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全集

时间:2024-11-20 02:40:09编辑:阿星

梁漱溟最经典的一句话

梁漱溟最经典的一句话是:行动之后无悔难。1、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漱溟,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儒家”。他的一生为民奔走,为和平奔走。2、马歇尔评价他时说: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印度的圣雄甘地,他是中国版的甘地。梁漱溟的经典话语中国文化之伟大非他,只是人类理性之伟大。中国文化的缺欠,却非理性的缺欠,而是理性早启、文化早熟的缺欠。(这就是著名的“中国文化早熟论”,在那个普遍认为中国文化落后的时代极为难能可贵。)一切有定数,但又非百分之百者,盖在智慧高强的人其创造力强也。一般庸俗人大都陷入宿命论中矣。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所谓道德,并不是拘谨;道德是一种力量,没有力量不成道德。道德是生命的精彩,生命发光的地方,生 命动人的地方,让人看着很痛快、很舒服的地方,这是很明白的。人生不能无趣味,没趣味就不能活下去。人之趣味高下,即其人格之高下,人格高下,从其趣味高下之不同而来;可是,都同样靠趣味,离开趣味都不能生活。道德是最深最永的趣味,因为道德乃是生命的和谐,也就是人生的艺术。什么是修养?修养是一种功夫。什么功夫呢?是认识自己,使自己力量增强的功夫。或许可 以说,修养是对于生命本身的认识。我们自己是活的人,是生命,要认识自己的生命,认识人类的生命,而使生命之力量增强。我想这便是叫修养。大家要注意,这种功夫是对生命而下的功夫。如我们办教育也对生命下功夫(小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但教育虽然是对生命的功夫,不过是对旁人用的功夫,而修养是对自己下的功夫。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

梁漱溟经典语录

   梁漱溟经典语录   1、苦闷的来源,即在于心地不单纯。   2、修密,只是为了调心养心,以改去其“心不能闲”之病。   3、儒家盖认为人生的意义价值,在不断自觉地向上实践他所看到的理。   4、说人,必于心见之;说心,必于人见之。人与心,心与人,总若离开不得。   5、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   6、我们应当知道,凡是一个伦理学派或一个伦理思想家,都有他的一种心理学为其基础;或说他的伦理学,都是从他对于人类心理的一种看法,而建树起来。   7、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8、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   9、人之有生,正如万物一样是自然而生的。天雨,水流,莺飞,草长,都顺其自然,并无目的。   10、我们的要求不是出于知识的计算领着欲望往前。是发于知识的提醒我们情感,要我们如此作的。   11、不要在人格上轻易怀疑人家,不要在识见上过于相信自己。   12、奋勇之后继续难。   13、鳏寡孤独,人生之最苦,谓曰无告。无所告诉,便为最苦。所谓亲人:形骸上日息相依,神魂间尤相依以为安慰。一啼一笑,彼此相合答案;一痛一痒,彼此相体念。   14、一念真实一切是,一念不真实一切不是。   15、取静之心非静;有妄可出,终不得出。   16、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他会用心思去创造。不过创造有大有小,其价值有高有低。是不是创造,要看是否用了心思;用了心思,便是创造。   17、人在情感中,恒只见对方而忘了自己;反之,人在欲望中,却只知为我而顾不到对方。   18、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   19、人生的意义在创造,是于人在万物中比较出来的。人类的创造表现在其生活上、文化上的不断进步。   20、所以说,“乐”、“玩”也不是容易的事。必须在人生的根本上弄对了,然后才能干什么都对,才能有真乐趣。   21、表现于外面的创造叫“成物”,表现一个人生命的创造叫“成己”。   22、人类之所以可贵,就在他具有一副太容易错误的才能。   23、“发愿”与“见体”是吾人一生最要紧的事。( )愚当下甚有警省。吾人一生若于此二者皆无有,则只有下堕,一生不如一生。因而时时念及之。   24、行动之后无悔难。   25、中国式的人生,最大特点莫过于他总是向里用力。   26、生物有相同之机体者,必有相同之性能;其在人,则身与心之相关不可离也。   27、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28、我认为凡人都应该就自己的聪明才力找个适当的地方去活动。   29、会读书的人说话时,他要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亦无事旁征博引。   30、中国人的10个特性:(一)自私自利;(二)勤俭;(三)爱讲礼貌、爱面子;(四)和平文弱;(五)知足自得;(六)守旧;(七)马虎;(八)坚忍及残忍;(九)韧性及弹性。(十)圆熟老到。   31、人活着不难,活着不生厌离之感难。   32、人都是要求善求真的,并且他都有求得到善和真的可能。这话看似平常,实甚重要。   33、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34、要在全生活上帮着走路,尤须对每个学生有一种真了解--了解他的体质、资禀、性格、脾气、以前的习惯、家庭的环境,乃至他心中此刻的问题思想--而随其所需,随时随地加以指点帮助才行。   35、十儒九丐古时有,而今又名臭老九。古之老九犹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知识有。倘若马列生今世,也需揪出满街走。   36、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   37、一日间当有一时间习静。   38、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   39、就像一只出色的斗鸡,要想修炼成功,需要漫长的过程: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像无赖般叫嚣街头的小混混;第二阶段,紧张好胜,俨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轻人;第三阶段,虽然好胜的迹象看上去已经全泯,但是眼睛里精气犹存,说明气势未消,容易冲动;到最后,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身怀绝迹,秘不示人。这样的鸡踏入战场,才能真正所向披靡。   40、在自省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被外在因素左右的太多太多,欲望太多又不够诚实。这是障碍,是落在心灵上的尘埃。同时我又发现自己是这样一个人:我一定要想明白自己在做的事情,一定要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才会真的快乐。我无法盲目的接受安排。这是支持我一直在思索的根源和动力。

梁漱溟简介

  梁漱溟简介:梁漱溟是谁?梁漱溟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著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   梁漱溟简介:与 *** 交往   梁漱溟简介:梁漱溟与 *** 同岁。1918年,两人在杨昌济(杨开慧的父亲)先生的家里初识,当时梁漱溟是北大哲学系讲师, *** 则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20年后,梁漱溟到延安,在16天里与 *** 有过多次交谈,有两次是通宵达旦,梁漱溟回忆说:“彼此交谈都很有兴趣。”   梁漱溟简介:梁漱溟最大的乐趣   梁漱溟简介:一向颇为严肃的梁漱溟在家里亦不苟言笑,在梁氏兄弟的记忆中,父亲的确很少开怀大笑,但是他并不是一位古板的人。   他爱好和人讨论,也爱好书法。但他最大的爱好却是思考问题。   梁培宽对此印象颇深:“父亲当时做乡村工作的时候,大家一起谈到各自的爱好。有人说喜欢下棋,有人说喜欢旅游。问到他,他说,我的乐趣就是思考问题。我要有时间的话,就要思考问题。他常对别人说,你看我最闲的时候,其实是我最忙的时候。你看着我坐在那里似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其实我的思想已经跑得很远很远了。”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有思想,而且本着自己的思想去行动的人。   因为思考问题,梁漱溟经常失眠。脑子一开动起来,很难刹住车。后来到北大教书,因为失眠,他还向学校提出过辞职。每隔一段时间,梁漱溟会躲起来安静思考、潜心推究。   梁漱溟耗时最长的志业,在于沟通中西文化鸿沟。“‘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这正是我一生的使命 。”1942年初,梁漱溟在日军的炮火下逃生之后给儿子写信说道:“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种种言论,也曾遭到了包括熊十力在内的许多人的讥评。但从后来者的角度回溯,梁漱溟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到今天,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不能轻易断言。   梁漱溟简介:1955年7月,梁漱溟开始写《人心与人生》自序。梁培恕回忆,这年初夏,父子同游北海公园,先生说起他即要动手写的《人心与人生》,以平静而深沉的声音说,“这本书不写出来,我的心不死!”书完成以后,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今日可死而轻快地离去”。


梁漱溟怎么读

梁漱溟是一名文学家,梁漱溟的读音是[liáng shù míng]。梁漱溟,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梁漱溟曾经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梁漱溟的学术成就:梁漱溟自称“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他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梁漱溟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与同时代的志士仁人一样,为民族独立、为国家富强积极追求探索。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

乡村建设理论的基本介绍

《 以下简称《理论》),35万字。全书由甲部认识问题和乙部解决问题两大部分构成。甲部认识问题的主要内容有:一、“乡村建设运动由何而起?”二、“中国旧社会组织构造及其所谓治道者”;三、“旧社会构造在今日崩溃的由来”;四、“崩溃中的中国社会——极严重的文化失调”;五、“中国政治无办法——国家权力建立不起”。乙部解决问题的主体内容包括:“新社会组织构造之建立——乡村组织”、“政治问题的解决”、“经济建设”、“末后我们所可成功的社会”。书后附录有“我们的两大难处”一文。在认识问题部分,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和以文化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来观察、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性质的,它作为乡村建设理论的依据和乡村教育思想的基础;在解决问题部分,主要阐述乡村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手段,通过社会组织的重建和现代科学生产及生活知识的灌输,来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复苏与振兴,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真正以民为主的现代国家并由农业引渡到工业化。这部书除了它的理论即梁漱溟特有的文化哲学思想被具体应用于中国社会研究外,还在于它以乡村建设实践为基础,充分地总结和提炼了有关中国社会改造与乡村教育的基本原则,许多论述中富有真知灼见,揭示了中国乡村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为当时从事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造的人们提供了认识与解决中国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

乡村建设理论的介绍

《乡村建设理论》(1937年)本书是梁漱溟先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 由邹平乡村书店出版。梁漱溟自称是其“困勉研索的结果”,“这里面的见地和主张,萌芽于民国十一年,大半决定于十五年冬,而成熟于十七年”。从开始酝酿到成书,大凡经历了16年之久。该书出版后,影响很大,当时学者们认为这是中国现代教育界最有创造性的教育理论著作,由此确定了梁漱溟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地位,成为乡村建设派的主要代表人而饮誉海内外。该书出版后不到两月又再版,1939年又在重庆印刷。其流布之广之久,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

上一篇:深圳爱度婚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