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生物的公司概况
公司名称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全称 :BEIJIN TIANTAN BIOLOGICAL PRODUCTS CORPORATION LIMITED注册地址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环南路18号A座126室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南里4号所属地域 :北京所属行业 :生物制品业上市日期 :1998-06-16招股日期 :1998-05-18发 行 量 :3000.00(万股)发 行 价 :4.07(元)首日开盘价:19.80(元)上市推荐人:君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主承销商 :君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杨晓明董 事 长 :杨晓明总 经 理 :崔萱林董 秘 :张翼证券代表 :慈翔
天坛生物的相关公司
中生集团是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控股股东,也是天坛生物的最终控制人,在无偿划拨完成后,天坛生物由中生集团的孙公司升辈到子公司。至此,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持有天坛生物1831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6.27%,成为天坛生物第一大股东。上市公司天坛生物多次发布公告称,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已经组建了整体上市工作组,将在近期采用定向增发、收购资产及吸收合并等方式逐步整合集团系统内部业务、优化资源配置,总体方案是将旗下6大生物研究所注入天坛生物,组建微谷生物国家疫苗中心。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创立于1919年,是我国最早从事微生物学、免疫学研究和防疫制品生产的单位,原直属于国家卫生部管理,现在所址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职工1473人,各类科学技术人员612人,占职工总数的42%。其中高级技术人员88人,中级技术人员170人。该所不仅是开拓重要研究项目及首先开发成功并推广使用重要防疫制品的单位,而且是中国早期研究抗菌素的单位。该所生产各种防疫制品、血液制品和诊断用品,在预防、控制以致消减传染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延长人民寿命等方面有突出重要贡献。已故汤飞凡教授首先在世界上分离成功沙眼衣原体,获“国际沙眼组织”金质奖;中国首先研制成功的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另有 60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部等部门授予的各种奖励。随着现代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该所在发挥传统生物技术优势的同时,将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实现重点发展,建成我国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重要开发基地。该所与许多国内外研究所、实验室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国际上一些著名学者和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多次来所参观、访问,1978年以来已达600人次;该所科技人员、专家200人次被陆续派往国外进修、考察或出席国际性会议。该所陈正仁、章以浩、苏万年等专家先后担任全球扩大免疫规划顾问小组成员。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是中国最大的生物制品研究、生产基地之一,占地面积48万多平方米,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1958年建所以来,作为我国西南六省、市、自治区计划免疫协作中心,成都所长期致力于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工程学和基因工程学的研究,生产与经营预防制品、血液制品、诊断制品、基因工程产品等生物制品。“蓉生”牌系列产品主要涵盖五大类:一是血液制品类,如人血白蛋白、蓉生静丙、蓉生逸普等;二是菌疫苗和类毒素类,如卡介苗、百白破三联制剂、乙脑活疫苗等;三是免疫调节类,如卡舒宁等;四是诊断用品类,如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梅毒诊断制剂等;五是基因工程产品,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等。所有生产车间均已通过国家GMP认证。成都所出品的杰益维(乙脑减毒活疫苗),已经使超过3亿中国儿童免受乙型脑炎的侵袭。这一新型疫苗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及其成功的临床应用,引起全球疫苗领域的高度关注。1997年,该产品的海外注册工作启动,2002年进入国际市场。2006年实现对印度出口。许多国家表示希望成都所成为其疫苗产品主要供应商。成都所控股的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从事血液制品的研发与生产经营,开创并保持着中国血液制品行业的众多“第一”,始终处于行业领头羊地位。“蓉生”牌系列血液制品被卫生部誉为“血液制品的典范”,赢得了市场的普遍赞誉。成都所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厚的老专家、学者和年富力强、掌握现代技术的青年科技人员构筑起强大的人才集群。成都所现有800余名员工中,科技人员近130人,中高级技术人员200余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达27人。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3月12日成立,是一家集血液制品研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是我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其控股股东为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公司。注册资本8326.1万元,总资产近6亿元,年销售额近3亿元。公司连年荣膺政府授予的“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成都市重点优势企业”、“高新区十强企业”等殊荣。目前“蓉生人血白蛋白”的使用量已超过1800万人次,“蓉生静丙”的使用超过400万人次,临床实践充分证明了它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蓉生”牌血液制品在品质和质控方面均有严格管理措施保证,被卫生部誉为“血液制品的典范”,赢得了医生、患者的普遍赞誉。公司控股股东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全国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之一,始建于1953年,是我国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工程学与基因工程学研究、开发的重要机构,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血液制品的企业,是我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基地之一。其生产的蓉生牌系列血液制品以规模、质量、安全和品牌等综合优势在中国血液制品市场占据了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赢得了极高的市场美誉度。1996年,蓉生白蛋白顺利通过按照WHO推荐标准和美国药典标准进行的各项检测,首次出口北美国家,实现了我国血液制品出口零的突破。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原直属于国家卫生部,现隶属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是国家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机构和生产人用生物制品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也是中南地区计划免疫指导中心及全国6个主要生物制品生产基地之一。该所在生物制品生产、科研等方面有着长足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有丰富经验的生物制品专家,其中有WHO专家1人,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专家12人,卫生部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4人,享受国家及省市政府津贴者23人,先后承担过国家攻关计划、“863”计划、“863”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及省市重点攻关计划等多项重大课题,取得各级成果奖及科技进步奖138项,拥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发酵、单克隆抗体、蛋白质纯化等多项高新技术及产品。P3实验室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研究实力。该所在完成国家指令性预防生物制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外,还致力于高新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尤其在产血液制品、新型治疗制品及诊断试剂4大系列,生产30多种约一百多个规格产品。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产品质量稳定,质量保证体系贯穿于原材料采购至成品及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多项主要产品质量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十余个产品曾荣获国家和部省级、市级优质产品奖,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防病治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微生物学及免疫学专业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全国生物制品系统中唯一博士点。九十年代初按国家教委的规定改为:免疫学专业具有博、硕士学位授予权;病原生物学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现有在校生40多名。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教育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行,科研课题随导师所在研究所完成。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始建于1934年,当时称为“厚生研究所”。1946年被东北抗日民主联军接收,是集科技、开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国有大型医药生物技术企业,是预防、治疗、诊断用生物制品和高科技产品生产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东北地区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中心。1999 年初该所在国务院各部委调整改革的重大变革中与卫生部脱钩,现归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管理。共有七个生产车间,四十三个品种通过国家GMP认证,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GMP证书。长春所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大批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引领并培养出一批积极钻研生物制药技术的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其现有高级职称94人,中级职称389余人,初级职称279余人,大专以上学历占62%以上。1992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医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两个专业授权点,至今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名。2001年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长春所是国家重点生物制药骨干企业先后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新药研究基金计划、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科技部创新基金计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省(市)级科技发展计划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全国科技大会奖17项,国家部委奖励46项等,累计国家级奖励76项,省科技进步奖等省级奖励91项。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9项,其中授权5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长春所拥有雄厚的无形资产,有各类生产批准文号60个,在生物制品行业中具有独特的产品结构多元化优势。国药长春所是中国第一个干扰素中试基地;第一个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工业化生产基地;第一个获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的生产文号的企业。长春所自行研制并生产的甲肝疫苗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科技生物产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生产的乙肝基因疫苗为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它是国内首家获得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正式生产文号的厂家,曾两次获得国家级新产品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春所主营产品为生物制品、诊断用品、基因工程产品,产品种类包括各种疫苗、菌苗、类毒素、抗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免疫学诊断试剂等诸多类型。其中主要产品有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纯化森林脑炎疫苗、抗狂犬病血清等制品。长春祈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长春祈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祈健生物”)于2006年9月在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的支持下,成功实现股权重组,重组后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科学器材进出口总公司分别持有51%、39%、10%的股份。经过祈健生物各股东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进一步优化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贯行“一切从沟通开始,一切从认真做起”,内抓质量、外树形象,注重与全国疾控系统的合作。祈健生物生产的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上市已有十年时间。2008年,公司产品在国内的使用量创历史新高,并已出口至韩国、印度等国家。祈健生物正在进行新厂区的建设,将扩大水痘疫苗生产规模,恢复原有麻疹疫苗的生产。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始建于1934年,其前身是原国立西北防疫处,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生物制品研究所之一。1953年迁现址(兰州市城关区盐场路888号),原隶属国家卫生部管理。1985年,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1999年,隶属原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2002年以后,隶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是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的二级子公司,2009年9月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联合重组,属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二级企业。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主要从事生物制品的生产、研发和经营,是国家生物制品行业的骨干企业,是我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大型的生物高技术企业;是国家医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机构;国家科技部“863”计划产业化基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甘肃省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人事部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具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国家民政部“明天计划”医疗康复药品定点供应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实训基地。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2009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占地43万平方米,总资产13.73亿多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7.97亿元,实现利润3.12亿元。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均列我省生物医药行业第一名。现有职工1400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650多人,占全所职工总数的46%;中专以上学历者约800多人,占全所总人数的57%,实现利润列全国医药行业工业企业第17位。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全部车间均通过了SFDA组织的GMP认证,年生产各类疫苗(血液制品)近1亿剂量,产品销往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为全国各族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拥有6个专业研究室、两个国家级菌种保藏中心、一个生物安全实验室。拥有一支梯队合理,素质优良,乐于奉献,具有事业心的中青年科技队伍和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专职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的科技人员达120多人,其中研究员11名。经过70多年的努力, 科研开发工作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科研课题和研究方向。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与多家国内、国际著名的研究机构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100项。近十年来,获得国家Ⅰ类新药4个品种,Ⅱ类新药8个品种, Ⅲ类新药2个品种, Ⅳ类新药及仿制药13个品种。 获得国 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杜邦科技创新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8项。这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力地提升了我省和兰州市的生物技术产业水平。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独立研制的A型肉毒毒素,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我国独家获准生产销售的生物制品,并获韩国KFDA颁布的注册证书,是我国第一个独立出口的生物制品,目前已在近20多个国家注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声誉。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等均为国内独家生产,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双价疫苗产量占全国市场80%以上,已成功销往非洲。麻疹减毒活疫苗产量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为国家卫生部提出的消灭麻疹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80%以上。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国有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首批授予进出口经营权企业,是我国生物制品科研与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现有职工13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其中300多人拥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研究生导师7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5人,国家生物制品标委会成员4名,国家新药审评专家4名、WHO生物标准化咨询团专家1名。所内设有分子生物和单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组学、细菌多糖、分子病毒、血浆蛋白及其制剂、生物技术信息与流行病、诊断试剂和微生态、生物技术综合研究、实验动物等九个研究室,致力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曾先后完成国家“七五”计划、“八五”计划、“863”攻关项目等几十项国家级科研任务。获得科研成果100余项,其中30余项获国家科委、卫生部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八十年代末与预科院病毒所共同研发的α1b型干扰素,是我国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治疗用基因工程产品,国家一类新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继后开发的γ型干扰素,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拥有国家批准生产文号200多个,产品种类包括血液制品、预防制品、基因工程产品以及各类诊断试剂。拥有设备先进的大规模血液制剂生产线以及符合欧洲GMP标准的疫苗生产大楼,所有生产车间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2005年产值超10亿元。1996年和2000年先后从日本引进水痘疫苗和流感疫苗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称号。水痘、流感、麻腮二联、人血白蛋白等制品分别获得了国家和上海市“重点新产品”、上海医药行业“名优产品”等称号。并建立了以华东地区为中心,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为广大用户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上生”品牌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 中国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设在北京,是由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共同出资设立的集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新型科研型企业。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承接着国家级重点项目——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国家疫苗中心”)的组建工作。国家疫苗中心是国家发改委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而批准设立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新型疫苗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及服务平台,建设地点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规划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工程于2009年6月29日奠基,计划于2010年12月全面竣工。作为国家级的技术研发和工程技术转化平台,国家疫苗中心的各项设施建设均以符合中国、欧盟及美国GMP、GLP及生物安全等标准为指导原则,集中了多项国际先进技术和工艺,可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项目的工程化研发及技术支持。国家疫苗中心将建设符合欧盟GMP标准的5条中试生产单元(内含3个生物安全二级BSL-2级区域),包括病毒活苗及灭活苗生产单元、细菌疫苗生产单元、基因工程生产单元及昆虫细胞生产单元;4个专业实验室(内含2个生物安全二级BSL-2级实验室),包括病毒实验室、细菌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及QC实验室;两条分装单元(活苗及灭活苗)、包装区、实验动物房等配套设施。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疫苗和解决新型疫苗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中的重大技术难题,重点从事新型疫苗、重组蛋白、多肽药物、核酸药物、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与中试生产及生物技术咨询服务等,为我国新型疫苗的研究开发提供完整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平台,提供成熟的先进生产工艺与技术。科研发展方向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疫苗,攻克新型疫苗研发及产业化中的技术难题,为新型疫苗的研究开发提供完整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平台,提供成熟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工作重点包括新型疫苗、重组蛋白、多肽药物、核酸药物、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的研发、中试生产,同时提供相关的生物技术咨询服务。国家疫苗中心已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及国家资金补助计划,并加入了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ABO),同时承担着科技部“863”课题计划、重大传染病专项、支撑课题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北京市重大专项等10 余项。此外,“国家疫苗中心”还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合作项目10余项。
生物医药十大龙头股
生物医药十大龙头股分别是:恒瑞医药(600276),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长春高新(000661),药明康德(603259),泰格医药(300347),我武生物(300357),通策医疗(600763),安图生物(603658),华兰生物(002007)。拓展资料:股票交易基本规则:1、股票T+1交易制度:当天买入的股票,当天不能卖出,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当天卖出股票的资金当天无法取出,第二个交易日才能取出。2、股票交易时间非法定节假日的周一到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所有节假日或者周末,A股都会休市。3、股票交易方式股票买卖按照价格有限、时间优先的原则排序。上午9:15—9:25进行集合竞价,这个时间段可以开始报价,9:20前的报价可以撤销,9:20后的报价不能撤销,系统收集所有人的买卖报价后,统一按照价格和时间原则集中撮合,成交额最大的交易,对应价格即为开盘价。9:30—11:30,13:00—15:00为连续竞价时间,系统对有效委托进行逐笔处理,遵循价格优先和时间优先原则。4、股票交易单位股票交易单位为“股”,平时看到的股价就是每股价格,买股票至少要买1手或其整数倍,1手=100股。如果申购新股,至少要申购1000股。卖出股票则没有太多限制,最低1股也能卖出。比如我们经常听人讲持有某股票50手,实际上就是说持有该股票5000股。5、股票涨跌幅每个交易日,单只普通股票(除上市首日、复牌等特殊情况)的股价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的涨跌幅度不得超过10%;ST开头的股票,涨跌幅不得超过5%;新股上市首日,最高涨幅限制为44%。6、委托规则规定:1手=100股,1—99股为零股,不足1股为零碎股。买入委托必须为整百股(配股除外),卖出委托可以为零股,但如为零股必须一次性卖出。股票停盘期间委托无效,买入委托不是整百股(配股除外)委托无效,委托价格超出涨跌幅限制委托无效。
生物医药十大龙头股
一、恒瑞医药(600276),国内创新药第一股。主要产品线有抗肿瘤、麻醉、造影剂等。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23%以上,净利润多年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公司的研发实力非常强,管理团队比较优秀,销售能力也很强。 二、爱尔眼科(300015),国内眼科连锁医院第一股。主要向患者提供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医学验光配镜等眼科医疗服务。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20%左右,净利润多年保持30%以上速度增长。公司的商业模式比较优秀,经营能力和品牌声誉持续增强。 三、迈瑞医疗(300760),国内医疗器械第一股。主要产品线有生命与信息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等。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25%以上,净利润多年保持25%以上的速度增长。公司作为完成全球化布局的医疗器械龙头,高端化、平台化稳步推进,地位十分稳固,远期空间巨大。 四、长春高新(000661),国内生物制药第一股。主要产品线有生长激素、合胞病毒疫苗等。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16%以上,净利润多年保持30%以上的速度增长。公司作为我国生物医药龙头,业绩超预期增长。 五、药明康德(603259),国内医疗研发服务第一股。主要业务是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的全方位、一体化平台服务。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20%以上,净利润多年保持25%以上的速度增长。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市场空间广阔,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六、泰格医药(300347),国内领先的临床合同研究组织(CRO)龙头。主要业务是为医药产品研发提供Ⅰ至Ⅳ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数据管理等临床研究服务。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近两年提升至17%左右,净利润多年保持56%以上的速度增长。 七、我武生物(300357),国内脱敏诊疗第一股。公司的粉尘螨滴剂保持高速增长,重磅产品黄花蒿花粉舌下滴剂进入现场核查,有望于2020年获批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21%以上,净利润多年保持25%以上的速度增长。公司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舌下脱敏龙头企业,竞争格局极好,市占率超过80%,公司长期成长潜力较大。 八、通策医疗(600763),国内口腔连锁第一股。公司通过“医院可复制+医生可复制+团队可复制”模式,展开口腔连锁医院布局。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23%左右,净利润多年保持50%左右的速度增长。我国口腔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有望在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两大趋势下,获得快速发展。 九、安图生物(603658),国内IVD龙头股。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其配套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30%左右,净利润多年保持25%以上的速度增长。化学发光行业将进入分化时代。公司凭借70%生物原材料资产、主流项目、流水线等优势,有望持续替代外资和其他内资产品,保持持续增长。 十、华兰生物(002007),国内血液制品龙头股。公司主要产品线是血液制品和疫苗制品。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年保持在19%左右,净利润多年保持30%左右的速度增长。随着国内血制品行业缓慢复苏和流感疫苗持续放量,公司的业绩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