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诸是哪国人?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七十列传·刺客列传》节选: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翻译:专诸,是吴国堂邑人。伍子胥逃离楚国前往吴国时,知道专诸有本领。伍子胥进见吴王僚后,用攻打楚国的好处劝说他。吴公子光说:“那个伍员,父亲、哥哥都是被楚国杀死的,伍员才讲攻打楚国,他这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并不是替吴国打算。”吴王就不再议伐楚的事。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就说:“那个公子光有在国内夺取王位的企图,现在还不能劝说他向国外出兵。”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人物简介专诸(~公元前515年),春秋时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北)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因专诸曾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后人把他奉为“厨师之祖”,旧时城内居民时常前往焚香祭奠。如今苏杭一带的名菜“糖醋鱼”乃“糖醋黄河鲤”的简称或俗呼,就是‘全炙鱼’(有称‘全鱼炙’者)的传承及代表,而它的发明者正是教专诸做鱼的人,春秋时期名厨太和公(或太湖公)。
专诸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历史名人
史书上曾记载:“夫专诸之刺王僚,彗星袭月。”专诸在历史上的身份被称为刺客。作为春秋时期的四大刺客之一,专诸是战国及后世备受人推崇的角色,为了一个“义”字,刺杀吴王僚,最后虽也当场被杀,却算是不辱使命。后世人多敬畏专诸的勇气的气节,专诸虽然勇猛,却不是无坚不摧的,他是个普通人,当他肩负着使命时,他变得真正地强大,真正地无坚不摧。 专诸,在封建年代里的名声是很大,广为传颂,称为义士,甚至是在 曹雪芹 的女儿国里,十分有勇又有义的 史湘云 ,也相当欣赏这位逝去已久的壮士,可见专诸的个人魅力所在。专诸,春秋时吴国棠邑人,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此人生得高额凹眼,浓眉大眼,楚国大将 伍子胥 与专诸关系还不错。 伍子胥 因为父亲和哥哥得罪了楚王,在楚国触怒了楚王,父兄被杀,伍子胥得以侥幸逃脱,只身逃离楚国来到吴国,结交有为之士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事,伍子胥万万没有想到,他偶然结识的一位壮汉,竟然会在日后帮了他那么大的忙。 何为刺客?刺客就是专门去刺杀别人的杀手,历史上曾经涌现出那么多的刺客,为什么多受到后世人的推崇,刺客不应该是一种被谴责的职业吗?这跟古代的所信仰的“仁义”、“忠”是有关系的。 荆轲 刺秦王,是担负着一个国家和天下的百姓幸福的重任,而专诸刺杀吴王僚,有感于公子光的恩情,也有感于伍子胥对自己的惺惺相惜之情,这种所谓的义气,如今的人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在古代这是难得的,也是崇高的精神。无论是 荆轲 、专诸,还是历史上另外一些无名的刺客。这些历史上有名的刺客无不本着为民、为天下的信念,去做大家都知道结局是死路一条的事情。而如今的所谓刺客、杀手,都只是拿人钱财,替人索命的局面,完全没有古时刺客的信仰。 专诸据说是集市上的一位屠夫,虽然他只是个屠夫,但是专诸生性禀异,学问高深,即使和其他的商贩发生了冲突,也表现得异于常人。就在此时。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途中,见“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流亡于吴国的伍子胥饿得也快没力气了,正好碰到了正在与人发生争执的专诸,伍子胥在一边默默地观察着这个壮汉,他觉得这个人并非普通的市井之人。于是,便主动与这名壮士结交,一面之缘竟不曾想到会在后面帮了他这么大的一个忙。 伍子胥逃亡吴国,遇到了公子光,由于两个人志同道合,伍子胥打算要为公子光实现他的目的。听说公子光要想取代吴王僚时,便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公子光有了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因为专诸有老母亲,他一直都放心不下,所以公子光为了让专诸放心地为自己服务,便好好地服侍专诸的母亲,在之后专诸便能够专心替公子光完成任务,而专诸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后,为了不让儿子又负担,选择了自杀。此后,专诸便没有了后顾之忧,专心为公子光办事,最后在吴王僚的宴会上成功刺杀了吴王,帮助公子光登上了王位。像专诸这样的刺客,讲义气、重气节,为了目标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所以他们才能被写进史书里,被后人瞻仰,被后人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