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中郡所与县域经济
1998年12月,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成立,2005年更名为咨询所,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2000年1月,建设“中国县域经济网”,为全国县域经济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2000年3月,开始进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2001年11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首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2001年12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2001)》。2002年1月4日,发表了第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2年4月12日,发表了“县域经济主要竞争什么?”的文章。2002年8月,发表了“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内涵”的文章,回答了“什么是县域经济”的问题。2002年8月27日,发表了“发展县域经济是西部开发的重要动力”的文章,指出省市区经济的差距深层地表现在县域经济的差距,县域经济发展是继“东部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后的深层次的区域问题。2002年12月10日,发布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3年8月,编辑出版了全国县域经济领域第一个权威性、综合性、年鉴式读本——《中国县域经济(2002卷)》,将全国县域经济的整个轮廓展现在社会面前,促进社会对县域经济的了解。2003年11月23日,发布了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3年11月23日,发表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新思维”的文章,从五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县域经济”的问题。2004年6月14日,发表了“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文章,回答了“如何壮大县域经济”的问题。2004年7月,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县域经济(2003卷)》。2004年7月24日,参加“山东滕州产业化发展高层论坛”,提出:县域经济为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供保障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县域经济既是统筹安排的客体,又是统筹协调发展的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体。2004年11月6日,发布了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4年11月6日,发表了“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历史性选择”。2005年4月 完成了“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新动力”课题研究。2005年5月,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4卷)》。经过几年的探索和运行,全国县域经济年鉴式读本正式定名为《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5年8月,主持完成了“首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2005年12月1日,发布了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6年4月,在河南省偃师市举办“中部县域经济论坛”。2006年4月,在河南省栾川县举办“全国县域旅游经济论坛”。2006年10月,在重庆参加“地理标志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2006年12月,在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学习与研究》杂志发表了“着力推进‘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文章。对“市管县”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分析。2006年12月,发布了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7年7月,作为民建中央“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统筹”专题调研专家成员进行调研。2007年8月,在四川省郫县举办“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交流会”。2007年8月,发布了“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报告”。2007年8月,发表了“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十大特征”。明确提出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2007年8月,发表了“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县域经济的十大问题”。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一一分析解答。2008年4月,作为中央县域经济现状和问题调研组专家组成员进行调研。2008年6月,编辑出版《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由中共中央出版社出版)。为推动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供“榜样力量”。2008年7月,在广东省增城市举办“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2008年7月,发布“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2008年10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8卷)》。2008年11月,发布“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2008年12月,在四川西昌市举办“全国州盟首府科学发展交流会”2009年7月,在湖南省长沙县举办“2009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2009年7月,发布“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2009年7月,发表“统筹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向县域科学发展转变。2009年11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9卷)》。2009年11月,发布“第二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2010年3月,开展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活动。2010年8月,在辽宁省海城市举办“2010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2010年8月,发布“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2010年8月,发表“县域经济要走内生性发展道路”。2010年11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10卷)》。2010年12月,发布“第三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2011年1月,在北京举办“2011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经验交流年会。”2011年1月,发布“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2011年8月,在江苏省江阴市举办“2011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2011年8月,发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2011年8月,发布“2011全国百强县居民满意度的调查报告”。2011年8月,发表“一壮大三提高 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2011年8月,发表“建设幸福县域初探”。2012年12月,发布“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 2012年12月,编辑出版《县域统筹与统筹县域》。2013年12月,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 2013年12月,发布”2013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3年12月,出版编辑《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2014年11月,发布”2014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5年8月,发布”2015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5年 继续推动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2015年中郡所报告
郡县治,天下安。 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机制建设推动年。 《2015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以“四个全面”为统领,以“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机制建设”为主题,以“提升县域经济内生动力”为副题,研究和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和县域科学发展。 1.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适应、把握和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成为当下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历史阶段的客观存在,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维。为了推动新常态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常态机制,重点要建立县域经济内生发展机制、县域统筹发展机制、统筹县域发展机制和新常态评价推动机制。 2.在第十五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中,坚持“四个全面”为统领,把握县域经济新常态,研究县域经济科学评价。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域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推动县域“五位一体”发展。评价以“一壮大二升级三提高,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建设更加富裕绿色幸福县域”为宗旨,坚持“公开客观可比”(利用公开数据、反映客观事实、建立可比坐标)的原则,并依据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从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县域科学发展两个方面,评价出“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在第十五届评价中,评价宗旨的“一壮大三提高”调整为“一壮大二升级三提高”,即一壮大是壮大县域经济,二升级是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和升级县域治理现代化,三提高是提高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和县域居民满意度。 在第十五届评价中,增加了反映县域经济活力和内生动力的新增企业登记注册数量指标,并突出居民收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继续强化了社会安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廉政建设等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的约束。 在第十五届评价中,百强县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百强县加强县域科学发展。在本届评价中,百强县不仅加快提高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和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和县市主要领导廉政工作中也没有出现重大事故,是百强县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以来的第一次。百强县中有6位县委书记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二是新常态下,百强县的三个特征性板块发生变化:“辽宁现象”板块淡化,发展速度下滑,百强县数量减少;“苏北速度”板块分化,内部相对速度和质量出现较大差异,发展格局进一步调整;“中三角崛起”板块强化,保持并增强了中三角百强县在全国百强县中较快发展势头。 在第十五届评价中,为了突出提升县域经济内生动力,从县市企业登记数量变化和县级政府简政放权两个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2014年,百强县新企业登记注册数量变化指数为118.16,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百强县行政审批事项数量平均值为253项,还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 在第十五届评价中,为了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角色,在全国百强县中,依据企业规模、劳动就业和税收贡献,筛选出100个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功勋企业,希望社会来关注县域经济支柱企业的发展,也希望县域经济发展功勋企业继续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3.保护与发展地理标志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一大课题。地理标志是一种知识产权,不仅标识产地、品质和信誉,还蕴含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价值。据调研,截止2014年底,全国地理标志数量已超过4576个,经济总值超过2.7万亿元。全国县域地理标志有4062个,占全国地理标志总数的88.77%。全国百强县地理标志有404个,占全国地理标志总数的8.83%。地理标志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新途径,已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增强内生动力的工作抓手。地理标志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亮点。全国县域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将陆续发布。 4.在上年度全国县域经济主体功能区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本年度进一步对差异化的县域经济主体功能基本能力进行监测,推动县域经济和县域差异化发展,为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和统筹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全国县域经济主体功能区实证分报告将陆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