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节精美图片

时间:2024-11-21 11:59:48编辑:阿星

2022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通用)

  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很多的习俗活动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等,手抄报上面准备写什么?以下是由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2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通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一】   端午节吃什么水果   1、荔枝   端午假期,正是吃荔枝的好时机。荔枝味甘性温,入肝脾两经,最益肝脾精血,可以说是最适合“职场精英”食用的水果。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2、甜瓜   甜瓜含有丰富的苹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c等。据测定,与西瓜相比,甜瓜水分和蛋白质含量较少,但芳香物质、矿物质、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则明显高于西瓜。夏天吃甜瓜能消暑热,解烦渴,还有利于人体肝脏及肠道系统。   3、樱桃   “先百果而熟”,樱桃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也含有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铁的含量,每百克高达6—8毫克,比苹果、桔子、梨高20—30倍,维生素a的含量比苹果、桔子、葡萄高4—5倍,食用樱桃具有促进血红蛋白再生及防癌的功效。   4、李子   李子是夏天不可或缺的水果。微酸的李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由于李子85%都是水分,所以有助于缓解饥渴,且会让人有饱腹感,是理想的`减肥食品。李子还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有助于肠胃运动和排便,减少便秘。   红肉李以果粒硕大、果皮紫黑色、果面有白色果粉、无虫害者为佳。仁黄肉李以果皮亮黄色肉质软,但有弹性的为佳。桃接李以果色红亮、微成透明状、有弹胜者为佳。加州李以果粒大、果皮呈暗红色或紫色、富有香气的为佳。   2022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二】   端午节美食   粽子   端午时节,粽子飘香。传说公元前278年端午节这一天,流放到汨罗江边的爱国诗人屈原得知楚国都城沦陷,绝望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于是,传说“端午”乃屈原祭日,吃粽子赛龙舟便成为端午时节纪念屈原的中华传统风俗。从古至今,端午节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愿。   鸭蛋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与五红类似,江南民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民间有端午节吃鸭蛋辟邪祛暑的说法,所以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都包括鸭蛋在内。   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五红”   在扬州传统民俗中,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要吃“五红”——烤鸭、苋菜、鸭蛋、龙虾、黄鱼或者黄鳝——这样整个夏天就可以避邪消暑了。饭桌上红苋菜不可少。红心咸鸭蛋价不高。雄黄泡酒后呈橙色。河虾买点儿,油炒后,虾壳红通通的红光油亮。烧鸭上市了,到鸭子店斩个脯或腿子(1/4只)花费不多,于是,所谓的“五红”也成了端午节餐桌上必定菜单。   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2022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三】   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是华人夏季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和春节、中秋并列为华人传统三大节日。“端,初也”,也就是“开始”的意思。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而“午”与“五”又同音,所以,“端午”又称“端五”。五月五日,月与日同为五,故古也称为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古人也把“午时”当作“阳辰”,所以端午也有“端阳”之称。明清时代,北京一带也把端午节称作“女儿节”或“五月节”。   端午节起源的说法有好几种,其中以纪念两千多年前,愤投汨罗江的中国大诗人屈原说最广为流传。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备受楚怀王重用。此举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诽谤屈原,离间楚王和屈原之间的关系。楚王继而逐渐疏远屈原,甚至将屈原放逐。   眼见楚国濒临绝境,因谗臣误国,将为秦国所灭,屈原满怀悲愤,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哀痛非常,涌至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而渔夫们也撑起了船只,在江上打捞屈原的尸体。他们还把粽子、鸡蛋等食物,往江里面丢,希望喂饱鱼虾,不让它们夺食屈原的尸体。   还有人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药晕江里的蛟龙。据说,当时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因为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初五,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便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甚至还在这天到来时,特地把菖蒲或艾草插在门上。   2022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四】   端午节诗句   1、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2、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3、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4、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5、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6、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7、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8、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9、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10、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1、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12、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3、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5、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6、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7、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8、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19、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20、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推荐阅读:

2021端午的手抄报怎么画简单又漂亮 端午节画画教程简单又漂亮

导读:随着端午节临近,相信不少学生都收到了学校布置的制作端午节手抄报这一作业,而这种方式无疑能够便于学生们充分了解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的了解到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存在的意义,而下面我就来教大家如何将2021端午的手抄报画得简单又漂亮。 1、首先在左上角写出端午这两个主题字,接着在下面画出一个女生正在吃粽子。 2、然后在中间画出横线,右上角画出树枝和花朵,右侧画出香囊,底部画出进行点缀。 3、最后填上内容、涂上颜色即可。 端午节来历及传说 一说端午起源于春秋时,为纪念晋人介子推。春秋五霸之一的重耳(晋文公)曾落难逃亡,介子推跟随。没有食物了,介子推割自己的股肉煮食予重耳。重耳复国后,赏赐随从,介子推独无所得,与母亲隐居绵山(今山西介休东南)。重耳请他出山,他终不肯出。于是重耳烧山,介子推抱木而被烧死。于是重耳为纪念他,规定晋国以五月五日为寒食(不用火)之节。 东汉邯郸淳《曹娥碑》则说,端午节是起源于吴人纪念伍子胥:“五月五日,时迎伍君。”伍子胥尽忠于吴,反被吴王夫差杀害,抛尸于江,灵魂不死,化为钱塘江江涛之神。故昊越人民以其死之“五月五日”为纪念节日。 《会稽典录》则记浙人之俗,认为端午是为了纪念汉代之孝女曹娥:“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人,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于江沂涛迎波神溺死,不得尸骸。曹娥年十四,乃缘江号哭,昼夜不绝声七日,遂投江而死。”浙人为纪念曹娥,乃称端午为“女儿节”。 但是流传影响最广的,自然还是端午节纪念屈原说。此说始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如下: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端午节的习俗活动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强调阅读面一定要广,要不断扩大。保持一生的阅读习惯。不断进步,终生学习。大学毕业后仍要学习。一生中都要不断丰富自己。人是要提高境界的,而人的境界是无止境的。人生应有意义,有价值。要学会自主学习。读书和没读书肯定是不一样的,境界会不同。(如有可能阅读原著),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迪生为发明而读书。为了发明“白炽灯”,他曾翻阅图书馆有关各种书刊,作了9万页笔记。他为了发明一种新型号的打字机,从图书馆借来了有关的书刊资料,共有3尺厚。他只用两三个晚上就钻研完毕了。他不可能在两三个晚上从头至尾一字不翻地钻研完毕这3尺厚的书刊。他只是搜集与他发明新打字机有关的部分,其余部分则pass。爱因斯坦说,他只吸取、抓住把学习和研究引向深人的东西,而把一切偏离要点而使头脑负担过重的东西统统抛掉。他说,凡是书上有的,他都不记,只记书上没有的。这就是将书中不能引向深邃知识的东西统统pass。华罗庚也如此。他看一本厚厚的书,别人要花十天半月,而他一两个晚上就看完了。当然不是拿起一本书,从第一个字读到末尾一个字。他拿到书以后,要躺在床上想一想,自己问自己:要我写这本书,怎样写。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NzSgLGtrBPAb2YKApphLw?pwd=1str 提取码: 1str

2023年有哪些节日?

2023年节假日具体安排如下:元旦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1日放假调休,共3天。1月2日(星期一)上班,其中2022年12月30日(星期五)与2023年1月1日(星期日)公休日调换,2022年12月31日(星期六)为公休日,2023年1月1日(星期日)为法定节假日。2023年其他节假日放假安排一、春节:2023年1月22日至28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1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二、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1日(星期六)、4月2日(星期日)上班。三、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四、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五、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7日放假调休,共9天。10月8日(星期六)上班。

2023年有哪些节日

2023年有元旦节、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法定年节假日。1、元旦: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调休,共3天。2、春节:1月21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3、清明节:4月5日放假,共1天。4、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5、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6、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法定年节假日法定年节假日是由国家法律、法规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也是劳动者休息时间的一种。1949年以后,我国法定年节假日为7天。1999年法定年节假日增至10天,2007年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设为法定节假日。将我国传统节日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全世界华人的文化凝聚力。我国现行法定年节假日标准为全体公民放假11天,部分公民放假2.5天。

上一篇:压缩空气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