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怎么建立起戚家军的
1、选兵精细。戚继光练兵,注重兵的来源,戚继光选兵完全不是从以往的军队中挑选,他从农家子弟和矿工中挑选,挑选憨厚老实,思想单纯的,这种兵练出来上阵杀敌有勇气。
2、强调军纪。戚继光练兵绝对重纪律,他创立了很厉害的连坐法。这种残酷的军纪、无情的连坐法在现在看来很残忍,不过,却对提高戚家军的整体战斗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3、注重增强武器装备。装备对于军队的战斗力也非常重要。戚继光亲自研究装备,他改造、发明了不少新火器。为了追击倭寇,建设了庞大的战舰,实用的战车。
4、注重战法。他比较著名的战阵是鸳鸯阵。这个阵法并不是戚继光首创,却被他运用得出神入化。鸳鸯阵主要是为对付倭寇而设置。这种阵法灵活搭配不同兵种、不同兵器,临阵时利用江南水乡的地形,对倭寇的克制非常明显,对敌效果显著。
戚继光到底是哪里人?
戚继光到底是哪里人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 名族英雄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諡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希望对你有用,满意请采纳。
戚继光是哪里人
戚继光出生地
蓬莱市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諡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
戚继光是哪里人 他的塑相都在哪里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諡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1)戚公祠:福建福州于山,是福州人民为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而立的纪念祠。班师返浙时,省城官司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别,并勒碑记功。后人即于平远台旁建祠。祠宇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的,横立在五老岗上。祠厅系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内祀戚公戎装塑像,方颐隆准,威武庄严。两壁挂有“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等历史画卷,歌颂戚公抗倭功勋。祠内还陈列有戚继光的军事著作《练兵纪实》、《纪效新书》、战争袍铠甲残片以及行军干粮"光饼"、"征东饼",还有解放后出土的记功碑残石等,供人观瞻。
除福建外,闽浙一带如临海北固山、温岭新河、福清、莆田等地都设有戚公祠。
(2)戚继光纪念馆:山东蓬莱,位于振扬门北侧,由以前的水师府辟建而成,占地三千二百二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一百平方米。纪念馆座北朝南,东西两侧建有碑亭,分别立「忠」、「孝」字碑,碑阴刻有戚继光和戚景通生平。主体为中轴对称二进式仿古建筑,每进有正厅和东西厢房各一,且有回廊相连。展厅内容以展现戚继光保国卫民、戎马一生为主线。
望采纳,谢谢!
戚继光是哪个朝代的人 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耽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諡武毅
戚继光他是那里的人有后人吗
1、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2、简介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諡武毅。汉族。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美:戚继光的弟弟,官任贵州总兵官。
戚印:戚继光长子(又说名戚英、戚狄平,文艺作品虚构人物),戚继光在莆田作战时被任命为前锋,因触犯军令被戚继光斩首。
戚祚国:戚继光的长子,继承了祖上的职位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升济南府掌印都司。
戚安国:戚继光的第二个儿子,荫“锦衣卫指挥”,早夭;
戚昌国:字文明,戚继光的第三个儿子,於乙未年中武举,荫“锦衣卫指挥、都督府都督同知,赠骠骑将军,赠蟒玉佩绣春刀,戚昌国育有三子:盘宗、显宗、振宗。
戚报国:廪生,戚继光的第四个儿子,荫“锦衣卫百户”,赠骠骑将军。
戚兴国:庠生,荫锦衣卫指挥佥事,赠昭勇将军。
戚继光的老婆是哪里人
悍妇也,戚夫人无所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戚将军为了养儿子瞒着夫人纳了三个妾,结果让戚夫人知道了,拿刀差点谋杀了亲夫,多亏戚将军心眼活泛,又是哭又是下跪才平息了事。
其实戚夫人也是将门虎女,女中豪杰,好像姓王,也是一舞刀弄枪的主,夫妻俩平常的业余活动就是比划比划,好像戚继光胜少负多,戚将军虽然让倭寇闻之色变,但人有两面,他的妻管严在军中是比较有名的。戚家军抗倭初期,戚夫人曾经组织老弱妇孺守过新河城,打退了倭寇的进攻。
戚继光官职世袭,不过初期还是很穷滴,据说戚夫人买了一条鱼,做了全家吃鱼头和鱼尾,把鱼身子留个戚继光。另外还曾卖了自己的首饰,让戚继光跑关系请客吃饭。这样的老婆还是不错滴。
戚继光征的一批兵也就是第一批戚家军都是哪里人??
浙江人,他一开始是在浙江抗倭了,后期才去福建抗倭
戚继光是怎样的一个人 10分
戚继光,是一代名将。他为将,为官之道和用兵之道合二为一了,他讲求实用,而不论手段。他为了能赢,哪怕是依附当朝权贵也在所不辞,他的确治下有方,深得军心。可是他的军权在明朝只有靠他自己向上贿赂或者成为爪牙。众所诸知的就是他是张居正的亲信,联系到万历对张居正的处置,可知道为何戚继光在明朝永远擡不起头,因为他行的是兵家诡谲权诈之术,和儒家的君子之道大相悖逆,综合种种,儒家经典的史集封建王朝里,他只能是那样的评价。
文中可以看出戚继光是一个什么的人
戚继光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个人,他就是明朝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戚大将军,他是我平生的偶像。他的果断,他的毅力,他手下那只所向披靡的戚家军是我们后人所敬仰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嘉靖四十年也就是公元1561年,在宁海,戚家军与一千倭寇前锋正面交战,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只一个小时,就以戚家军的完胜而告终,战斗成果几乎让人难以想象:戚家军杀敌300还有踩死,掉到海里淹死的不计其数,而戚家军无一阵亡,只有一个狼筅兵因为使用武器不慎使自己受了轻伤。
抗倭历史上著名的台州大战自嘉靖四十年四月26日开战,到五月二十五日历时一个月大小十三战杀敌五千五百多人,解救百姓数以万计,辗转数千里,平均两天一战,而自己总阵亡才二十人。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俗话说杀敌一千还要自伤八百。可是戚继光做到了!戚家军做到了!。
我崇拜戚继光这样的人,因为他是一个军事奇才,是一个能保家卫国、痛击侵略者的军事奇才,是一个:“平生百余战,而未尝一败”的军事奇才,是一个能潜心发展军事科技的军事奇才,是一个能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军事奇才,是一个能从事军事实践中总结出高屋建瓴的军事理论的军事奇才。
是的,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不只是英雄的历史,但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一定是包含着英雄的历史!如果漠视、忽视,乃至遗忘我们曾经的英雄,这样的民族,又何来希望?
戚家军怎么被灭的?
因为在浑河之战中,戚家军将领指挥不利,陈策等人不及时撤退,反而轻任下级的自杀式怒战,以及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错误的浑河分兵战术安排,所以在浑河之战中全军覆没。明末明军与清军的浑河之战,是戚继光侄子统领带着火器的戚家军和四川白杆兵共一万人,和清军三万铁骑进行的一场大血战。可是戚继光离开之后的戚家军,在组织与训练方面已不复往日的荣光,而唯一能倚仗的热兵器也在满洲骑士面前黯然失色。戚家军先以火器远程打击,杀伤无数。火药用尽再近身肉搏,与后金军激战到入夜,打的八旗军竟然出现了逃兵。但此时后金援兵赶到,而戚家军旁边的两万关东明军却见死不救,坐视同胞力战而亡,总兵童仲揆战死、总兵张明世战死、总兵戚金战死,都司袁见龙、邓启龙等120余名将领皆力战殉国,戚家军全军覆没。扩展资料:历史评价: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在于戚继光的治军思想极为先进,以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还有鸟铳、倭刀、铁甲,戚家军的装备绝对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后的日本最强悍的领先世界同列的萨摩兵团,全军有两万只火枪,却只有两门轻炮,全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现。而戚家军作为一支地方军队,其火器的先进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机营。戚家军的纪律严明也是闻名天下,但凡出征时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作战骁勇、善待百姓,所以戚家军无论在哪里作战都能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为之誓死效命。
明朝将领戚继光最后是怎么死的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谥武毅。山东蓬莱人,但有一说是山东济宁人,另一说是安徽定远人。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嘉靖、万历年间,戚继光率戚家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明朝的抗倭将领;戚继光率军镇守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凭借战功,累迁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后,戚继光调往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戚继光被诬陷夺职,被迫回到登州老家。戚继光晚年贫病交迫,医药不备,于万历十五年(1588年)死于登州,谥号武毅。戚继光著有十八卷本《纪效新书》等兵书,还有各种奏疏传世。
明朝将领戚继光最后是怎么死的?
明朝将领戚继光是在1585年在家乡病逝的。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里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扩展资料:明朝嘉靖皇帝总希望自己千年不死,听信方士胡言乱语,一心想求个长生不老之药,终日不理朝政,弄得百姓叫苦连天。那时,日本一部分浪人侵犯我海疆,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百姓们对其切齿痛恨,把他们叫做“倭寇”。明朝将领戚继光奉命追剿倭寇,戚家军所向披靡,倭寇闻风丧胆。一天,倭寇偷偷地从闽江口进入福州,刚爬上林浦乡(南台岛东北),就被戚家军杀得落花流水,横尸遍野。后来,人们把这些尸体堆埋在附近的狮头山下,覆盖上细土,象馒头状,叫做“三十六墩”,至今遗址还在。再说,老百姓听到戚家军抗倭的捷报,个个扬眉吐气,大为快慰。在林浦乡附近的下渡地方,有一个老人名字叫“下渡伯”。他人老威望高,对乡里们说:“戚家军为我们打败了倭寇,我们要好好地慰劳慰劳他们!”下渡伯话音未落,众乡民一致拍掌叫好。于是,乡里们就忙了起来。有的摆出了八仙桌,有的送来了米、肉、葱、虾米、木耳等,临时凑了个伙食团,准备热热闹闹地招待一下凯旋归来的戚家军。一会儿,威武的戚家军来到了下渡,下渡伯等人赶紧招待他们歇息,递过毛巾,端上茶水,笑盈盈地问长问短。那边伙食团切的切,磨的磨,洗的洗,忙个不停。忽然,下渡伯的小孙儿前来报告:前面三叉街还有倭寇的残部正在探头探脑,看来蠢蠢欲动。戚继光问清了这个消息,果然不差,马上命令集合队伍,要赶到三叉街去歼灭残敌。这下可急坏了下渡伯,他急中生智,索性把刚磨成的米浆和切好的菜、葱以及虾米等,一古脑儿地倒进了沸腾的大鼎(铁锅)里,再用铁铲在鼎内搅了几下,加上了虾油,装了好多碗,硬要战士们吃个饱。戚家军吃了美味的鼎边糊,长了劲,勇气倍增,赶到三叉街,一举歼灭了残留的倭寇。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戚继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