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戈尔的资料?
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 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由于是父母最小的儿子,拉宾德拉纳特被家人亲呢地叫做“拉比”,成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钟爱的孩子,但大家对他并不溺爱。小拉比在加尔各答先后进过四所学校,虽然他对这四所学校都不喜欢,但他在长兄和姐姐的监督下受到良好的教育。 泰戈尔在文学方面的修养首先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孟加拉学院。但是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扳的学校生活,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习课程。他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从13岁起就开始写诗,诗中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绪。 13岁以后,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
泰戈尔的资料简介
泰戈尔是一位非常杰出的伟大人物,他曾经创作了《飞鸟集》等许多著名的作品,不仅在诗歌方面有着伟大的成就,而且还写过许多剧本和小说,是个非常优秀的诗人、文学家。作为一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泰戈尔一生的经历都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泰戈尔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泰戈尔的资料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 民族主义 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泰戈尔的生平简介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他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成为柴明达地主。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在当时积极赞成孟加拉的启蒙运动,支持社会改革。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颇有研究,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富有民族主义倾向,由于与社会上的传统习俗格格不入,被习惯势力视为没有种姓的外化之人。他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是家中员小的一个。就是在这个家庭,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出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 传统 文化 与 西方文化 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因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由于是父母最小的儿子,拉宾德拉纳特被家人亲呢地叫做“拉比”,成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钟爱的孩子,但大家对他并不溺爱。小拉比在加尔各答先后进过四所学校,虽然他对这四所学校都不喜欢,但他在长兄和姐姐的监督下受到良好的 教育 。
泰戈尔在文学方面的修养首先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孟加拉学院。但是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扳的学校生活,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习课程。他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广泛阅读。他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从十三岁起就开始写诗,诗中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绪。
1878年,他遵照父兄的竞愿赴英国 留学 ,最初学习 法律 .但他不喜欢法律,于是转入伦敦 大学学习 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884年,他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的佃户。他在这里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观察祖国故土和 自然 。1901年,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后来发展成为有名的 国际 大学。
1905年以后,民族运动进入高潮时期,孟加拉人民和全印度的人民都起来反对孟加拉分裂的 决定 ,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毅然投身于这个运动,充满激情的爱国营人义愤填庸,写出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但是,没有多久,泰戈尔就同运动的其他领袖们发生了 意见 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所谓“直接行动”。他主张多做“建设性的”工作,比如到农村去发展自己的工业,消灭贫困与愚昧等等.但部分群众不接受他的意见,由于失望,他便退出运动。从此以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他过着远离现实斗争的迟隐生活,埋头于文学创作。 ·
1915年,他结识了甘地。这是印度 历史 上两位巨人的会面。他同印度国大党早就有联系,还出席过国大党的代表大会。但是,他同国大党的关系始终是若即若离的。他同甘地,有很真挚的私人友谊。但是,他对甘地的一些做法并不赞同。这两个非凡的人物并不试图掩盖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同时从道义上和在社会活动中,他们总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1916年,泰戈尔来到日本,他对日本这样充满生机的一个新兴国家,颇多感慨。后来他从日本又到了美国,以:“国家主义”为题,作了许多 报告 .他谴责东方和西方的“国家主义”。他对美国一向没有好感,那里的民族歧视使他深恶痛绝。美国的报纸和侦探机关从舆论上和行动上也常常给他添些麻烦。他以后几次访问英国,都是不畅快的。1929年,他访问了加拿大之后到了美国,又遭到美国移民官员扣留和盘问。
1919年,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了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非常气愤,挺身而出,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信给印度总督,提出抗议,并声明放弃英国国王给他的“爵士”称号。
1924年,他访问了中国。他从年幼时起就向往这个古老而富饶的东方大国,并且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处境,写文怒斥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贸易。这次访问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
1930年,泰戈尔访问了年轻的 社会主义 国家苏联.他在那里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他极为振奋,兴之所至,写成了歌颂苏联的《俄罗斯书简》一书。虽然他对社会主义不能充分了解,但是他向往这个崭新社会,想把这个神奇的世界搬到印度人民中间去。他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向往始终如一,在80岁生日述怀的文章中,还特别强调和赞扬苏联的成就.别人的攻击并没有影响他心目中苏联的美好形象。
1934年,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泰戈尔立即严厉谴责。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反对共和国政府的叛乱,他站在共和国政府一边,明确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的倒行逆施。1938年,德国法西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写信给在那儿的朋友,表示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关怀和声援。1939年,德国法西斯悍然发动世界大战,他又应欧洲朋友之道,撰文怒斥德国“领袖”的不义行径。泰戈尔一贯痛恨法西斯。但是对被欺压的弱小民族,他则表示无限同情。特别是对中国,他更是始终抱有好感与希望。他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真正的忠实的朋友。
1941年8月6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人世,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葬。
泰戈尔的社会评价
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尔因《吉檀迦利》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得奖之前,瑞典科学院是经过一番争论的。当时瑞典诗人瓦尔纳-冯·海登斯塔姆大力推荐:“我读了这些诗歌,深受感动。我不记得过去二十多年我是否读过如此优美的抒情诗歌,我从中真不知道得到多么久远的享受,仿佛我正在饮着一股清凉而新鲜的泉水。在它们的每一思想和感情所显示的炽热和爱的纯洁性中,心灵的清澈,风格的优美和自然的激情,所有这一切都水乳交融,揭示出一种完整的、深刻的、罕见的精神美。他的作品没有争执、尖锐的东西,没有伪善、高傲或低卑。如果任何时候诗人能够拥有这些品质,那么他就有权得到诺贝尔奖金。他就是这位泰戈尔诗人。”泰戈尔获奖时,冰岛小说家拉克斯奈斯才十五岁,这位到了一九五五年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追述当年泰戈尔的影响道:“这个奇异的、细腻的和遥远的声音立即进入了我年轻的精神耳朵的深处。从那时起,我时时刻刻在自己心灵的深处体会它的存在。
吉尔伯特·默里教授是泰戈尔生前的朋友,他年过九十时还给《死亡之翼》的英译本写了个“前言”。教授在“前言”中追忆当年《吉檀迦利》、《新月集》等震动西欧诗坛的盛况,称赞泰戈尔“是个真正的诗人,而且是个新型的诗人,他能使东方和西方的想象互相理解。他的天才是抒情的”。
周恩来:“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至今中国人民还以惦念的心情回忆着1924年泰戈尔对中国的访问。
蒋介石:“耆贤不作,声委无闻,东方文明,丧失木铎,引望南邻,无任悼念。”
国际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是歌颂自然的诗人,也是改革现实的健将;是东方精神的号兵,也是国际主义的旗手;是印度的儿子,也是亚洲文化的卫士、世界文明的前驱;他曾为印度不合作运动而忿怒,他曾为中国反侵略战争而呐喊,他曾为东方兄弟的命运而忧思,他曾为西方朋友的学术而奔驰!”
沈雁冰:“一个人格洁白的诗人”,“一个怜悯弱者,同情于被压迫人们的诗人”,“一个鼓励爱国精神,激起印度青年反抗英国帝国主义的诗人”。
沃尔特惠特曼 的英文诗《自由》?
英文诗《自由》的作者并非沃尔特惠特曼。惠特曼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惠特曼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Free Verse),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泰戈尔的诗:Freedom 《自由》。英文版本部分内容:Freedom from fear is the freedom,I claim for you my motherland!Freedom from the burden of the ages, bending your head,breaking your back, blinding your eyes to the beckoning call of the future.中文翻译:摆脱恐惧是我向您、我的祖国所要索取的自由!不顾年龄的限制,弯下你的头,折断你的背, 望穿了你的眼睛,呼唤着令人心动的将来。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生于纽约州长岛,他是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
泰戈尔诗集
泰戈尔诗集摘抄:
#心是尖锐的,不是宽博的,它执着在每一点上,却并不活动。
#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兽类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着的,但是,人类却兼有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与空中的音乐。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
#妇人在家里料理家事的时候,你的手足歌唱着,正如山间的溪水歌唱着在小石中流过。
#绿树长到了我的窗前,仿佛是暗哑的大地发出的渴望的声音。
#生命从世界得到资产,爱情使他得到价值。
#我的心把她的波浪在世界的海岸上冲激着,以热泪在上边写着她的题记:“我爱你。”
#“海水呀,你说什么?” “是永恒的疑问。”
“天空呀,你回答的话是什么?” “是永恒的沉默”。
#她的热切的脸,如夜雨似的,搅扰着我的梦魂。
#为了寻求神你必须拥抱万物“------泰戈尔《人生的亲证》”
泰戈尔诗集
一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一〇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二十 幸福的花枝 在命运的神的手里 寻觅着要付与完全的人二四 向日葵对那些未见过白莲的人 承认他们是最好的朋友 白莲出水了 向日葵低下头了 她亭亭的傲骨 分别了自己三二 玫瑰花的剌 是攀摘的人的嗔恨 是她自己的慰乐三四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地底下细小的泥沙三六 阳光穿进石隙里 和极小的刺果说 “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 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 坚固的盘石 裂成两半了三八 井栏上 听潺潺山下的河流—— 料峭的天风 吹着头发 天边——地上 一回头又添了几颗光明 是星儿 还是灯儿四八 弱小的草呵! 骄傲些吧 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五五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六九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洽的风 强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七七 小盘石呵! 坚固些罢 准备着前后相催的波浪!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说 少顾念我罢 我的朋友! 让我自己安静着 开放着 你们的爱 是我的烦扰一二五 蜜蜂 是能溶化的作家 从百花里吸出不同的香计来 酿成他独创的甜蜜一二七 流星 飞走天空 可能有一秒时的凝望 然而这一瞥的光明 已长久遗留在人的心怀里一三一 大海呵! 那一颗星没有光 那一朵花没有香 那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一三六 风雨后—— 花儿的芬劳过去了 花儿的颜色过去了 果儿沉默的在枝上悬着 花的价值 要因着果儿而定了!一三八 夏之夜 凉风起了! 襟上兰花气息 绕到梦魂深处一四九 无月的中秋夜 是怎样的耐人寻味呢! 隔着层云 隐着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