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军阀代表人物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人,故称奉系。奉天即现在的辽宁省,省会沈阳亦称奉天。1907年,没落的清政府将东北地区改建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三个行省,称“东三省”,徐世昌为总督,调北洋新军一部分分驻各省。驻奉天省新军为第二混成旅,奉天省原有旧军八路四十营。1909年改为中、前、左、右、后五路,统由巡防营务处节制,张作霖任中、前两路统领。后巡防营中、前两路改编为第二十七师,张作霖任该师师长。首领介绍编辑张作霖张作霖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生于奉天海城一个小商之家。其父张有财嗜赌,在张作霖十四岁时,在赌场与人结仇,被人打死。父亲死后,张作霖投奔外祖父家。由于他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且嗜赌如命,结果一事无成。他读过几天书,做过卖货郎,当过流浪儿,也曾入清兵营当过兵。二十岁时,有幸娶了赵家庙地主赵占元之女,住到了岳父家。婚后过了一段时间,张作霖又禁不住赌瘾,便去弄钱参赌,结果输多赢少,还结下不少仇家,最后只好串联了十几个散兵游勇和地痞无赖,结为一帮,当起土匪来。不到半年,张作霖手下已扩充到四、五十人。另一匪首金寿山,势力比张作霖大,想把他的一帮招收归己,但张作霖不干。金寿山便突袭张作霖,张作霖狼狈逃往八角台,八角台的匪首张景惠接纳了他,因赏识他的才干,还把第一把交椅让给了他。不久,张作霖与另一匪首汤玉麟结成绿林伙伴,势力不断扩充,成了辽西一霸。张作霖虽然当上了匪首,但也深知难成大气候,所以他也时时寻找招安的机会,企望将来能在军界政坛一展鸿图。1902年,机会终于到来,清朝将军增祺家眷路过八角台回奉天,张作霖与汤玉麟商议,将增祺老婆一行中途劫夺,押解到新立屯,好生招待。增琪老婆大惑不解,只求饶命,张作霖却下跪道:“张作霖冒犯夫人,你老多多海涵。我们是八角台的大团,是保境安民的,夫人有何吩咐,在下愿为效命。”增祺老婆安下心来,说:“只要你能保证我们一行平安到奉天,我一定向增祺将军建议收编你们。”张作霖立即称谢,第二天派人护送增祺老婆上路,平安到达奉天。增祺老婆将此事告之,增祺亦为之动容,奏明朝廷,将张作霖的部众收编入省巡防营,张作霖任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从此,张作霖由匪首变成了清朝地方军官和堂堂营官。日俄战争期间,张作霖从容应付两个帝国主义,使自己的队伍壮大起来。1906年清政府整饬地方部队,新民府巡防马步营扩编为五个营,任命张作霖为前路五营统带。1907年,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命,张作霖于4月26日智剿辽西巨匪杜立三,被清朝廷圣旨嘉奖,张作霖被升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旅长职),驻防郑家屯。1908年,又被调防到洮南一带追剿被沙俄收买的蒙古叛匪陶克陶胡、白音大赉等,经过两年的艰苦战斗,击毙白音大赉,生擒六十三牙什,将陶匪逐出国境,取得重大胜利。清廷赏顶带花翎,以记名总兵,擢升为洮辽镇守使,所部由5营增至7营,统兵为3500人。1911年辛亥革命后,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调张作霖带兵进奉天。逼走蓝天蔚,篡夺国民保安会领导权。张作霖还兼任了中路巡防营统领,所带部队由7营增至15营,又做了保安会的军政部副部长。1912年9月28日,张作霖为27师中将师长,1916年4月22日,袁世凯任命张作霖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6月,总统黎元洪改各省将军为督军,巡按使为省长,至此张作霖为奉天督军兼省长。民国各路军阀民国各路军阀1918年9月7日,徐世昌总统特任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1921年5月30日,北京政府任命张作霖兼任蒙疆经略使,节制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特区都统。1922年6月8日,东三省议会联合推举张作霖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922年7月22日,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实行整军经武。同时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1924年9月,孙中山派孙科到奉 [1] 。张作霖提出盼望孙先生早日北上 [1] 。12月4日孙中山抵达天津,张作霖、冯玉祥、段祺瑞各派代表迎接孙中山 [1] 。12月5日,孙中山到曹家花园访张作霖 [1] 。张作霖父子迎候 [1] 。1925年春,段祺瑞任命张作霖为东北边防督办 [2] 。1926年11月29日,张作霖被拥戴为安国军总司令 [2] 。1927年6月18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国家元首 [2] 。1928年6月4日,在返回奉天途中,被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皇姑屯炸车案中以身殉职 [2] 。终年54岁 [2] 。孙中山说:“雨亭(张作霖)把东三省治理得很好,不过外有日本掣肘,处境也很难。如果国家统一了,建立革命的中央政府,地方的事就好办多了。
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奉系军阀各是什么意思?
一、直系,皖系,奉系的意思1、直系军阀的意思:直系军阀领袖大多出身直隶省,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故称为“直系”。2、皖系军阀的意思: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故称为皖系军阀。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势力范围:皖、鲁、沪、浙、闽、陕。3、奉系军阀的意思:因首领张作霖出生在奉天故称奉系。奉天即现在的辽宁省,省会沈阳亦称奉天。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三大派系,为直系,皖系,奉系。1916年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扩展资料:1、直系军阀就北洋军阀派系之一,曾长期控制北京政权代表人物为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人。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到北京继任总统,其部下曹锟、李纯、郭绪栋、陈光远、王占元分别任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督军,构成了直系的基本势力。直系军阀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等,冯死后,曹锟、吴佩孚继其首领之位。2、皖系军阀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皖系军阀就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3、奉系军阀 张作霖 大部分人和张作霖一样是绿林出身的,张作霖用计赶走了皖系督军段芝贵,在奉天省独揽大权,奉系军阀 就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系奉天(今辽宁省)人而得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直系军阀 百度百科-皖系军阀 百度百科-奉系军阀
郭松龄为何要叛乱?对奉军的损失有多大?
郭松龄叛乱因为要打破原有的权力机构,根本结底是一场“新派”与“旧派”的战场相争。郭松龄叛乱是东北军的一次严重内斗,大大消耗了东北军的有生力量,郭松龄带走5万精锐部队和十几万达牌儿部队,在这次内斗当中,东北军损失严重,一部分军队建制全无,需要重新确立,东北地区的势力吩咐也重新洗牌,张作霖东北王的地位受到挑战。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张作霖是东北地区最有势力的军阀。郭松龄反抗张作霖是一次跳槽,也是一次创业,他联合冯玉祥等军阀是跳槽,推翻张作霖的统治,自己成为新一代军阀是创业。其中夹杂着自己的个人利益,也有对东北地区未来的设想。郭松龄是东北军队的得力干将,张学良从学成归来,保持着先进激进的思想,郭松龄和张学良一拍即合,他们两个亦师亦友。张作霖同样认识到新生代力量的崛起。东北军内部形成了新派和旧派良两股,旧派势力根基深厚,掌握着大部分军权,新派思想先进,头脑灵活。适应当时社会发展趋势。张作霖调和新派和旧派之间的矛盾,但是最终还是爆发了一场无可避免的战争,而郭松龄就是新派的代表人物。同为战将的郭松龄与杨宇霆水火不容,郭松龄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起了战争。个人理想、政治主张、现实利益都是郭松龄反叛的原因,他无法认可张作霖和杨宇霆对于东北地区未来的规划,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个人能力,实现东北地区的繁荣昌盛,他也坚决抵制日本侵略者的利益诱惑,是彻底的反日派。郭松龄希望通过取张作霖而代之,达到自己的理想世界,最终兵败被杀。
郭松龄作为张作霖的干将,他的叛乱给奉军造成多大的损失?
张作霖是奉系老大,手下有很多得力干将,其中有杨宇霆、姜登选、孙烈臣、郭松龄等人。虽然是得力干将,但也有人心中有异议,他就是郭松龄。据说是因为张作霖论功行赏的时候,漏掉了他,他心中不满,就起兵反对张作霖。此举对奉军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精锐部队的损失,还有战斗力下降的损失,更有精诚团结之心的丧失。一、精锐部队的损失郭松龄是张作霖的得力干将,还是一位很有头脑的将领。曾经直接对孙文慷慨陈词,让孙对其刮目相看,多次在下属面前表扬他,可见郭松龄的智谋很高。有人说,郭松龄属于城府很深且多狡诈。从他杀姜登选就可以看出来,两个人不睦由来已久,但姜登选在他反张后,亲自去劝说他,就可以看出来,姜登选为人豪义,郭能杀他,说明他心中有鬼。不管怎么说,郭松龄带着奉军的精锐部队是不争的事实。最初的时候,郭松龄的军队进展得挺顺利,要不是冯玉祥从中捣乱,说不定反张斗争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因为冯玉祥,郭松龄不敢急行军了,给张作霖以可趁之机,派军队攻打郭松龄,再加上日军的帮助,郭松龄兵败,只好跟妻子化妆逃走,还是被奉军抓住了,张作霖下令枪毙,曝尸三日。郭松龄死了,姜登选也死了。张作霖手下干将一下子就失去两个,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郭松龄手下掌管的,是东北军的精锐部队。精锐部队之间的斗争,损耗是相当大的。对于郭松龄而言,他觉得张作霖的分配极不公平,但他将那么多东北军兄弟带着离开奉军,倒戈相向。损失的,是奉军。奉军的精锐部队削减了三分之一,对于奉军的打击,是很大的。张作霖没有想到,郭松龄会反,因为他是张学良的老师,也是张作霖认可的优秀将领。此事对张作霖的打击,也是蛮大的。军队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更何况那些精锐之师。奉军内部的争斗,让奉军损失惨重,战斗力下降不少。二、奉军的战斗力下降了郭松龄的奉军在攻打的时候,张学良派飞机发消息“老张家人不打老张家”,散了郭军的心,毕竟郭松龄的军队战斗力在,他们的武器装备好,实力强。虽然郭松龄兵败被杀,但奉军的整体实力被削弱了。对于张作霖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无心再到关内争夺了,冯玉祥占据的地方,就多了。奉军在郭松龄倒张事件中暴露的问题,很多。一个是军队的管理上,依然是老派的做法,利用亲属关系、部系来维持。但这种方式在作战中并不一定有很强的战斗力,毕竟大家在军队中的目的,是为了养家糊口。傅首尔曾说,上司义气就两个字:加钱。在军队中,也是如此。郭松龄反张的原因,是张作霖分配不均,他没有看到希望。不仅管理上出现问题,在作战能力上也有问题。普通兵员的战斗力不足,武器装备也不够。虽然郭军的实力强,架不住张作霖有很多支持的将领,郭军失败了,内耗导致的物资短缺,物资短缺带来的后果,就是战斗力下降。奉军在张作霖的治理下,还是不错的,但架不住郭松龄这种人的倒戈。奉军战斗力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的精气神少了,无论是在之后的争斗中还是抵御外来侵略中。三、奉军那种精诚团结的劲头,少了很多奉军的战斗力,在直奉战争中体现得很好。郭松龄的军队,在直奉战争中取得的成果,让张作霖记在心中。张学良也是很倚重他,曾经说“茂宸就是我”。郭松龄和张学良的关系,一直很亲密,奉系中有些人的观点不一样,但不会打自己人。郭松龄让奉军的团结,大打折扣了。他们面对自己人的时候,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听长官的命令,那就要举起手中的武器,对着自己人。要是不听,就是违抗命令,对于奉军而言,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题。虽然郭松龄被杀,但那种团结之气,大不如前了。张作霖下令杀郭松龄,并曝尸,是想以此唤回人心,效果不是很明显。在张作霖被炸死之后,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之后占领了东三省,奉军的抵抗力,让很多国人诧异,他们之前的那股子精气神,哪去了?这不是张作霖指挥下的奉军,更不是直奉战争中的奉军。之前的奉军,不见了。要说奉军精气神弱了,与郭松龄脱不了干系。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我们讨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