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是谁 在历史上燕昭王是个怎样的人
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春秋战国时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燕王哙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称燕昭王,简称昭王或襄王。燕昭王本来不是嫡长子,但是幸运女神很眷顾燕昭王。在这个时期,春秋的风云早已经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越国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作为燕国国君的子嗣,燕昭王其实也有过想要与各路诸侯,角逐天下的雄心。越王勾践为了复国而甘愿受到吴王的羞辱,在吴王面前没有任何尊严,而越王勾践复仇是段悲剧的历史,也是个极其励志的故事,它是中国许多帝王的标杆。燕昭王也深受其影响,演绎了个战国版的勾践复仇
燕昭王是谁 在历史上燕昭王是个怎样的人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唐代的陈子昂,站在时代的背景之下,吟诵着几百年之前的伟大的燕国君主。燕昭王这个被历史铭记的名字,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他的事迹更为人所知。 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春秋战国时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燕王哙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称燕昭王,简称昭王或襄王。燕昭王本来不是嫡长子,但是幸运女神很眷顾燕昭王。在这个时期,春秋的风云早已经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越国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作为燕国国君的子嗣,燕昭王其实也有过想要与各路诸侯,角逐天下的雄心。越王勾践为了复国而甘愿受到吴王的羞辱,在吴王面前没有任何尊严,而越王勾践复仇是段悲剧的历史,也是个极其励志的故事,它是中国许多帝王的标杆。燕昭王也深受其影响,演绎了个战国版的勾践复仇。 燕昭王姬职,燕王哙的儿子,太子平的弟弟。他是燕国国君的小儿子,按理说这个皇位是怎么也不会轮到他的,只能老老实实地在韩国做人质。谁知道,这个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得太快了,燕国大乱,齐宣王趁着混乱占领了燕国。齐国在占领了燕国之后,在燕国为非作歹。燕国人不肯屈服于齐国,秦,赵,楚看到齐国在燕国捞到了这么多好处,都表示出了不满,甚至还放话,想要和各个诸侯国一起侵犯燕国。燕国不能够不可一日无君,燕昭王在赵武灵王武力支持下,燕昭王最后成为了燕国国君,不得不说燕昭王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燕国在经受了齐国的侵犯后,伤痕累累,看着满目疮痍的国家,自己的哥哥和父亲都死在了齐国的铁蹄之下,燕昭王发誓一定要复兴燕国。在此前已经有了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经历。于是,他仔细思考了关于越王勾践的事迹,他也想要向勾践学习,燕昭王发现勾践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仅是锲而不舍、忍辱负重的精神,极其重视人才。 首先,第一步就是招贤纳士。勾践身边有范蠡,有文种,这些人才,但是燕昭王在上台之后,身边并没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才,或者说是没有一个真正上的贤才,隔壁的齐国人才济济,计上心头,燕昭王突然想到秦孝公颁布的招贤令,招贤令一发出便收获了商鞅,使得秦国迅速走上了富强的道路。燕昭王也同样发布求贤令,招纳天下英豪。 虽然招贤令发出去了,但是收效甚微。于是,周围人便向燕昭王献计,燕昭王要想统络天下豪杰,一定要真心对待人才,燕昭王一听便立刻实行了这个计划,他迅速地展开了计划,修筑黄金台,招纳贤才。天下人才见燕昭王如此对待贤才,就纷纷投靠燕昭王,此举不仅笼络了贤才,还笼络了天下的百姓民心。之后,燕昭王奋发,兢兢业业了三十年,终于将燕国发展起来,并且将齐国宗庙毁坏,算是报了当初了仇了。
陈子昂《燕昭王》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前言】 《燕昭王》,是陈子昂随武攸宜东征契丹时所作。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注释】 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 黄金台:位于碣石坂附近。相传燕昭王于此台置于金以招贤纳士而得名。 燕昭王.即燕昭氏(前311一前279在位),是古代有名的贤明君上,善于纳士。 【翻译】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赏析】 《燕昭王》是一首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宫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起伏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 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屑一顾的地位,从而更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如此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已矣”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燕昭王》(陈子昂)全诗翻译赏析
燕昭王 陈子昂 系列:关于励志的经典古诗词大全 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 (1)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 (2)「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3)选自《蓟丘览古赠卢举止藏用七首》之二。 译文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同《登幽州台歌》一样,是作者随武攸宜东征契丹时所作。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诗的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这首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