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菩萨是哪四个
四大菩萨是指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1、文殊菩萨又称法王子,是大智慧的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右手持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狮子。2、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是大慈悲的象征。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3、普贤菩萨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4、地藏菩萨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四大菩萨代表的意义1、地藏菩萨代表孝顺、恭敬,地藏菩萨所表示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无论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从孝亲尊师做起。2、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3、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善巧,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绝对不是迷惑颠倒,感情用事。如果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处,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实的功德。4、普贤菩萨代表应用、实践,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能够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其中,这叫做普贤菩萨。
四大菩萨是哪四个
1、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2、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3、德行圆满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不可思议。4、地藏菩萨地藏菩萨盖于阴阳之间,在阴广度幽冥世界离开黑暗苦楚,在阳广度人间 疾苦。而自己发愿度尽众生而后成佛(有一种说法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可见度众愿望无有穷尽。
佛教四大菩萨是哪几个?
四大菩萨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这就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中国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萨之中,使至理成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迹;在智、悲、行、愿之中,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代表。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观音菩萨在现实娑婆世界救苦救难的品格,使其成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的灾变与人间社会祸难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永远的信仰希冀。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里称八大菩萨为: 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 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经。 1、观世音菩萨,玄藏三藏又译作观自在菩萨。唐宁以来,民间信仰的有三十三变化观音。密宗造像有六观音、七观音等变化。六观音是十一面观音、不空罗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和准提观音。另外加上圣观音,称为七观音。观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体变化的观音中,特别受欢迎喜爱的是白衣观音。 2、弥勒菩萨,又称为慈氏、无能胜等。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后得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授记为菩萨。他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所谓补处,是此菩萨可弥补佛陀位置的意思。弥勒菩萨在民间的形象是袒露大腹的和尚,笑容可掬;但在胎藏界的形像是,左手当胸,手掌张开,右手执莲花,所戴宝冠中有宝塔,塔中现舍利;在金刚界的形像是,右手大拇指、食指、小指均竖立,中指与无名指弯曲置胸前,左手放在膝上。 3、虚空藏菩萨,为藏福德于虚无限境界之意,表示气福可以无限生产和分配的可能性。在胎藏界曼荼罗中,虚空藏菩萨是虚空藏院的主尊。东密虚空藏菩萨求闻持聪明法观想本尊形像,菩萨全身为金色,相貌庄严,头戴五佛宝冠,在莲花上半跏坐,容颜妙而怡喜悦,左手执白色莲花,花上有如意宝珠,发出黄色光芒,右手结与愿印,五指垂下,将手掌向外。 4、金刚手菩萨,即金刚萨埵,又称秘密主,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与‘烦恼即菩提之妙理’。此名称于密教中,所指有四:(一)指密教传法之第二祖。(二)为金刚界曼荼罗中,金刚部院三十七尊之一。(三)为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中,十七尊中之主尊。(四)为胎藏界曼荼罗金刚部院‘大智金刚部’之主尊。 5、普贤菩萨,是骑白象行愿的菩萨。印度古语的普贤称“三曼多拔陀罗”,密宗亦称普贤为善摄金刚、真如金刚、如意金刚,还视为金刚萨埵同体。在雕像上,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驾狮子侍佛之左。据说普贤菩萨掌管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萨则掌管诸佛的智德与证德。一般把普贤菩萨视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贤单独造像通常骑六牙之白象,头戴五佛冠,形如满月童子。 6、文殊师利菩萨。他生于印度舍卫国,后跟释迦牟尼佛出家,常随侍释尊左右,帮助释尊化号。“ 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称之为吉祥金刚、般若金刚。文殊菩萨司理智慧,与普贤菩萨相对。文殊的图像一般为骑狮像,顶结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有梵箧,右手执金刚剑。此外造像还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不同。 7、除盖障菩萨。其德行为消除所有一切烦恼之障碍,为胎藏界曼荼除盖障院之中尊,也是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一。 8、地藏菩萨。密宗又称之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或金刚幢,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为地藏。在释迦佛入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萨自誓必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众生不度,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的雕像大多数是僧侣袈裟打扮,左手拿着宝珠,右手拿锡杖。
佛教菩萨有哪几个?
菩萨有8个,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王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1、文殊菩萨生于印度舍卫国,后跟释迦牟尼佛出家,常随侍释尊左右,帮助释尊弘法。“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称之为吉祥金刚、般若金刚。文殊菩萨司理智慧,与普贤菩萨相对。文殊的图像一般为骑狮像,顶结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有梵箧,右手执金刚剑。此外造像还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有不同。2、普贤菩萨梵语的普贤称“三曼多拔陀罗”,密宗亦称普贤为善摄金刚、真如金刚、如意金刚。在雕像上,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驾狮子侍佛之左。据说普贤菩萨掌管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萨则掌管诸佛的智德与证德。一般把普贤菩萨视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贤单独造像通常骑六牙之白象,头戴五佛冠,形如满月童子。3、观世音菩萨玄奘三藏又译作观自在菩萨。唐宋以来,民间信仰的有三十三变化观音。密宗造像有六观音、七观音等变化。观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体变化的观音中,特别受欢迎、喜爱的是白衣观音。4、金刚手菩萨因手执金刚杵,常侍卫于佛,故称之为金刚手菩萨,具有除恶降魔的广大神力,与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合称“三族姓尊”,分别代表诸佛“力量、慈悲、智慧”三种特质,也是“八大菩萨”(观世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之一。5、虚空藏菩萨为福德之宝藏如同虚空无限之意。在胎藏界曼荼罗中,虚空藏菩萨是虚空藏院的主尊。东密求闻持聪明法观想虚空藏菩萨本尊形象,菩萨全身为金色,相貌庄严,头戴五佛宝冠,在莲花上半跏坐,容颜美妙而喜悦,左手执白色莲花,花上有如意宝珠,发出黄色光芒,右手结与愿印:五指下垂,手掌向外。6、地藏王菩萨因发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愿,密宗又称之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或金刚幢,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为地藏。在释迦佛入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萨肩负着救度六道众生的重大使命。地藏菩萨现出家菩萨像,其雕像为僧侣打扮,左手擎宝珠,右手持锡杖。7、弥勒菩萨中国一些寺庙中供奉的笑口常开弥勒像,依据的是五代时的契此和尚。因传说其人是弥勒的化身,所以后人广塑造像供奉。弥勒信仰在古代中国民间有广泛的影响,分为上生信仰和下生信仰两支,宣扬弥勒菩萨以“与乐”和学识广博著称。另外,弥勒作为人名也被认为是古印度瑜伽行派的始祖,据传《瑜伽师地论》等经典为其所说。8、除盖障菩萨根据佛经记载,除盖障菩萨的修行历史异常悠久,其弘化功绩不胜枚举。而这位大菩萨代表的清除盖障、消灾免难也是当今世人之急需,毫无疑问,虔诚礼敬这位大菩萨,认真践履谨言慎行、清心寡欲的功夫,逐步减少自己修行道路上的障碍,乃是离苦得乐、趋向菩提的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