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省会变迁
河南省的省会变迁史如下:
明朝时期,河南省下设有8个府和1个直隶州,包括:开封府、河南府、归德府、南阳府、汝宁府、卫辉府、彰德府、怀庆府和汝州直隶州。其中,首府为开封府。
清朝时期,河南基本沿袭了明朝的行政区划。
中华民国时期,在1912年到1938年,河南省省府为开封;1938年,开封沦陷,机关临时迁往洛阳。
1949年8月,黄河以北地区成立平原省,河南省保留黄河南部,省会为开封。
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市迁往郑州市,省会再也没有变动过。
历史上河南的变迁
河南历史 [作者:河南省人民 *** ]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2000多年前,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为“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里曾孕育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李耳、庄子,政治家商鞅、李斯,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文学家韩愈,哲学家程颢、程颐,民族英雄岳飞以及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邓颖超等历史名人1000多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洛阳、开封、安阳)。 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活剧,诸如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风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 历史的风云变幻,无不在中原大地留下深深的痕迹。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从南召县云阳镇发现的古人类臼齿化石,连同渑池、许昌、安阳等地出土的各种旧石器,证明距今四五千万年前这里已有人类居住。 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在新郑县境),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渑池县境),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这些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迄今已发现千处之多。 说明河南在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已达到一定的高度。 自有史以来,夏王朝在河南建都的地方有阳城(登封)、阳翟(禹县)、帝丘(濮阳)等地。 商朝7次迁都,4次都在河南境内,安阳殷墟是著名的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西周以洛阳为东都,营造为王城和成周城,在河南境内分封的诸侯国有数十。 春秋时期,境内属秦、晋、楚、宋、卫、郑、陈、蔡诸国。 战国时属韩、魏、赵、楚之疆。 秦统一中国后,设郡、县。 河南分属三川、颍川、南阳、河内、陈郡、东郡和砀郡7郡。 西汉承秦制,仍设郡、县两级,并实行分封诸侯王国与中央直辖的郡交错分布。 为了加强对郡、国的控制,又将全国分为司隶校尉部及13州刺史部,实际是监察区。 河南分属司隶校尉部及豫、兖、荆、冀4州管辖,设有弘农、河内、河南、颍川、汝南、陈留、南阳和魏郡及淮阳和梁国2个诸侯王国。 东汉都雒阳(洛阳)、实行州辖郡、郡统县。 河南分属司隶校尉部及豫、兖、荆、冀、扬5州管辖,设有弘农、河内、颍川、南阳、汝南、陈留、东郡、魏郡等郡及陈、梁2国。 三国时河南属魏,先都许昌,后迁洛阳,仍实行州、郡(国)、县3级。 设有12郡和梁国1国。 西晋都洛阳,河南境内有18郡国。 南北朝时,河南分属于北魏和南齐。 北魏在河南设8州26郡;南齐在河南设3州12郡。 隋统一南北后,在河南设20郡(州)。 唐朝先都长安,后迁洛阳。 河南分属京畿及河南、河北、淮南、山东南等道,领有21州郡及河南1府。 五代时,梁、晋、汉周4朝都汴(今开封),后唐都洛阳。 河南境内多数称州,少数称军、府。 北宋建都汴梁(今开封)。 河南境设有京东、京西、河北诸路,路辖有府、州,有些军、监也隶属于路。 府、州、军均辖县。 南宋南迁后以淮河与金为界,河南大部属金。 元朝将中央辖区直属中书省,其他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之制始于此。 “行省”之下统路、府,府领州、县,也有府、州不隶路而直属省。 时河南境内黄河以北地区属中书省,黄河以南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 中书省在河南管辖的有大名、彰德、卫辉、怀庆等路和濮州。 河南行省下属河南府路、汴梁路、南阳府、汝宁府、归德府。 明朝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司(省)下辖府、州,再下为县。 明末,河南领有开封、归德、河南、南阳、汝宁、彰德、卫辉、怀庆等府和汝州直隶州及京师之大名府,山东之东昌府的一小部分县。 共计府属州31个,县96。 清朝恢复行省,省下为府,再下为州、县。 终清之世,河南领有开封、归德、河南、南阳、汝宁、陈州、彰德、卫辉、怀庆等9府,郑、许、汝、陕、光5直隶州和淅川直隶所。 府属州5,县96。 民国初年,改道制。 河南设有开封、河北、河洛、汝阳4道,5直隶州,100余县。 1927年废道尹,实行省、县两级制。 省下分设行政区(监察区),区管县。 1946年河南分为12区,共108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后,河南省行政区划,北界止于黄河,有郑州、洛阳、陕州、陈留、商丘、许昌、淮阳、南阳、信阳、潢川等10专区和开封、郑州2省辖市、8专辖市,86县,省会设开封市。 1952年中央人民 *** 政务院决定撤销平原省,将所属之新乡、安阳2省辖市及新乡专区及所属14县(区),濮阳专区及所属7县,安阳专区及所属6县,菏泽专区的东明县划归河南省。 同年,中央人民 *** 政务院决定,将旧属河南省在建国初期划入安徽省的永城县划归河南省。 1954年,河南省府由开封市迁驻郑州市。 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将东明县划归山东省。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将山东省之范县、寿张2县金堤河以南地区和范县县城附近划归河南省,取名范县。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将范县东部的9个公社划出,成立台前县。
河南经济发展现状是怎样?
河南经济发展现状很不错。1、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2018年末河南省总人口突破1亿人,总人口数达到1090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53 万人,常住人口 9605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46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4967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1.71%,比上年末提高 1.55个百分点。2、2020年,河南省实现生产总值5499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53.74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22875.33亿元,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26768.01亿元,增长1.6%。3、河南地级市数量整体较多,所以各地级市的经济体量差距比较接近。多个城市之间经济体量差距仅有几十亿元,所以但凡某市在某年出现明显失速或明显增速,年度省内经济排位都会有所变动。这种变动,时常并不是因为城市出现了多么重大的经济利好和利空情况,而是阶段性的经济数据起伏,与各城市的产业结构息息相关。4、河南省经济发展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重大战略叠加效应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红利加快释放,新动能快速成长,综合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河南省仍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5、河南打造“双创”升级版。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迸发,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国务院提出了“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要求,并从体制机制上对双创给予了更大支持。进入2019年,“双创”将进入新的阶段、新的层次,对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河南
河南经济排名
2022年河南经济排名为第五。随着河南于2023年1月21日发布2022年经济运行情况,31省份2022年全年GDP数据已全部出炉。总量方面,粤苏鲁继续稳坐“前三把交椅”;增速方面,16省份跑赢“全国线”,福建、江西增速并列第一,均为4.7%。从GDP总量上看,广东、江苏、山东经济前三强排名仍屹然不动。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紧随其后,排名与2021年同期相比也未发生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2全年我国GDP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对比该数据,16个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线”。这16个省份分别是福建、江西、湖南、甘肃、山西、湖北、陕西、云南、内蒙古、宁夏、山东、河北、安徽、新疆、浙江、河南。2022年河南省经济状况:1、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8%;第二产业增长4.1%;第三产业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为9.5:41.5:49.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增长3.5%。2、农业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10778.3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6.04千公顷。全年全省粮食产量6789.37万吨,比上年增加245.17万吨,增产3.7%。3、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省全部工业比上年增长4.2%。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4、服务业全年全省批发和零售业比上年下降2.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下降6.0%;金融业增长5.1%;房地产业下降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0.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0.7%;利润总额下降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