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赏析

时间:2024-12-07 00:43:51编辑:阿星

深度解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的意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的意思,从字面上看很简单,说的就是:花儿落去了无可奈何,燕子归来了似曾相识。仔细琢磨、梳理这两句的含义,并不那么简单,里面蕴含着对人生与时光的感叹和哲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于《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作者是我国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晏殊。他创作的这首词的背景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首词?这是学懂这句词最起码的一个方面了。
晏殊是神童。十四岁入仕,年少进入府;被提拔为枢密副使;因违旨意而“获罪外贬”,知宣州,改知应天府;不久,“再入中枢”,官至宰相。可以说他的仕途,政治生涯,虽有坎坷,还是比较顺利的。他病故后,宋仁宗还赐其谥号:“元献”,并用篆体在碑文写下:“旧学之碑”四个字。
晏殊写《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词,是在他显官要职时创作的。平时,他经常在诗酒对唱之风月和悠闲自得之吟咏中度过,在这些诗词唱赋中,往往会流露出文人的思想空虚,精神不振,对逝去的年华,迟暮落寞的感伤和叹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诗词,就是晏殊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
我们大体了解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者创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我们再结合这两句词的前后句,就能更加领悟这两句词的含义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接上面的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是落日,“西下”是指落日向着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是什么时候回来。这是描绘了一幅风景秀丽的,夕阳西下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面对着这幅即将逝去的美景,所发出由衷的感叹:这幅夕阳西下的景色,什么时候能回来?“几时回”这句的下句,紧接着转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几时回”的感慨,使作者产生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渴盼之情。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应上句“夕阳西下几时回”再恰当不过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对应上句“夕阳西下几时回”中的“夕阳西下”。夕阳下山了,那幅夕阳红的美景被时光淹没了;花儿落去了,那幅百花争艳的靓丽景色不见了。这里的夕阳指的人,上了岁数的人,同时,也是指自己,“几时回”是夕阳人所发出的渴盼的呐喊。紧接上句,下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直接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无奈的伤感。这种感伤会一直陪伴着自己,无奈下去吗?难道没有一点儿希望吗?
“似曾相识燕归来”回答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中疑问。燕子归来了,这幅生动的画面“似曾相识”。是啊,每年的“燕归来”,就是在告诉人们,春天的时光始终来去匆匆,年复一年。这是作者从伤春中解脱出来的真实写照,从花落去的无可奈何,到看到了燕归来的似曾相识,暗喻了春天,对春的向往与珍重的深情。
接下句的结尾句“小园香径独徘徊”,把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作者在小小花园里的窄小的径道上,独自穿梭着徘徊着,是激动?感慨?追索?感悟?还是在思索这其中的人生与时光的哲理?时光就是这样悄然离去再来,但是,人的生命时光是有限的,逝去了不能再来。这是在思索:要珍惜时光,感受时光,用时光来书写自己美好的人生,这才是人生最有益的价值。
综上所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词,是通过“花落去”和“燕归来”最具特征的具体事物,自然景观的细节,深化了上片“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意境,达到了更高更阔的境界,也许,这就是人们心目中所有的,笔底下却无的一种“诗意”的深度。人,就像“花落去”“燕归来”,年复一年,从年少,青年,中年,逐渐地到衰老,直到死亡,不停地在轮回,这就是人生、时光的哲理。
总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作者伤感人生,慨叹时光的名句。是珍惜人生与时光的经典词语。


请深度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描写的是季节是春天,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晏殊《浣溪沙》解释 要解释字词和全文,是“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注释]
①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典酒一杯”.②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晏台”一本作“池台”.③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译文]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词谱]
浣溪沙 原唐孝坊曲名,本为舞曲.“沙”又写作“纱”.又称《小庭花》ⅰ堵捍骸贰A碛幸惶逦迨帧X曝曝破狡截曝疲ㄔ希截曝破狡截曝疲ㄔ希F截曝疲破狡剑曝曝破狡截曝疲ㄔ希q胴曝破狡截曝疲ㄈ肷希截曝破狡截曝疲ㄈ肷希F狡截曝曝破狡剑截曝破狡截曝疲ㄈ肷希?
[简要评析]
晏殊是北宋时期的太平宰相,他的词风属冯延已一路,有名的只是赋“闲愁”者也.这首词是写诗人在黄昏时分,手握一杯酒,听家姬歌唱 新词,感叹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小燕子重临故地,一年的时光又过去了,不由得大为伤感和惆怅.他踏着落满香花的小径在院子里独个儿徘徊,无计排遣.他踏着落满香花的小径在院子里独个儿徘徊,无计排遣.这首词的情调正可用两个字来概括:惆怅.精华就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属对工巧自不待言,更主要的是容量大,概括力强,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此词短小明白,触景感怀,意蕴虚涵,抒发了暮春的惆怅与深思.词人眼中天气、亭台、夕阳,与去年今日一样,时间与景物的复回中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时间之消逝.全词以动态的景象、声音,反衬闲静的境界与心情.词人感受细腻,笔调婉雅,在一片闲静气氛中浮现出淡淡的寂寥与哀愁.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章事兼枢密使.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出自: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作者:晏殊朝代:宋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翻译: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扩展资料: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上阙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下阙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是什么意思?

眼前花落委地,令人无可奈何。忽见燕子翩飞,似曾相识,原是去年旧燕,今又归来。余香溢满幽径,只能在这个小园子里独自徘徊 ,黯然伤神。原文:浣溪沙(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译文: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作品鉴赏: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作者简介: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什么意思

意思是: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原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宋代〕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留恋。作品介绍: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什么意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思是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浣溪沙【这句话的出处是】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句话的原文为】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篇文章翻译是这样的】填一曲新词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留恋。【这里有一些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词汇,单独解释给大家看】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这个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上阕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作者边听边饮,这现境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么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下阕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词中无意间描写的现象,往往含有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上一篇:佳能 ixus 210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