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患有甲型肝炎应该怎么做?
在孕早期合并甲型肝炎的,最好中止妊娠,做人工流产,避免使病情加重。如果肝炎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大多数学者主张积极治疗,不宜终止妊娠,因为此时引产比较困难,而且使用引产药物、麻醉、手术以及手术过程中发生感染等,都会加重肝脏的损害。如果治疗效果不好,病情加重,为挽救孕妇生命必须考虑终止妊娠。肝炎孕妇分娩时,由于疲劳、出血、手术等等,会增加肝脏负担,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急性肝坏死,最后由于出血、肝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所以,在妊娠晚期如合并肝炎时,要加强对肝脏保护,防止产程延长,预防出血和感染,并要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为嗜肝RNA病毒属。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约过一周后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粪便排毒能维持1-2周。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咽部和扁桃体可能是HAV肝外繁殖的部位。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1.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但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2.传播途径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发病率高。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3.易感性与免疫力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感,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孕妇在怀孕第九个月患乙型肝炎该怎么办?
乙型肝炎不同于甲型肝炎,因带有乙肝病毒不发病的患者都是乙肝的传染源,所以乙肝的发病率要比甲肝的发病率高出许多倍,妊娠期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并不少见。乙肝病毒有三种抗原——表面抗原、e抗原及核心抗原。前两种可在血清中测出,而核心抗原不能直接测出,只能靠相应的抗体即核心抗体来检测。与抗原相应的抗体为表面抗体、e抗体及核心抗体。目前常用的乙肝五项检测指标就是上述的两个抗原及三个抗体。抗原阳性,特别e抗原阳性,表示病毒在体内存在并复制,在各种体液,如血液、汗液、唾液、精液、乳汁中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孕妇与胎儿之间的传播主要也是通过胎儿接触到孕妇的血、粘液、羊水而被感染。与甲型肝炎一样,乙型肝炎急性期有病毒性肝炎的症状,但黄疸多不明显,肝功能受损害,血清转氨酶升高,肝功能不正常,此时如怀孕,可加重肝脏的损害,使肝炎病情恶化,因此急性期或慢性期出现肝硬化、肝癌时不适合怀孕,一旦怀孕应在早期做人工流产。如果有明显临床表现,但抗原尤其e抗原阳性,肝功能不正常者也应积极治疗。肝功能正常,最好等抗原转阴,出现抗体后再怀孕。如果妊娠中、晚期发现乙肝抗原阳性者,要密切注意肝功能变化情况,包括转氨酶、血浆蛋白、胆红素等的变化,还要注意监护肝脏受损情况。如肝功能表示肝损害明显,应及时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