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达

时间:2024-12-11 02:59:37编辑:阿星

杨剑达的介绍

杨剑达,梅州籍远征军老兵,16岁参加中国远征军,1973年坚持中国国籍,终生未加入缅甸籍。73年前,梅州人杨剑达坐小船离开家乡,辗转到了印度,参加中国驻印军远征缅甸。战争胜利后,他滞留当地,一留就是67年。2011年8月29日中午1时许,流落缅甸密支那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杨剑达,终于抵达云南腾冲猴桥口岸,全体边防官兵在“向抗战英雄敬礼”的命令下,用最庄严的仪式,欢迎这位90岁的老兵回家。

杨剑达的相关内容

唱《松花江上》 老兵泪流满面让更多素未谋面的人知道杨剑达的,正是那段他唱《松花江上》的视频。今年3月以来,云南卫视、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的节目多次播放过这一片段。镜头中,身在缅甸密支那的杨剑达,脸上布满老年斑,声音已经沙哑,眼眶发红,却仍能清晰地唱出那首从“九·一八”后就广为传诵的《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我那无尽的宝藏,流浪……”唱到末句“爹娘啊,什么时候”,老人戛然而止,身体发颤。当时在场的孙春龙说,那句“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他最后实在已经没办法再唱出来了”。1944年,就是唱着这首歌,入编驻印远征军的杨剑达,和50多名怀着保家卫国志向的华侨青年,投奔了“十万青年十万军”的远征军。杨剑达没想到,仗打完了,他们却回不来了。遥望家乡的漫长岁月里,和爹娘相聚最终成了再无可能补救的遗憾。异域的岁月,杨剑达常常唱起《松花江上》。他说,他留给儿子的,只有这首歌了。●期待远征军老兵渴望认同与尊重杨剑达80岁的弟弟,这次也从兰州赶到深圳,同留在梅州的妹妹,人到老年的三兄妹终于团聚。2005年,杨剑达曾与兰州军区的弟弟见过一面。他弟弟是抗美援朝老兵,加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兄弟拥抱的时候,杨剑达感到,“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情仇结束了。”在密支那,还有杨剑达的一些战友不愿回来,因为没有人能够回答他们:当初作为抗战英雄被送往战场,如今是以什么身份回来?长期和老兵打交道的孙春龙,深深了解他们的纠结:他们需要认同和尊重。发起“老兵回家”活动后,每一位在孙春龙帮助下归国的老人,都收获了迟到的掌声。每当在边防官兵的热烈欢迎中入境,他们总是情绪激动,和杨剑达一样,坚持回敬军礼。杨剑达的回家之行得到了众多人的援助。孙春龙在微博张贴杨剑达回程的费用,仅1小时,9项费用就被网友全部认捐。返缅甸的费用也将通过微博募集。家乡人民为归来的游子奉上了深情厚谊。深圳“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自费组织接待,安排老人在粤行程,并将杨剑达在广州的38师战友梁振奋、柯愈金、陆家昌接到深圳相见。9月3日,杨剑达将携两儿一女回梅州认祖归宗。尽管最后仍要返回缅甸,居住了67年的异域已经成为第二代的故乡,但是在杨剑达自己的家乡,亲人们仍保持着73年前他离开时的房间摆设,期盼他归来。

澳门是如何回归祖国

1986年11月,当时的我国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对葡萄牙进行了访问,双方仍未就中国收回澳门的具体时间问题达成协议。周南结束访葡时在机场对记者表示:“在20世纪末之前完成港澳回归祖国大业,是中国人民的意愿,也是中国政府的决心。”当年12月3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时更明确指出:“在2000年以前收回澳门,是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十亿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立场和愿望,任何关于2000年以后交还澳门的主张都是不能接受的。”
中国政府强烈要求在本世纪末收回澳门的立场,使得葡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交回澳门的时间。1987年1月,葡萄牙召开最高国务会议专门讨论此事。会议认为,保持和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澳门的稳定与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同意于1999年12月31日将澳门交回中国。中方对葡方的决定表示欢迎,但同时表示,这个日期离2000年太近了,许多事情不好处理,并建议提前到1999年12月20日。1987年3月7日,葡总统苏亚雷斯再次主持召开最高国务会议,接受了中方的建议。


上一篇:威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