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尚志

时间:2024-12-10 04:13:37编辑:阿星

平壤之战,明朝打的日本几乎全军覆没

平壤之战,明朝打的日本几乎全军覆没平壤围城之战,充分展现了火器在战场上的优势,日军凭借火枪打败了朝鲜,而明军又通过火炮完全碾压日本的火枪,赢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明帝国疆域辽阔,眼界宽广,不缺训练有素的弓箭手,以及当时科技的发展,选择的大炮是历史必然。日本地狭人稠,士兵缺乏训练,资源短缺等原因,进而选择了火枪,这都是当时国情决定的。公元16世纪后期,日本各地的割据势力陆续臣服于丰臣秀吉,全国获得了统一。美国一位战略家曾经说过:“日本这个民族所有的想象力都来自于对大陆的渴望”,统一日本显然不是丰臣秀吉的征战的终点。他的目标是通过朝鲜征服中国,甚至坐镇宁波征服天竺。1591年丰臣秀吉出动大军进攻朝鲜,出动的日本军队大部分都是步兵,装备有日本刀、长矛和火绳枪(日本称为铁炮)。早在1543年,日军就引进了葡萄牙的火枪,最初日本只是从欧洲人手中购买火枪,但随后日本人就掌握了核心技术,开始自己制造甚至改造火枪,其火枪性能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时朝鲜的领议政(相当于中国的丞相)柳成龙评价日本火枪:“其致远之力,命中之巧,倍于(朝鲜)弓矢…来如风雷,其不能当必矣”。1593年2月8日,明朝大军围攻日军占领的平壤城,日军在城墙上做了很多射击孔,发挥自己火枪的威力,明军第一次攻城伤亡很大。但很快,明军重炮部队来了,史书记载明军用将军炮(120门)与虎蹲炮(20门)等火炮猛轰平壤城。根据史料记载,明军将军炮“一发决血衢三里,草枯数年”,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能从中体会到明军重炮的威力。“顷刻间爆炸声震天,焰烟蔽空,…日方粮库,弹药库悉中炮燃烧,兵营工事相继被毁”铁炮在真正的大炮面前犹如螳臂当车,不堪一击,很快明军就攻入了平壤,明军和日军开始了惨烈的巷战。此时日军火枪威力小的弱点暴露了出来。明军副将李如柏头盔被日军火枪击中,但是因为“盔中棉厚”,李如柏只受了点小伤,蓟镇参将吴惟忠则是胸口中弹,但仍能“犹奋呼督战”,战后吴惟忠升任任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明朝的枪客观讲,是比同时代西方要落后的,也逊色于小日本;但明朝的大口径炮属于世界一流水平,虽说也是仿制的。只不过到了清朝统治者重视骑射,刀枪弓矢等仍然是用兵作战中的主要武器。同时,火枪火炮也在统一中国、平定叛乱和巩固边防等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前期,火器制造技术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如康熙年间在宫内造办处、景山和铁匠营设立炮厂,所制枪炮专供皇室和满八旗之用,还专门建立了装备鸟枪、火炮的火器营,按理说清朝并没有忘记发展军事力量,为什么还是败给了洋人呢?

平壤之战:明军剿灭日军的荣耀之战

平壤之战:明军剿灭日军的荣耀之战16世纪末,丰臣秀吉通过强硬的势力,将日本其他势力逐个击破,让日本走向了统一。但丰臣秀吉对于日本的统一并不满足,他想占领朝鲜之后,在击垮中国,整体目标就是扩张自己在大陆中的势力。1591年,丰臣秀吉开始了他的侵略。日本先是成功将朝鲜突破,并且占领了朝鲜的大部分城池。因为当时的朝鲜并没有强有力的武器,而日本则是依靠铁炮和长矛。其中,在1543年的时候,日本就派专门的人去葡萄牙等地区购买火枪,之后再进行学习。经过三到四年的学习之后,日本掌握了火枪的制作方法以及要领,之后重新编排,制造了属于自己的火枪。而日本制造的火枪威力远远的高于葡萄牙所制造的。正是凭借这样的武器,日本才将朝鲜攻破。攻破朝鲜之后,日本将魔爪伸向了中国,而当时的中国正由明朝所统领。之后,日军凭借着火枪,将明朝的平壤城攻占了下来。在1593年的时候,明朝召集兵马向平壤城进发,到了平壤城之后,发现城墙上有很多射击孔,明军认为日本是做做样子,并没有多大的实力。结果,明军在攻占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并且尝到了日本火枪的威力。随后,明军统领就派人将重炮呈上来,想让日本尝一下火炮盛宴。据史书记载,当时明军一共挪用了140们火炮,开始对平壤城进行狂轰乱炸。凭借威力巨大的火炮,明军成功的攻入了平壤城,双方开始了巷战。虽说,日本的火枪给予了朝鲜重大打击,但那全都是建立在火药充足的情况下,若是想要打死一名士兵的话,一枪是很难搞定的。而明军在和日军交战的时候,日军的火枪击穿明军的官帽,仅仅是受了一点轻伤。可以说,日军的火枪在明军看来并不是很强大。虽说明军在火枪方面不如日军,但在火炮以及单打独斗方面,日军远远不是明军的对手。最后,明军几乎将日军剿灭殆尽。明军的火炮在世界中是十分强硬的,虽说,明军的火炮是引进西方国家的,但经过明朝的改造,成功拥有了自己的火炮部队。而清朝的统治者仅仅是重视刀枪和弓箭,对于火炮并不是多么的看重。仅仅是在一些大型战争中,进行运动。当然,说一点都不用也不现实,在清军统一中原的过程中,就使用了大量的火枪和火炮。在清朝建立之初,皇帝则是命令火器制造厂对明朝的火枪火炮进行改造,而制造出来的火枪火炮确实要比明朝强上很多。而在康熙时期,为了发展火炮,专门设立了炮厂,以此来推动火炮的发展。

古代一个将军能对抗多少士兵?

古代一个将军能对抗多少士兵?有网友问:古代一个将军能带多少兵打仗?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明末第一勇将刘戈在《评剧》中记载:“敌舞大刀,奔溃。”在萨尔浒之战的最后时刻,明史记载刘翔双臂受伤,被箭射伤。他的脸被削掉了,他冲向左右,砍杀了几十个八旗。明末将军曹文诏在《明史》中记载:“赵文左右跳跃,一手杀死数十人,转身数里”。少年黄德功参军,征战辽东,两剑得银赏50元。后来,他参加了灭张之战,并与黄德恭杀死了第三只鹞子张的第一勇者。黄德功虽然脸上受了伤,但越打越兴奋,他连续追击张部队十多天。每次出征,我都喜欢用铁鞭打仗,手腕上都沾着血。罗尚志明参军,跟随李到半岛抗击日军。在碧铁岭,日军处处埋伏,李的家丁被日军打死打伤。在危机时刻。罗尚志身披重甲,挟着李,一手杀出重围。在女真陈_部作战的努尔哈赤,用4支骑兵攻击对手800骑兵,打死20多人。对尼康外兰,努尔哈赤射8人,杀1人。孟巧芳,孙守明军队的一名将军,曹文诏的下属,清军总督伏击了孙守芳。最后孙守芳用铁鞭打死了数百名对手,最后筋疲力尽而死。清军将领鳌拜,在晋松会战中,随吉尔二郎抗击明军洪承畴军,鳌拜担任突击队队长5次,突袭明军大营5次,攻占明军大营5次,立一等功。南明勇将胡一清当时记载:“尤擅马杈,腋下挟两杈,景洪龙庭飞三十步外,中厚甲,皆于洞窟,追夺杈,屡投夺杈。每次他中圈套,都有几十个人理所当然。”甘慧,郑成功第一位勇敢的将军,英勇地赢得了三军。南京之战失利,躲在房子里,被清军围困。杀了几十个人,最后被打伤被捕。他说:“作为一名将军,我杀了成千上万的人。”你可以死了,杀了它。"最后一个是吴三桂,明朝有记载:“三桂,自少,为边关将军,勇于用兵。每次敌大,都是他一马当先,勒死鲁一人行。”不要被电视剧误导。将军是普通人,有时甚至不如普通士兵。古代将军分为儒将和武将。儒家将领靠运筹帷幄赢得千里之外的军事人才,而不是来自前线的武力。比如周瑜,韩信,就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将领,儒家将领。如果叫他们去跟一个五大三粗的普通士兵打,他们甚至有可能被打趴在地。另一个是武将。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将领,比如项羽的迎客灯。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军事天赋和娴熟的战斗技能,这赋予了他们冲锋陷阵的能力。但基本上古代的将军都不会轻易离开军队。将军作为军队的领导核心,往往起着指挥和协调军队的作用。而且在古代,没有高音喇叭。如果正面战斗具有挑衅性,不仅要近,还要大声,还要承担被全世界瑞士突袭者从背后射杀的危险。电视剧里看到的准备上阵挑衅的将军,一般都是低级武官,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将军。决定一个士兵武力值的因素其实有几个,一个是自身素质,一个是训练,一个是装备,还有然后就是设备的问题。因为武将身体素质好,可以驾驭较重的盔甲和武器。好的盔甲防御能力强,刀枪箭不易受外伤;好的武器更有杀伤力。例如,秦琼的武器是双锏。这种武器虽然钝,没有刃,但是不怕卷刃,打几百个人也不会变成锯子。普通士兵只能拿制式武器,不占便宜。接下来就是看战斗经验了!一个好的军事指挥官是久经沙场的。他们比普通士兵更有经验。这些经验在千变万化的格斗场尤其明显。所以一般来说,战斗的时候,先锋官的武力值会最强。全副武装的时候,赢100个普通标兵是没问题的!比如像吕布赵云那样,千军万马都能够突破重围逃走。


上一篇:立秋是几月几号2021年几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