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灰霉病

时间:2024-12-02 18:25:42编辑:阿星

韭菜灰霉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韭菜灰霉病?

韭菜灰霉病留意产生在苋菜的叶子上,前期症状是苋菜的叶子发生乳白色的一点,中后期比较严重时导致叶子凋谢。灰霉病常产生的冬天和春天,在多雨季节和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的天气非常容易产生。除开伤害叶子外,灰霉病有时候在割茬出也会产生。病症为逐渐发生翠绿色的水迹,会变成脏翠绿色,随后往下扩散至叶子凋谢。挑选出色的抗病品种,能够从源头上防止灰霉病的产生。常见的出色种类有克霉1号、中韭2号等。留意轮茬实际操作。苋菜轮茬一般3年开展一次,轮茬的粮食作物可以使百合科、葫芦科或是其他蔬菜水果。提高抑制作用力。提高苋菜的抵抗能力关键方法是培养旺苗,韭菜苗期开展有效上肥,使苋菜健硕,能够提高自身的抵抗工作能力。上肥需要注意基肥的使用量,不能太多,磷钾肥能够提高抵抗力,应追施。务必推行轮种倒茬。若连做为该病的产生创造了资源优势,病源基数大,合理肥效不够,病发的概率大大的提升。因此在预防上,较为主要的一点是留意轮种倒茬。韭菜灰霉病是温室大棚苋菜产生广泛、产生明显的病虫害,灰霉病关键伤害叶子。轻则叶子起斑,重则全叶烂枯而绝产。与此同时,叶子通常伴随异味,使苋菜生产量、质量、口感都得到非常大危害。田里经常出现二种种类:一种是前期从叶片逐渐,在叶正脸或反面造成浸水状小圆圈,之后变为浅灰褐色或乳白色小斑点,但一般叶正脸超过叶反面,由叶子往下发展趋势,中后期病斑发展趋势为椭圆型到棱形,病斑融合成大片。导致苋菜变枯,湿度大时,表层密生深灰色霉层,发黏。

大棚韭菜灰霉病很常见,大棚韭菜灰霉病的防治技术有哪些?

大棚韭菜灰霉病的防治技术措施大棚韭菜容易发生灰霉病,严重时减产30%以上,而且韭菜食用性和商品性降低。发病后,叶片由尖端向下逐渐产生淡灰褐色至白色小斑点,正反两面都有,扩大后呈椭圆或梭形病斑,并相互融合成大片枯死斑,棚内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色或灰绿色霉层;有时割茬切口处往下呈半圆或倒三角形腐烂,病部表面长有霉层。空气湿度在85%以上,温度在15℃~20℃,温暖潮湿条件有利于此病发生。无公害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宽叶抗病品种如雪韭、791、雪青、寒青、嘉兴白根等;窄叶耐寒抗病品种如铁丝苗、克霉1号、黄苗、中韭2号等。2.加强田间管理。采取小水勤浇有助于提高地温。每次收割后,进行2~3次浅中耕培土,以降低棚内湿度。适时放风排湿。掌握收割时间,在低湿无露的条件下收割,割后先晾根再培土。及时清除病株残叶,增施翠姆水溶肥料,增强韭菜抗病能力。3.化学防治。每亩用10%速克灵烟剂250克熏治,或每亩用10%霉灵粉1000克喷洒,也可以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于发病初期隔7天防治1次,直到把病害控制住。

冬季大棚种植韭菜时,该如何防治灰霉病等常见病?

韭菜灰霉病,又称白色斑点病,是冬春季冷棚韭菜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多在12月初发病,随着韭菜的生长发育,病情逐渐加重,并可延续到来年4月下旬,一般严重的减产百分之20至30。而且病叶常伴有霉味,使品质下降。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浸染时叶面上产生白色至浅灰褐色小点,正面多于背面,由叶尖向下发展,斑点扩大后呈梭形或椭圆形,在湿度高时,病斑表面生出稀释霉层,后期病斑互相融和成大片,直至半叶或全叶枯焦。有时病叶不产生白点、由收割刀口向下腐烂,初呈水浸状,后为淡绿色,有褐色轮纹,病斑多呈半圆形至“V”字形,可向下延伸2至3厘米,病叶黄褐色。湿度大时,生灰褐色或灰绿色绒毛状霉层。其防治方法为:

一,选用抗病品种如黄苗、克霉1号、中韭2号、雪韭等。

二、降湿采用无滴膜,适时放风,降温、降低空内湿度,防止棚内温度过高。

三、及时清除病叶深埋或烧毁。

四、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洒百分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百分之50速克灵1500倍液,或百分之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百分之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百分之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涪液,每亩用药液40至50千克,每隔5至7天喷施一次,连喷2至3次。注意交替用药。遇连阴天,最好用百菌清或速克灵烟熏剂进行防治。冬季大棚栽培的韭菜,易受到灰霉病、疫病的危害,致使韭菜生长缓慢而细弱。因此,加强冬季大棚韭菜的病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分为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1)白点型和干尖型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白色或浅灰褐合成斑块,致使全叶或半叶焦枯。(2)湿腐型发生在湿度大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绿色茸毛状物,伴有土霉味、叶上不产生白点。(3)干尖型由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初呈水渍状后变淡绿色,有褐色轮纹,病斑扩散后多呈半圆形成“V”字形。并可向下延伸2-3cm,呈黄褐色,湿度大时,表面生灰褐或灰绿色绒毛状霉。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病株上越冬,随气流、灌溉、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该病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一方面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另一方面由于韭菜生长快,抗病力差,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根据天气变化情况,中午打开一定量棚膜通风,降低湿度,使棚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但严禁放底风。韭菜收割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将病叶、病株携出棚室外深埋或烧毁,防止病菌蔓延。(2)药剂防治:灰霉病发病初期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效较好。

再就是大韭菜的疫病疫病防治,这种病害根、茎、叶等均可受害,尤以假茎和鳞茎受害重。叶片染病多始于中下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长5-20毫米,有时扩展到叶片的一半,病部失水后,明显缢缩,引起叶、花苔下垂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白霉。假茎受害后,呈水渍状浅褐色软腐,叶鞘易脱落。湿度大时,其上也长出白色稀疏霉层。鳞茎受害,根基部呈水溃状、浅褐色至暗褐色腐烂。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放出游动孢子侵染寄生,借风雨、流水传播。有多次再侵染。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轮作倒茬,避免连作:发病时可喷4%农抗120瓜菜烟草型500-6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喷2-3次。


上一篇:沙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