门楼。 时常可以见到一位面相和善的老人,在保姆陪伴下缓步徜徉什刹海,平和地久久凝视着眼前池中的残荷。 无论从衣着打扮还是日常生活,丝毫看不出溥任跟邻里街坊的任何区别。他性格内敛,平常跟附近居民交往不算太多,但同住一个胡同生活的百姓,见面短不了彼此打招呼,从没人把他看做与众不同的“皇族”。一个厚道的老实人——这是街道邻里公认的。 即使在夫妻关系上,溥任也十分礼让贤内助。其妻金瑜庭是原清末内务府大臣世续的孙女,遗憾的是1971年不幸病逝,这使溥任一度异常孤独。1975年,一位年过五旬却仍然独身的文雅女子张茂滢,与他喜结良缘。实际两家堪称世交——张茂滢之父乃天津著名收藏家张叔诚,其祖父张翼是光绪年间工部侍郎,清末时曾随溥任之父载沣以参赞大臣身份出使德国。婚后,夫妻二人琴瑟和睦,共同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恩爱时光。 亲历社会巨变的溥任,对于皇族的演化,看得很透。他常说,人不能落伍,要跟上社会的变化。日常,他喜欢骑着那辆旧自行车出门买菜、买报纸,过着跟普通街坊毫无两样的普通生活。 毋庸讳言,溥任及其子女都成了新中国的普通劳动者。他不止一次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说实话,甭看我们是皇族,可我这一家人从来不靠吃‘祖宗饭’,这是全家人感到最光荣的!” 在父亲溥任多年教诲下,长子金毓嶂努力工作,先后被任命为北京市崇文区副区长、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成为爱新觉罗家族的佼佼者。  暮年“皇弟”的简朴生活 说起来,也许人们难以置信。多年来,溥任虽然陆续向国博、北京文史馆、承德博物馆等部门捐献过清朝历代画像、康熙皇帝御题古砚以及溥仪书法作品等珍贵文物,累计至少在上千件以上,倘若挑出其中任何一件放到拍卖会上,都足以价值连城。但他拿定主意,全部无偿捐献国家。 溥任和二哥溥杰一样,生活极为简朴,每逢参加文史馆的活动时,他大多不坐汽车,短途总是骑自行车,而远途则乘坐公共汽车。在溥任看来,平平常常才是生活。实际上,这对于一位自幼钟鸣鼎食的皇弟来说,自是不同寻常的一种人生修炼。 年过九旬的溥任渐渐失聪,但他仍然坚持读报学习。开始,他借助于妻子张茂滢充当临时“翻译”与来访者交流,到后来,妻子即使俯耳大声说话,他也听不清了,便索性用笔写纸条跟前来的宾客交流。笔谈之际,“皇弟”书写的楷书,依然是那么工整、一丝不苟。随着年龄增长,溥任的视力又差多了,想来想去,家人琢磨出一个办法,在屋内挂起一块不大的小黑板,或许是当过教师喜欢使用粉笔的老习惯吧。 每当夕阳西下,溥任大多由保姆陪同走出院门,信马由缰地在京城散步,这成了老人一个多年不改的习惯。他把这称做“遛弯儿”, 有时从西口走出蓑衣胡同,随意溜达到西边不远的什刹海,绕上半圈儿,有时不经意地转悠到西皇城根。他的家人笑着对我说,老爷子在那儿看到明清残留下的断壁残垣,望着新建立起来的皇城根街头公园,左瞧瞧、右望望,像一个小孩儿似地兴趣盎然,甚至一 *** 坐在路边的长椅上,还一个劲儿地抱怨颠颠儿“跟包”的保姆,怎么早不带我来呀? 才过一会儿,他又猛然站起身来,戴着老花镜仔细端详起几百年前的城砖。接着,继续徜徉在苍松翠柏之间,不肯坐下歇一会儿。也有时,他一时兴起,竟然能围着古老的钟鼓楼,连续转上几个小时,直到把身边陪伴的保姆累得走不动路了,他却仍不肯歇脚,依然不管不顾地向前慢踱着。(来自人民网)


上一篇:无聊寂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