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潜鸭的外形特征
凤头潜鸭雄鸟头和颈黑色,具紫色光泽。头顶有丛生的长形黑色冠羽披于头后。背、尾上和尾下覆羽均为深黑色;下背、肩和翅上内侧覆羽杂有乳白色细小斑点,外侧初级飞羽的外侧和羽端黑褐色,内侧浅褐色;内侧初级飞羽的外侧近基部白色;外侧次级飞羽白色,具宽阔黑色端斑,形成翅上白色翼镜和后部黑色边缘;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尾羽褐色,腹和两胁白色。雌鸟头、颈、胸和整个上体黑褐色,羽冠也为黑褐色,但较雄鸟短,也无光泽。额基有不甚明显的白斑。上胸淡黑褐色,微杂以白斑;下胸、腹和两胁灰白色,并带有不明显的淡褐色斑,尾下覆羽黑褐色。雄鸟非繁殖羽似雌鸟,但头颈和上体羽色较暗,腹以下淡灰褐色,两胁具淡色斑纹。 幼鸟羽色也和雌鸟相似,但头和上体淡褐色,具皮黄色羽缘;头顶较暗。虹膜金黄色,嘴蓝灰色或铅灰色,嘴甲黑色,跗蹠铅灰色,蹼黑色。大小量度:体重♂515—800g,♀550—840g,体长♂374—432mm,♀343—490mm;嘴峰♂37—70mm,♀36—42mm;翅♂185—214mm,♀191一205mm;尾♂38—58mm,♀49—79mm;跗蹠♂30—35mm,♀30—38mm。(注:雄性—♂;雌性—♀)
红头鸭是什么品种 红头潜鸭品种
1、野鸭的一种。红头潜鸭(学名:Aythya ferina)体长42-49厘米,翼展72- 82厘米,体重700-1100克,寿命10年。
2、雄鸭头顶呈红褐色,圆形,胸部和肩部黑色,其他部分大都为淡棕色,翼镜大部呈白色。雌体大都呈淡棕色,翼灰色,腹部灰白。
3、幼年雄鸭下部羽色较深,与雌体颇相似。雄体覆羽与雌性同,但头和颈部的红色比较浅些。眼鲜红色或红棕色;喙蓝黑色;脚青灰色或铅灰色;蹼关节和爪黑色。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
4、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有很好的潜水技能,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繁殖于英国、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南部、欧洲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和中国。越冬在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缅甸、中南半岛、中国和日本等国家。
红头潜鸭的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通常在越冬期间即已成对.但也有迟至在春季迁徙路上或到达繁殖地后才结成对的。营巢于水边芦苇丛或三棱草丛中地上,也有营巢于芦苇丛中飘浮的物体上的。每窝产卵6-9枚,一般8枚。刚产出的卵为淡蓝绿色,后变为污橄榄色。卵的大小为50-64×40-49毫米,平均58.2×47.0毫米,重59-69克,平均65克。雌鸟孵卵。孵化期24-26天。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雌鸟独自孵卵和育雏。雏鸟晚成性。
凤头潜鸭的生活习性
凤头潜鸭是一种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末4月初从南方越冬地迁徙到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4月中旬到达东北东部长白山和东北北部黑龙江省。秋季于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10月末至11月初到达南方越冬地。迁徙时常集成大群。性喜成群。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期间和越冬期间常集成上百只的大群。善游泳和潜水,可潜入水下2—3米深。游泳时尾向下垂于水面。常成群在碧波荡漾的湖中水而上随波逐流,很少在岸边浅水处或混浊的水面上活动。起飞时两翅急速拍打水而,在水上奔跑一段距离才能飞起,显得笨拙而不灵活,但飞起来以后,飞行却甚快而有力。主要在白天觅食.晚上多栖息于湖心岛上或近岸的烂泥滩和沙洲上,也有的在离岸不远的水面漂浮睡觉。觅食方式主要通过潜水,有时也在沼泽或水边浅水处涉水取食,或将头扎入水中,尾朝上地在水中觅食。食物主要为虾、蟹、蛤、水生昆虫、小鱼、蝌蚪等动物性食物,有时也吃少量水生植物。叫声:冬季常少声。飞行时发出沙哑、低沉的kur-r-r, kur-r-r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