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由寒起,体内有寒气的人,身体常有4个变化,提示你驱寒养阳
虽说已经入春了,但是寒意依然没有消散,春风一刮,还觉得凉飕飕的。身上穿着厚厚的外套,可是身上还是觉得冷,要是来大姨妈了,还会痛经。这体内的寒气到底是怎么来的?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被寒气缠上? 寒气一般从两处来, 一个来源自身,一个来源外界环境 。感觉比较明显的就是环境中的寒气,比如说走到了很冷的地方,身体忍不住打哆嗦,摸到冰块时忍不住缩回手。如果自身阳气足够,寒气就会被抵挡在外,不容易生病,可是如果自身阳气不足,或寒气由内散发,导致气血淤堵,就会和体外的寒气“勾结”,让机体生病,出现 关节痛、痛经、手脚冰凉 等情况。 保暖不到位、常受冻 不注意身体保暖,只注重好不好看。有的女性在冬天只穿一条牛仔裤,甚至有的人只穿一条丝袜,自认为室内有空调不会冷,但总有走出室外的时候,身体没有做好保暖工作,时间长了体内就生出寒气。 爱吃冷饮、水果 不论季节,不论冷热,都喜欢把饮料冷藏一会再喝,很少喝热水,吃剩饭剩菜没有热透就直接吃了,还总是吃西瓜、甜瓜等寒凉的水果。 到点不睡觉、常熬夜 一到晚上就来精神,到点都不睡觉,而熬夜也是一种损伤阳气的行为,晚上应该积蓄、收敛阳气,但是你还在活动身体,没有入睡,阳气就会散发,阴气上升。而且夜间温度比较低,很容易被寒气入侵。 过度透支、运动不足 久坐不动,身体过于疲劳,很少参与 体育 锻炼,阳气虚耗过度得不到补充,寒气就会越来越重。很多人说坐久了感觉膝盖发凉,就是因为活动少了,血流缓慢,产生的热量比较少,所以要进行站起来走动。 可见,体内寒气过重大多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不过,也有一种例外情况,那就是体质虚弱,胎里不足,这种情况就需要好好调理,另外,生活环境潮湿阴冷,湿气比较重,也会生寒气。 不敢吃凉的东西 喜欢温暖、热乎的东西,不敢喝冷水,很少吃冷饮,如果不注意忌口,就可能肚子痛、拉肚子。而体内没有寒气的人,通常脾胃很好,吃东西很少忌口,也很少出现腹泻的情况。 比别人更害怕冷 看到别人春天早早脱掉厚外套,自己也很羡慕,但是却不敢脱,因为自己很怕冷,人家穿毛衣都不觉得冷,自己穿毛外套有时还觉得凉飕飕的,而到了冬天就要比别人穿得更多才抗冻。 天热手脚依然冰凉 有的人天气升温后手脚也会升温,就像小火炉,热乎乎的,而体内有寒气的人即便到了夏天,手心、脚心也是凉的,还容易冒汗。 小便次数多颜色淡 不停想小便,尿量多,而且尿液颜色淡,可能是肾阳虚,也是体内寒气重的一种表现,说明体内的阳气不足,不能巩固肾精,体内的津液无法收敛,还会伴随舌苔白、怕冷、起夜多、水肿等情况。 人体3个部位最怕寒 肚子怕寒, 如果肚子冻着了,容易腹泻、腹痛,平时穿衣服不要露腰,晚上睡觉尽量穿长款睡衣,把肚子盖好,衣角塞进裤腰里。天气很热也不能把肚子露出来睡觉,要在肚皮上盖一层薄毯。 脚的抗寒能力比较差, 也要做好保暖工作,不要过早穿单鞋、穿短袜,晚上睡觉脚冷,可以穿上棉袜。如果裤子比较短,最好把裤脚塞进袜子里,防止热量流失。 头部血管丰富, 还有很多毛囊,容易散失热量,害怕受寒,尤其是洗头后、淋雨后,要尽快把头发吹干、吹透,以免出现头疼、感冒的情况。 百病由寒起,当身体内部被寒气入侵,体温、免疫力、代谢速度都会下降,从而引起 胃痛、腹泻、消化不良、胃胀 等肠胃问题,而且关节也会在寒气的影响下问题频发,变得 疼痛、僵硬、红肿 ,影响走路、运动。免疫下降后,身体容易遭受病菌感染,患上 咽炎、扁桃体炎、肠炎 的风险会增加。 利用艾草 清明节可以购买一些艾草回来,用它做面条、花卷吃,帮助女性温经散寒,调养经血,也可以直接购买艾条,放在 足三里、神阙、三阴交 等穴位熏蒸,驱除体内的寒气。 晒晒太阳 有的人害怕晒黑,平时总是避免户外活动,其实晒太阳是非常好的补充阳气的方法,还能促进骨骼生长。天气好的时候要把窗户和窗帘打开,让阳光照进来,赶走室内的寒气,也可让被子、床单变得温暖,晚上盖起来更舒适。 体寒的人平时要注意保养自己,不要长时间接触寒冷的东西,包括水果、冷饮、生鱼片等,都要少吃,应该多接触温暖的事物,例如热水、阳光、棉袜、牛羊肉汤等,还要增强运动,提升气血运行速度,这样身体才会产生更多的热量,赶走体内的寒气。
百病由寒起,体内有寒气的人,身体常有5种不适,4个方法驱寒养阳
“你这是体寒,百病从寒起! 平时让你注意身体,总是不听,现在知道错了吧。”孙奶奶不停地唠叨,数落着孙女。 24岁的莉莉蜷在沙发上,听着奶奶的话不敢回嘴,只能默默地缩缩毯子,明明正值中午,外面烈阳高照,可是她却感到一阵 阴凉,手脚发冷 ,此时她内心一阵懊悔。 说起来都是年轻惹的祸,年少时的莉莉大冬天里吃雪糕,穿裙子,对孙奶奶的劝告置若罔闻,那时,奶奶说以后自己会后悔, 身体受寒是一辈子的苦 ,可她偏不信邪,反而变本加厉,一直到大学都保持着吃冰的习惯。 多年习惯让 莉莉寒气入体,早已伤了身 ,现在 吃点凉菜就拉肚子,夏天也不敢穿的太单薄,夜里手脚发凉让她难以入睡。 这不,最近情况加重,班也没法上,莉莉发愁地想: “寒气”到底是什么,怎么会伤身呢?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温度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而变化,白天因阳光而热,夜晚因无光而冷,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物体不管有没有阳光,其实都是有温度的,人体自然也不例外,人们日常经常听到“寒气入体”、“寒气伤身”,这个寒和温度中的冷可是不一样的。 “精气神” 这个词每个人都听过,中医认为,人体内有气,这团气是人体的核心,它安静了会生寒,它活动了才会生热,因此寒就意味着人体活力不足,容易生病。 人体的寒也有 内寒和外寒 之分,其中内寒是人体虚弱导致气无法活动,会表现出白色发白、气短乏力的症状,而外寒是寒气入侵人体,打乱了人体内部气的活动规律,此时,人体内的气为了回归平衡,就和外界入侵的寒气“争斗”,反而会表现出热症,也就是寒邪入体、郁而化热。 理论上来看,女性由于天生体质偏阴,更容易受寒,因此有 “十女九寒” 之说,一旦受寒就会气血运行就受影响,导致气血不畅,引发关节疼痛、胃炎、腹泻等症状,甚至不同部位受寒也会有不同的外在表现,严重时会影响生育,因此不可小觑。 人类作为恒温动物之一,人体有热度是正常的,但是一旦体内生寒或者寒凉入体,就必然会伤身,危害到 健康 ,因此一定要避免4个容易“生寒”的习惯! 1.熬夜 中医理论中将子时视为阴盛阳衰的峰值,也就是 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之间天地之间,阴气最盛,这段时间是人体休眠的最佳时机,而这个时间段熬夜会导致寒气入体,打乱人体的睡眠规律,长此以往寒气伤身就会成为疾病的诱因。 2.饮食偏寒凉 中国部分地区盛行的苗医认为,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冷热之分,而植物和植物果实正是国民食物的主要来源,本性 寒凉的食物 也是人体受寒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当代人喜欢吃冰冷的水果和水果制品,更增加了接触寒凉的频率。 3.身体太劳累 人体内气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人体恒温的调节也是有调控机制的,一旦长时间处于高负荷、高压力的状态下,身体消耗过大,气的运行被打乱,温度调节机制紊乱,就会导致体虚生寒。一般因劳累过度而引发的体寒之人会有 脾气暴躁、记忆下降、消化不良、睡眠不安、全身乏力 等症状。 4.保暖不到位 就像故事中的莉莉,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酷”和“美”,导致保暖不到位,大冬天吃冰,寒风中露出脚踝,就会给寒气入体的机会,长此以往就成为了体寒的契机。 人们常说寒凉伤身,其实长期体寒的人自身会有一些外在症状,很容易分辨,和普通人相比,体寒的人这5个表现最突出。 如上所述,人体内的气正常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偶尔阴阳不调也会在活动规律的调节下快速恢复,但是寒邪的入侵打破规律后就不容易恢复了,还会损耗阳气,使得 代谢功能下降、四肢冰凉、肠胃不适、呼吸不畅 等,成为多种疾病的诱因,尤其是在女性群体中,很容易诱发妇科疾病,如: 月经不调、痛经、严重时引发不孕。 体寒的人通常会有 手脚冰凉、腹痛腹泻、腰腿和肩颈酸痛、夜尿增多和腿脚易水肿 等5大特征,这是因为寒气入体后伤到了关节、脾胃和肝肾等部位,如果不及时调理,很容易留下病根,因此一定要重视起来。 在生活中,体寒最常见的类型就是外寒,尤其是在现代饮食方式的影响下,外寒更加普遍,学会如何驱寒就显得格外重要,这4种方法分享给您! 首先,日常要做好 保暖措施 ,穿衣服要考虑到环境因素,秋冬时节从头到脚做好保暖工作,穿厚衣服。洗澡后擦干身体,吹干头发再入睡,闲暇时注意揉压腹部,给腹部“保暖”。 其次,饮食要以 温热食物 为主,饮品多以温开水和温热饮品为主,食物也要选择热食,尽量避免冰冷的食物,尤其是秋冬时节,一定不必要为了一时口欲贪凉。 第三要平时 多晒太阳 ,受寒后可以喝 姜汤驱寒 ,如果寒症严重可以考虑 艾灸驱寒 ,不过涉及到疾病还是要前往正规医院接受治疗,痊愈后再考虑保养措施。 最后要计划 规律性的运动 ,运动是增强体内气血活动的最佳方式,也是提升人体活力的重要途径,一般每周3-5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60分钟即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正如那句“百病由寒起”,寒邪对身体的影响不容小觑,人们对体寒要加以重视,学会驱寒保暖,留住阳气,用行动维护自身的 健康 !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身体受寒有哪些症状
身体寒气重的15个表现
身体有以下症状或特征,代表体内有寒湿:
*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 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 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 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 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 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 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 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 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 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 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 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 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 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 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人体不同程度或部位排出的寒气,会形成不同的症状。因此,大致上可以就症状和寒气的原因分为身体背后经络寒气、身体前面经络寒气的排出和肺脏寒气的排出三大类。
体寒的身体,会出现什么症状?
女性体寒的症状有哪些?无数人都存在身体虚弱体寒的毛病,体寒容易出现痛经和不孕不育的问题,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有体寒的症状就要及时调理,那么女性体寒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我来为您介绍。一、女性体寒的症状有哪些?1、轻度体寒症状怕冷,手脚冰凉。容易感冒,感冒恢复期长。生理期经痛严重,腹部有吹追赶。面色暗淡,无血色。易疲劳,关节部位易酸痛。睡眠质量差,睡眠浅。2、中度体寒症状口腔内易发炎,易长口疮。容易便秘、经常觉得肚子胀。生理期紊乱,天冷后易延期或量少。皮肤干燥易干裂。脚后跟易干裂,脚部血液循环差。爱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3、重度体寒症状尿频尿液不易排出。下半身水肿严重。睡一夜手脚都仍冰冷。起床时手脚发麻。经常感到疲倦、四肢发酸,没有精神。经常感到胃胀气。4、胃寒害怕吃太辣的:胃寒的人经常出现那样的体会:气温一转冷,温度降低,胃就痛,或伴随拉肚子。平常害怕吃冷食、凉拌菜等寒性食品类,即便有时候吃点新鲜水果,也会出现胃疼的症状,一摸肚子,觉得冰凉凉,喝一杯开水后就觉得很多了。胃寒的具体发病原因是由饮食结构欠佳,如饮食搭配不控制、常常吃冷食或冰冷的食材造成。再再加上日常生活快节奏,压力太大,更易造成肠胃病。5、一降温就手脚冰凉: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一种“闭症”,所谓“闭”就是不通、受到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肝脉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肾脏阳气不足、肢体冷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二、女性体寒怎么调理?1、脚怕冷可以用一个水桶里面装入热水+米酒+姜片(热水和米酒的比例是1∶1的比例)泡脚。在看电视或下班休息后使用,可以改善。2、养成每天饮用3—5杯生姜红茶的习惯,身体越来越热,肌肤越来越光滑。3、产于南方的水果往往比北方的水果更寒,也更容易造成体寒。比如:香蕉与苹果相比,香蕉更容易令身体感到寒冷。所以,体寒者应在选择水果时,以北方水果为好。4、如果进食过多,肠胃活动就会减慢,而血液的大半会在肠胃中滞留。腹部的集中温热就会导致手脚的寒冷。所以,进食是以八分饱为佳。5、要控制水分。多余的水分不仅会吸走身体的热量,还会使肾脏机能低下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而过剩的水分也会成为下半身肥胖的原因。6、盐分可以温热身体,适当地摄取盐分具有调整血液循环的效果。但盐分也不可摄取过多,否则,对健康有所影响。7、适当减少压力,因为压力过大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血管收缩。血管一收缩血液循环就受阻。如不改善血液循环不通畅的情况的话,最终全身的血液循环都不能顺利进行,从而使体温低下。8、多运动,因为运动不但可以舒缓筋骨,也有利于血管的收缩和扩张。不必勉强去做激烈运动,就只是站起来伸伸懒腰,动动腿去倒杯茶,让肌肉活动起来。9、不能洗冷水澡。体质偏寒的女性,就算天气多么炎热也不能洗冷水澡,经常洗冷水澡的话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腹痛,经期不正常等现象。热水澡有助于血液流通。10、多喝热水,少喝冰水、冷饮、雪糕之类的东西。喝热水对女性来说绝对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可以帮助女性抵御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