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的历史背景

时间:2024-11-20 09:46:58编辑:阿星

焚书坑儒的影响

焚书坑儒的影响:1、焚书坑儒虽维持了秦朝的统治,但也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和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2、焚书坑儒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虽然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并且手法残忍,残暴。

焚书坑儒的真正史实

焚书坑儒的真正史实如下:1、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完成政治上许多举措之后,秦始皇开始了精神上的控制。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为儒生大排酒宴。在宴会上,众多儒生围绕着是否实行分封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2、王绾、博士生淳于越等人主张实行分封,而丞相李斯等赞同实行郡县制,并指责淳于越等"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最后秦始皇支持李斯的观点,并采用李斯的"焚书"建议,下令除秦纪(秦国史书)、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之外,凡列国史籍、私人所藏的儒家作品、诸子百家著作和其他典籍,统统焚毁。3、这就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是一段非常残酷的历史。史籍对此多有记载,历史学家也多有论述。但是各类书籍只对焚书作了详细记载,对坑儒一事则显得十分笼统。并且在坑儒的问题上,还出现了歧议:对于坑儒的次数,有的说只有一次,有的说有过两次坑儒。4、对于坑儒的数量,一说坑了460余个,一说坑了1600余人。更有甚者,说秦始皇只焚书,没有坑儒。

秦始皇发动了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他是想实现什么目的?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就是为了维护国家统治,统一思想。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举行了一场宴会。在这场宴会上,博士淳于越职责周青臣不该溜须拍马。两人争论了起来,后来批评秦始皇的郡县制。他认为秦朝应该实行分封制,效仿夏商周。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很多人都参与了分封制跟郡县制的讨论,局面一度失控。秦始皇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这样发展下去,对秦朝的统治不利。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做了很多卓越的贡献。包括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作为推行郡县制的实施者,不能出尔反尔。所以要坚决执行到底。通过这次争论,秦始皇发现了一个更有深度的问题。为什么像淳于越这样的人会反对他呢?所以他去了解了一下事情的原委。因为这些读书人读的书有问题。这些饱读诗书的人读的书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留下来的书籍,所以推崇“分封制”影响久远,书读的越多,越容易受到影响,顽固不化。所以要在段时间内改变信仰,是不可能的。所以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也就是最有效的方法。用武力征服。把那些鼓吹分封制的书烧掉,经过时间的沉淀,大家就不会出现这种动摇统治的念头了。秦始皇下令焚烧书籍,这些书籍指的是含有分封制内容的书籍。其他的书籍含有医学、占卜、农学等书籍都保留了下来。这是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实行了残忍的方法。从文化上来说,焚书坑儒摧毁了很多文化的传承。从历史角度来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很完整。直到现在,我国还实行郡县制。所以站在大局观上来说,秦始皇的有效手段是必要的。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各指的是什么 ?而焚书坑儒对他的帝国造成什么影响?

焚书坑儒基本上就是为了堵住当时读书人的嘴,秦朝本来就是严刑峻罚出名的嘛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的焚毁书籍;活埋儒士、方士的事件。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烧书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前221年)由于社会逐渐进入铁器时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平民百姓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面对纷乱的社会状况,希望通过思索和钻研前人治世理念寻找到一条可以使社会安定,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的救世之路。于是产生了诸多的学派学说,并撰写出无数著作,史称诸子百家。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王朝——秦朝建立。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13年,秦统一第八年,太子师博士齐人淳于越在一次朝廷会议上提出恢愎周朝的分封制,「无辅拂,何以相救哉?」秦丞相李斯反对,进言说诸子百家「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非官方收藏书籍、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 隋代牛弘提出「五厄」之说,论中国历代图书被焚毁,首当其冲即为秦始皇焚书,二是西汉末赤眉入关,三是董卓移都,四是刘石乱华,五是魏师入郢。不过以今日研究者观点而言,焚书对于中国图书的破坏仅仅是第一步,真正造成彻底破坏的是项羽入关之后,火烧咸阳城,大火三月不止,原本仅存的孤本遂全部毁灭。 坑儒 而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杀,史称「坑儒」。另有一说,秦始皇力求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派遣徐福、侯生、卢生等方士求仙问药。但侯生、卢生不满秦始皇的统治方式,私自逃跑(亦有史料记载为侯生、卢生多年寻药未果而出逃),导致秦始皇大怒,下令拷问咸阳400多名书生,欲寻侯生、卢生。事后,将相关460名书生以巨石掩埋。


《焚书坑儒》的目的和影响是什么?

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加强思想专制统治,这一措施是秦始皇时期实行的,焚烧书籍,坑杀儒生,是历史上重大事件之一。焚书坑儒是由李斯给秦始皇提的建议,将除了秦书以外的所有书籍都烧毁,不过保留下了医书和卜书等书籍。影响:有利方面:统一文字:使文字的使用更加便捷,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货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利方面:1、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2、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毁灭了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3、嵌制了人民思想,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起因1、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只是对于坑儒,史学家们仍有争论。一般来说有三种看法:(1)第一是历史上并无焚书坑儒一事,这纯属后人的杜撰。持这一观点的是民国时期兴起的“疑古派”。但近几十年的出土文物,有力地支持了司马迁《史记》的真实性,从而证明了“疑古派”观点的不成立;(2)第二是确有坑杀,不过是方士,或称术士。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从未提起过“坑儒”二字。司马迁距离坑儒发生的时间,最远不过120多年。120年的时间跨度,是什麽概念?就相当于2012年到1896年(清光绪年间)的跨度。司马迁从十多岁起,就开始遍游中国,二十三岁的时候,其父司马谈去世,司马迁就已经接任其父的职务,担任太史令了。如果从司马迁20岁开始算起(-147年),距离坑儒(-212年)的时间跨度,不过65年而已。即相当于2011年往前推65年(相当于中华民国时期的1946年)。在这样一个狭小的时间跨度之内,以司马迁的学识和所处高层的地位,这样大的事件,不可能不清楚。 3、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时宜。

上一篇:qreader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