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苏-35战斗机的隐身性能怎么样?
隐身措施目前,苏霍伊公司已经公布了苏-35多用途战斗机的图片,从中可以看出它并没有采用三翼面布局,这是与苏-27M战斗机之间的最大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虑到提高隐身性能的需要。基于当年的设计背景,苏-27战斗机并未考虑采用隐身技术。随着美国F一22A战斗机的正式装备,苏-27系列战斗机固有缺陷更加突出。战斗机从第四代跨越到第五代,具备隐身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苏-27M战斗机所采用的三翼面布局似乎显得不合时宜,其鸭翼作为一个重要的气动翼面,成为了雷达反射的一个主要部分。于是,保持苏-27战斗机原有的常规布局成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隐身途径。多年前,俄罗斯科学院电磁理论和应用研究所从事隐身技术的研究人员就开始积极地寻求各种隐身技术,试图将苏-27M战斗机的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降低一个数量级,从而使敌机雷达对其探测距离减少一半。2003年10月,研究人员在英国伦敦召开的一次有关隐身技术的会议上,介绍了所取得的一部分进展。由此可以断定,苏霍伊设计局在宣传苏-35战斗机时,强调其采用了隐身技术绝非空穴来风,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切实可行。通常,苏-27M战斗机进气道是一个强烈的反射源,雷达波通过进气道直接在压气机叶片表面产生强烈的反射波。为此,研究人员研制出不同厚度的铁磁吸波材料,分别喷涂于进气道和压气机叶片的表面,可以将进气道产生的雷达波反射降低10~15dB。而且,这种涂层不会影响进气流量,不会影响防冰系统的正常工作,可以承受高速气流的冲击,耐受200癈高温。苏-27M战斗机的另一个雷达波强反射源是座舱,主要是由于座舱内的座椅、各种显示仪表和操纵杆等都采用了大量金属部件。为此,ITAE隐身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新的加工工艺,可以将等离子体有效地沉积到座舱盖的聚合物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内部,从而把电磁波屏蔽在座舱外,同时又不会影响太阳光的透入。此外,ITAE研究人员正在发展的一些技术,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苏-35战斗机的雷达天线所反射的电磁波。一种方法是采用具有“开关”功能的雷达罩,即在内部喷涂上一层含镉的硫化物或硅化物的半导体材料薄膜,能在可见光照射下改变自身的导电特性,从而改变电磁波的反射。但是,目前还未解决薄膜的工业生产技术。另一种方法是在雷达天线前面放置一个频率选择屏,起到窄带射频滤波器的作用,只允许通过自身雷达的频率,但势必会牺牲一部分自身雷达的探测性能。此外,ITAE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在雷达天线前面放置一个低温等离子屏,其工作原理与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一样。
苏-35战斗机配备新式导弹
苏-35战斗机配备新式导弹通常,俄罗斯战斗机挂载的空空导弹型号为R-73系列格斗空空导弹、R27系列和R-77中距空空导弹;新研发的R-37M也装备了米格-31截击机,这是一种大型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据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纪念第929国家飞行测试中心成立100周年视频显示,苏-35战斗机也进行了该导弹的发射试验。相比较R27系列和R-77中距空空导弹,R-37M(也称为RVV-BD或产品620)的个头很大,其长度约为4.1米,弹径0.38米,翼展0.72米,发射重量约510公斤,战斗部重量约60公斤。AIM-54“不死鸟”曾经是美国射程最远的空空导弹,其射程约为184公里,但它在2004年已全面退役。美国现役性能最强、射程最远的是AIM-120C中距空空导弹,但其射程只有100公里。因此,在该领域,美国已落后俄罗斯。R-37M远程空空导弹配备了双模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复合制导系统由惯性+卫星导航+主动雷达组成。通常,R-37M远程空空导弹主要用来打击对手大型空中高价值装备,比如预警机、加油机、战场侦察/指挥机以及类似的特种军机。苏-35战斗机在配备这款导弹后,能显著提升远程制空作战能力。据悉,R-37M远程空空导弹在进行改进,其突出特点就是将射程提高至300公里,这将对战场态势感知,尤其是弹载导航与末制导系统是个考验。还有,改进型还针对电子战能力进行了增强,即便是对手做出电磁干扰和压制,该弹也能牢牢锁定直至击中目标。
俄罗斯苏-35战斗机主要性能参数有哪些?
苏-35系苏-27的又一改型,在其基础上增强了攻防装备、动力装置,改装了可动鸭翼和空中加油管。苏-35于1994年首次试飞,于1996年开始装备部队,由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设计制造。苏-35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可以做难度极大的“钩子机动”。机载乘员1人。动力装置为2台LyulkaAL-31FM补燃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37.2千牛。该机翼展15.16米,机长22.18米,机高6.84米。空重18400千克,最大航程4000千米,空中加油后航程超过6500千米;升限18000米。最大平飞速度为2500千米/小时。主要武器装备为1台GSh-30-130毫米机炮,配备150发炮弹,该机有11个外挂点,可挂载R-27B/T/TM、R-73R红外/激光制导空空导弹,R-73RM、R-77、KS-172等空空导弹,Kh-25ML/MP,Kh-29、Kh-31反坦克导弹,Kh-29V反雷达导弹等。苏-35装备了NO-11M脉冲多普勒机鼻雷达、NO-14后视雷达以及MAI(光导传感器并完善了空中防御设备。俄罗斯亦在考虑给苏-35加装与苏-37相似的矢量推进器。
俄罗斯苏-35战斗机
俄罗斯苏-35战斗机苏-35战斗机苏-35战斗机是俄罗斯研制的一款重型战斗机,具有航程远和多用途的特点。该机与苏-27战斗机具有同血统的设计和相似的性能特征。相比苏-27、苏-30和苏-33,苏-35拥有更大的机翼和发动机,其机鼻也更大。新的鼻锥中有被动式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和其他最高科技的航电系统升级,包含数位线传飞控和可以往后方发射导弹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导弹。其雷达平均输出在5~20kW之间。为了降低机身重量,该机更多地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铝锂合金。二维向量推力系统也是首次于苏-35上测试,这项技术是基于早期苏-27的研发成果衍生而成的。新的2D向量推力引擎称为117S,是为了替换现有AL-35或AL31-F发动机而研发。基本参数:服役时间: 未服役生产数量: 不详机长: 22.2米最大航程: 4000千米机高: 6.43米最大速度: 2450千米/小时翼展: 15.15米最大升限: 18000米空重: 175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340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