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宰客事件点评
在三亚生活多年,对三亚宰客事件时间多有关注。总体来说总结了几点1、宰客在三亚都不是很严重,只是人们对三亚的期待高游客是抱着尽情玩乐时心里添堵。被宰多少钱不是重点,重点是被宰心里感觉被欺骗。(在网上搜搜其它景点被宰并不比三亚少)2、宰人的主体,注意各个新闻。三亚宰客的始作俑者是什么人(老板我国北方的某些省份的...),三亚人尽管在服务,安保和文明礼貌上不尽如意,真正的投机取巧,欺行霸市宰客的真的不多(至少我没见过)。3、某些旅客的过度挑剔,绝大部分游客都是很好很有礼貌,但是有一小部分人(例如给我们出国抹黑的低素质的暴发户)把自己的位置抬得过高,容易发生冲突,然后这一小撮人...4、外来人口的恶性扩张,和低素质商贩的恶性竞争,游客被宰大部分都是在三亚湾路,海坡,和亚龙湾小不分地域的排挡商铺被宰,而这些地段的商铺不是以正常方式营业的商铺,大多都某些省而来,豢养这这些生来的保安打手,专宰客人,真正三亚的正规饭店宾馆,是很少发生这种情况的。(例如步行街部分酒店)。5、游客不了解三亚实惠的吃饭,海鲜分布点,导致的误入宰人排挡。6、三亚的物价特点是高消费,高物价,部分货价比内地高20~30%是正常的,例如我们每次吃饭纸巾都会收费的。(真不是矫情,是三亚的消费习惯了吧)7、三亚的某些海鲜真的是很贵,某些排挡摊位吃的两三千也并不是纯正宰客。8、三亚的客房有便宜的,可是部分游客想最求享受,就追求豪华酒店,到付款就感觉掉血,大呼被宰,这实属无奈~理由还有很多,我就说这几条~纯手工码字,敬请采纳
“宰客”的原因是什么
春节期间,三亚、厦门等地曝出宰客丑闻,给喜庆的节假日抹了点黑,给那些美丽的旅游景点添了些恶名。宰客丑闻看上去发生在个别地方,实际上很有普遍性。大家想想,从北京到广州,从丽江到漠河,哪个地方没有发生过以旅游之名欺负外地客人的事情?虽然不同地方宰客的手段方式有差异,宰客的凶狠程度有区别,但大恶小恶都是恶,这样普遍性的丑陋现象确实到了必须认真整治的时候了。有很多人以为,宰客现象的发生责任在政府,在具体的景区管理部门和一些执法部门。这样的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以海南省为例:当初海南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就有人质疑海南是否准备好了?质疑的理由是,尽管海南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优质度假旅游资源,但该地的旅游服务和旅游环境水平与其他地方相比,也是出了名的差。那时人们就一再强调,要想把国际旅游岛建设得像个样子,海南必须重视软件建设,包括人文环境、度假氛围、旅游服务、景区管理等等方面。糟糕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海南换了几任领导,旅游业欺客宰客的顽疾却病势不减,反而有肆无忌惮的趋势。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如何面对是否准备好了的诘难?如何面对责任的追究?当然,在大众化旅游时代,把宰客现象屡禁不止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政府,也缺少说服力。在中国社会中,历来有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说法。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地区差异条件下,本地人与外地人习俗不同,信息交流困难,难免出现一些误解。比如,侯宝林先生曾在《戏剧与方言》那个经典段子中提到过,北方人去上海在理发时将汰一汰听作打一打,以为对方要打人,就是个典型的误会。但如今我们所说的宰客现象,其背后更为根本的原因是,几乎在许多地方,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普遍存在一城一地的人瞧不起其他地方人的地域歧视、城里人鄙夷乡下人的阶层歧视,以及由上述歧视引发出来的小地方的人报复大地方的人的反向歧视等意识。如此相互歧视,自然会互相挨宰,你做初一,他还十五,种种欺生、宰客等等陋习的发生便成为常态。欺生、宰客之类的行为,可以认定是不讲诚信。而不讲诚信的本质原因,可以在道德的范畴中查找。中国人讲道德规范,首要的是仁。按华裔学者孙隆基的观点,仁之一字,重在二人关系。也就是说,任何个人必须在与另外的其他人打交道时,才能表明是否够仁义,以及仁义的程度水准。一个道德足够高尚的人,不仅对家人朋友,对自己人、熟人要诚实守信,要谦和宽厚。对与己无关的他人,对素昧平生的生人,对偶一相逢的路人,同样应该待之以礼,相诚不欺,甚至乐于相助。反之,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在熟人圈里道貌岸然,面对生人就要暗中算计,其道德品质一定有问题。若是某个人不论生熟,见人就黑,此人的德行一定是等而下之的。由此而论,某个地方是否存在严重的宰客现象,检验的不仅是那个地方的政府管理水平,同时反映出的是该地方民众的道德素养。假如穷山恶水出刁民还可以理解为客观原因太差所导致,那么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明火执仗地宰客,只能说那个地方的人主观方面出了问题。
如何应对三亚宰客?
旅游景区的海鲜消费存在许多猫腻,且不说商家故意隐瞒天价恶意欺诈消费者,最常见的就有缺斤少两、以次充好、掉包等种种陷阱,令消费者多花不少冤枉钱。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出来旅行,要多花钱是必定的。殊不知商家就是抓住游客这种心理,哄抬价格,弄虚作假,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应对之策:建议游客多问几家饭店对比价格,吃海鲜要去海鲜市场,买完海鲜直接加工,享受一条龙服务。点餐或者购买土特产之前,先谈好价格,建议可以自带一把小称,“先谈价格再亮秤”。
2. 住:海景房不看海 准星级酒店不是星级
“全程入住准五星级”或“相当于五星级”酒店这样的说法在旅游广告中屡见不鲜,这样的宣传语常常会给人一种错觉,让游客以为住宿条件很好。其实,这是不良商家摸准了大众游客对于旅游行业的标准规范并不熟悉的情况,以模糊的表述忽悠消费者。
说到海景房,不少人就能浮现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惬意场景。然而,现在商家为了谋取利润,甚至将只能在某个角度看见大海的房间也标榜为海景房,谁要是定到这样的海景房,那真是太坑爹了。
应对之策:消费者报名之前应就住宿问题要求旅行社明示,并在入住时观察酒店是否将标有几颗星星的星级标示牌悬挂于显眼位置。此外,国际酒店领域并不在显眼位置悬挂星级标示牌,酒店品牌本身就代表着相对应的星级标准。如果是自助游的消费者,在碰到只有某个角度能看到海的海景房时应该果断要求换房间。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3. 行:无故被拼团甩团 自助游勿轻易坐路边揽客的车
很多游客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明明自己是在A旅行社报名参加旅游团,但直到发团时才发现,自己参加的团是B旅行社的旅游团。究其缘由,原来是某些旅行社因接受报名的消费者太少,组不成一个团,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这些已经报了名的消费者转给其他旅行社,由别的旅行社负责带团。笔者就曾遇到一次被拼团经历,结果造成两个团的人员争抢一只烤全羊的窘况,实在让人气愤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