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离骚》中最经典的一篇和最有名的一句话
《离骚》只有一篇文章,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比较有名的句子有: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释义: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释义:我虽然自己保持高洁的操守,为人耿直,但早晨就被诬告晚上就被贬到边远地区。是屈原在倾诉自己的诬告和痛斥小人的险恶。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释义:众多女子嫉妒我秀美的蛾眉,造谣诽谤,说我喜欢淫邪无度。蛾眉:眉如蚕蛾,形容女子长而美的眉毛,亦比喻好的品质。4、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释义:时俗之人本来就工于取巧,他们舍弃正常的法则而不用,专以徇私枉法、苟合取容为常规。这四句诗借匠人的工具表达出屈原对楚国的当权者不以国家利益为重,背离正轨,邪曲害公的愤慨。5、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释义: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扩展资料:关于《离骚》的创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据此则当作于屈原放逐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楚怀王时屈原被疏远后,还是作于楚顷襄王时屈原被流放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写作时间当在秋天。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的千古名句
《离骚》的千古名句如下: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译文: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屈原《离骚》译文: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译文:身体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理想,我的心哪是惩罚所能更改的。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4、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屈原《离骚》译文: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5、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屈原《离骚》译文: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直言进谏晚上就被罢免。6、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译文: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离骚的名句是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释义:止不住的叹息擦不干的泪水啊,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不顺利。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释义:爱慕芳草是我内心的信念啊,虽九死也绝不悔恨停止。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释义:众美女嫉妒我的娇容丰姿啊,说我善淫大肆散布流言飞语。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释义:宁愿立即死去变成游魂孤鬼啊,也不忍心去做出小人的丑态。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释义:怀抱清白之志为正义而死啊,本来就是前代圣贤所嘉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