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之子雨和雪

时间:2024-12-05 04:21:02编辑:阿星

《狼之子雨与雪》观后感

  总得来说,这还是一部令人感动的电影。所以在这样的电影页面中写下下面这段胡言乱语的文字,纯属娱乐,希望不要影响看者的心情。

  其实这个故事是关于二元论选择的问题。人还是狼,你一定要选一边。你不能晚上回家喝汤白天上山啃草,纵使你妈妈已经选了一块好地方让你两边跑跑。所以弟弟选择做成年的狼,姐姐选择做城里的人。再回头想想,其实妈妈当初选这间屋子也并非为了让你们两边跑跑,只是为了在你们还没有决定的时候能够不忘记另一半的自己。所以最后,妈妈接受了雨回森林做狼的事实,因为“作为狼来说,你已经成年了。”

  这个二元选择问题是建立在身份认同之上的。雨从小就有身份认同这个问题。其实他从小就想做狼,但是他很快发现狼不讨人喜欢,所以他暂时选择做人。而雪从小就缺根筋,野性的自由让她觉得痛快,所以她不想隐藏狼的身份。雨本来没有意识到身份认同的创伤,直到他发现他无法像真正的狼那样捕猎,他才开始更加地渴望成为一头真正的狼。虽然他年纪小,但在身份认同这点上他的确已经成年了。再看雪,如果雪是男孩子,可能就会是另一种情况。当雪把狼的野性表现在人的身份上时,她就成了和别的女孩格格不入的野姑娘。她不想被嘲笑,于是就开始慢慢变为普通的姑娘,而普通的姑娘是不可以打着赤膊满森林跑的,所以她就选择了人的身份。其实纵使那个男孩不出现,她最终还是会选择做人的`。男孩的出现让她从狼的身份中释怀了出来。她发现作为一个可以变成狼的人也能让朋友接受,至此她才真正完成了身份认同:我想做人,但我不排斥狼的那一半。

  当身份认同完成以后,故事就变成了你本是如何就愉快接受的美国式的人生观。所以小叮当只能是能工巧匠,不能是创造大自然的白富美。这个可能就是这部动画不同于其他日本动画的地方。类似题材的日本动画常常把矛盾建立在无法接受差异身份之上。比如《平成狸猫站》中人无法接受狸猫,《偷东西的小人》中人无法接受小矮人。就像小翔在《漂流教室》中说的那样,成年人用过于理性的思维解释这个世界,所以一旦发生超出他们认知的事情,他们就难易接受。因此,通常(比如在吉普力的动画中)是一个孩童接受了与自己不同的另一种生物。在这部动画中,被他人接受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被自己接受。雨接受了自己。雪的接受是建立在被他人接受之上的,这从一开始她想和女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因为那个男孩也是孩童,所以她的接受并没有遭遇太大的波折。

  但这里依然包含了典型的日本价值观。妈妈说起自己的名字,提到爸爸希望她即使在困难中也能永远微笑。这完全是一种积极的悲观主义。试问哪家孩子出生时先想到以后会有困难啊。。。而这就是日本人。你可以看到整部影片中妈妈经历的不是一般的困难,但是影片用一种家庭喜剧式的方式一笔带过了,而看到的永远是妈妈的笑容。她从来都不告诉你她的疲倦,但你知道无论何时你做怎样的选择她都会笑。所以,这的确是一部感人的影片。一星给感动。


狼之子雨与雪观后感

  《狼之子雨与雪》是个非典型成长励志片,带点科幻元素但不多,就是变变狼那样子,但剧情安排不错,该遇到的问题都没怎么落下了。两狼孩子小时候还是很可爱的,一个熊姐姐和一个呆笨笨弟弟,一动一静,不错,而影片结尾两人的生活方式却来了个大反转,也反映了一般人的普遍思想,就是向往自己没有的东西。小时候好动的姐姐,选择了人类的身份,而小时候胆小怕事的弟弟,却勇敢地去接受野兽的生活。以下是《狼之子雨与雪》观后感。

  片里唯一觉得有问题的就是结尾的铺排,妈妈去找儿子那段,觉得是太过牵强,在狂风暴雨中独自上山,没死是算她命大,感觉这安排太刻意,既想表现母爱,又想说明弟弟回归自然的决心。而弟弟毅然舍弃自己的亲人、家庭,说走就走,那也是太无情了一点吧,怎么也要沟通一下啊。而且走了后也可以回来嘛,没事顺路的`见见面也好,又不是有什么了不得的事要做,把个儿子培养成这样是有点失败了。

  画风方面很是不错,回归经典造型,不会太美型,比较普通的,而且场景刻画比较细致,像移动的星空那可是很好的效果,里面还有很多这类的小环节的处理都不错,很细心很有耐心去完成了,虽然没有应用3D效果,但这个2D的质量已经很不错了。

  从妈妈身上看到的是母爱的伟大,坚忍的精神,在姐姐身上看到的是控制情绪(老爸就是没控制好就挂的),在弟弟身上看到的是勇敢,从邻居里看到互相帮助,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人生。《狼之子雨与雪》很温馨的一部电影,把平淡的生活表现出来,却不会乏味,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狼之子雨与雪观后感

这部电影讲述了主人公“花”,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学生,因为一次偶然, 与狼人彼相遇并相恋的故事。 做为日本电影的一贯风格,影片是比较有泪点的。剧情也许并不是很复杂,也许超乎想像的简洁。但是,其中所带给我们的感动和内涵却一点儿不简洁。 影片通过讲述主人公在丧夫之后,独自一人将两个孩子抚养长大的故事。生活的苦辣辛酸,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坎坷不平,以及每个人为自己所开创的未来,人与动物的冲突,自然与社会的冲突,人生的抉择。各种不同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一部优秀的电影,总是会让人从各个方面领悟到什么。 倘若真的是要认认真真的去发现,去寻找影片所包含的全部内涵,实在是十分的困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因人而异。 在这里,我就来抒发下我在看完《狼之子》之后,所感悟的,所了解的,当然,这些全部都是我个人的见解,并不能代表影片的全部,毕竟我只是粗俗肤浅的把表面所体现出来的事物摊开来。所以,请不要凭借我的一己之见,对这部影片下定论。我相信,我所说出的,不过是影片的冰山一角,希望有更多的看法,会令我受教。 1. 关于父亲 彼 父亲所出现的镜头不能算是多,但却是影片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从与母亲的相遇,相恋,到相依相偎。父亲的形象和所做的一切,都实实在在是现实中大多数父亲的真实写照。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幸福。与欧美电影中的狼人形象不同,父亲并不是那种洒脱狂野,而是充满了忧伤和沉郁。父亲作为仅存的日本狼的后代,并未选择以一匹狼的身份来释放自己的山林之气而是选择了尽力去融入社会,让自己的人性得到回应。从相遇到相恋,也许正是他在不断的诘问自己,究竟是应该选择什么?父亲嘴中选择了人性,但却又不曾摒弃狼性努力的让自己活在两者之间的夹层之中,一面过着平淡的生活,一面却又为了妻子,不惜冒险捕捉猎物来为产后的妻子补身体。在最后一次的狩猎中,父亲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说实话,想要活在两种不同的社会之中,着实不易,父亲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无法得出确切结论,但是,他的那种为了家庭,为了妻儿付出一切的心情和行动,确实是让少数的人类父亲汗颜吧。 2. 关于母亲 小花,是一位很好的母亲,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妻子。在丧夫之后,独自一人将两个孩子抚养长大。一路上的心酸坎坷,困难重重,都没能阻挡她的意志,她在前进,也必须前进,只能前进。用满满的,充溢的唉,来关心一对儿女,用心去保护他们的成长的道路。为了儿女,她付出了很多,学会了许多。一开始失去父亲的母亲,犹如父亲当年在夹缝中一般难熬。后来,她终于明白,也许失去,也是一种拥有。总有一天,什么东西都会离开的,雨也是,雪也是。不论他们有着怎样的选择,但只要过的健康,幸福,快乐,就好了。这又何尝不是天下母亲的心愿呢?当小雨化为狼,在临走之前的那一次回眸,隐入山林之后的那一声长啸,当小花对着即将远去的小雨喊出:“一定,要健康啊!”之时,谁又不会感动于这充盈的母爱呢? 3. 关于选择 向左走,向右走 影片中的一大看点,应该就是小雨和小雪的选择了,究竟身向何方?究竟心的归属在哪里?究竟何去何从?选择什么?这些不仅仅是姐弟俩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之中所必须要做出的决定。家门口的丁字路,小雪选择了人性,向左下山,成为了一个存活与社会之中的人。而小雨选择了狼性,放弃了人的性格,向右走上山,成为一匹可以独当一面的狼、两人的选择,截然相反,但全部都是为了自己而奋斗。究竟是向左还是向右,小雨和小雪,有着自己的理由,在人性和狼性之间,两人并没有做出与父亲相同的选择。这大概也正是父亲所希望看见的结局吧!不用再在选择中迷茫,也不用再在夹缝中生存,没有压抑,没有紧迫,有的只是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并自己决定自己的一生。 4. 关于离别 从古至今,离别往往是最痛苦的事情。别离之痛,压抑的人无法喘息。影片中的离别也是一样的。父亲与母亲的离别,是生与死的别离,一别即为永别,相爱之人的诀别,不论是在当事人的眼中,还是旁观者的眼中, 一定会让人潸然泪下。然而,小雨和母亲的离别,则更是让我泣涕如雨,以人的概念来看,他还只是一个10岁的小孩子,然而以狼的概念来看,他已经是一个成年狼。这种慢炖也体现在了小雨的个性上。既是一个不谙世事,叛逆乖张的小孩子,又是一个成年狼,有着领导和统治能力。性格上的矛盾激突碰撞,让小雨在人生路上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的成长着。不过,他也在这种不平凡的成长中,领悟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影片的最后,小雨下定绝心,打算接替老师,成为山林中的王者,毅然决然的跨入了深山之中。生而不见,或许是一种痛苦,但是,对于小雪,小雨和母亲来说,几声长啸,可能正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体现吧。许多人喷小雨不懂得体谅母亲,可是,谁又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了母亲的辛劳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讽刺我们根本未曾拥有的东西?当小雨将母亲从山林之中,一路抱到学校的操场时,我们又是否看见了,那份连接在他们母子之间,那份我们所不具有的默默的爱。无声而伟大,无为却真挚。 片尾曲响起之时,悠扬而舒缓的调子,细腻而温馨的歌词,让人为之动容。也许,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但是,我坚信殊途同归,大家所能领悟之事,绝对不会仅仅有我所写下的这么多,绝对,绝对会有发自内心的一种丰沛的情感,如春草一般,遇雨,油然而生。


上一篇:龙江县地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