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后晓声

时间:2024-12-07 19:04:04编辑:阿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什么意思?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弹过千百个曲调的人才能懂得音乐,看过千百口宝剑的人才能懂得武器。汉语词语,这句话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拓展资料: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汉语词语,出处《文心雕龙》。形容掌握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懂得如何识别剑器。《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环渊)《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每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在有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诠赋》等篇较重要;在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主要的精华所在。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什么意思?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掌握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懂得如何识别剑器。此句是刘勰关于提高欣赏者艺术修养的一种比喻说法,他认为,诗文欣赏者也必须有高度的艺术修养,才能真正欣赏作品,而对于作品的鉴赏力是后天培养、逐渐累积的。原文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出自《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八篇原文三,论述如何进行文学批评,是刘勰批评论方面比较集中的一个专篇。《知音》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相当全面地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特点、方法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并涉及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关系和文学欣赏等问题。但这些问题本篇都讲的比较简略,还须联系全书有关论述,才能全面理解刘勰的文学批评观点。刘勰的批评实践,基本上是贯彻了他在本篇提出的主张的。因此,根据本篇所论,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刘勰是怎样评论古代作家作品的。注释1 操:持,即操作、实践的意思。晓:明白。桓谭《新论·琴道》:“成少伯工吹竽,见安昌侯张子夏鼓瑟,谓曰:‘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以为知音。’”(《全后汉文》卷十五)2 观千剑:桓谭《新论·道赋》:“扬子云工于赋,王君大习兵器,余欲从二子学,子云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全后汉文》卷十五)3 圆:周遍,全面。照:察看,理解。象:方法。4 务:必须,博观:《事类》:“将赡才力,务在博见。”《奏启》:“博见足以穷理。”5 乔岳:高山。形:显著,这里指看清。培塿(pǒulǒu剖上篓):小土山。6 酌:斟酌。沧:沧海。畎浍(quǎnkuài犬快):田间小沟。7 衡:秤。8 位:安排,处理。体:体裁。9 置:安放。10 通:指继承方面。变:指创新方面。11 奇:指不正常的表现方式。正:指正常的表现方式。12 事:主要指作品中所用的典故。13 宫商:指平仄,古人常以五音配四声。14 术:方法。赏析针对“知多偏好,人莫圆该”的主观原因,刘勰提出了加强批评者的修养的主张: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有了演奏各种乐曲的实践经验的人,才懂得音乐;观看过多数刀剑的人,才懂得武器。因此,刘勰认为掌握全面评论作品的方法,是必须进行广泛的观察。因为看过大山的人就更了解小山,研究过沧海的人就更懂得小沟。这样,只要排除掉个人的偏见,就可以对作品作出公平而准确的评价了。所以,加强批评者的修养,提高其鉴赏能力,这是做好文学批评的根本条件。一个文学批评者,在见多识广,提高鉴别能力之后,可能会开阔其视野,突破其原来的狭小天地,因而减少或改变一些偏见。但自古以来真正做到“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的评论家,确也是“千载其一乎”。在阶级社会中,绝对公平的评论家是没有的,即使是刘勰自己的评论,也往往对“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有明显的偏爱。

上一篇:最寒冷的冬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