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特科·姆拉迪奇的女儿自杀
姆拉迪奇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军校毕业后,他成为南联盟的一名陆军少尉。1991年,南联盟开始解体,姆拉迪奇在乱世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战争成就了他,也毁了他。1992年,波黑战争打响,姆拉迪奇主导了围攻萨拉热窝之战,封锁近4年,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封锁记录。随后,他凭借战功成为波黑塞族的总司令。在1992年到1995年的波黑战争中,攻占了70%以上的波黑版图。姆拉迪奇与战士们同吃同住,也以高标准要求他的部下。“我绝不命令士兵后退,即使只剩下我一个人。因为我知道失败的往往是那些后退的军队。”但令姆拉迪奇真正开始疯狂屠戮的一个重要导火索,却是女儿的自杀。“许多人认为他疯了。”姆拉迪奇手下的一位化名为“乔万”的指挥官表示,姆拉迪奇用要求手下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如果他们做俯卧撑,他也做俯卧撑。”姆拉迪奇的这种品质令塞族人对他十分钦佩。但安娜死后,姆拉迪奇变了。女儿安娜最为父亲疼爱,但因长期以来受外界传媒负面消息的影响,她一直较为抑郁。1994年3月,年仅23岁、正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医学院学习的安娜,突然自杀。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安娜选择结束生命,她选择了最具戏剧性的方式——用父亲最爱的枪杀死自己。接近姆拉迪奇的人表示,正是安娜的死,把姆拉迪奇推进了疯狂的深渊。“姆拉迪奇的生命有两个阶段——安娜死之前和之后。”乔万说,他虽然指挥着千军万马,但他的心和精神都破碎了,“他从未恢复过来。他变成了一个亡命之徒。”就在安娜自杀一年之后,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发生了。
拉特科·姆拉迪奇的首次出庭
当地时间2011年6月3日,荷兰海牙,在逃亡了十余年后,前波黑塞族部队司令姆拉迪奇终于在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出庭。对自己受到的种族灭绝、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等11项指控,姆拉迪奇一概予以否认。 姆拉迪奇1995年被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通缉,但直至上月26日才在塞尔维亚被逮捕。3日是他被捕后首次出庭参加听证会。当天上午10时左右,69岁的姆拉迪奇头戴一顶灰色军帽出现在法庭上。他身穿灰色条文外套,系着领带。落座后,姆拉迪奇摘下帽子,露出近乎秃顶的脑袋。听证会开始后,两名警卫分别挽着他一条胳膊,支撑着他。现场照片显示,姆拉迪奇还给周围的人行了一个军礼。“全世界都知道我是谁。我是拉特科·姆拉迪奇将军。”当法官要求确认姓名时,姆拉迪奇如此“傲慢”地回答。当天的庭审法官是奥利,她宣读了38页起诉概要和11项指控,包括姆拉迪奇涉嫌在1992年至1995年波黑战争期间犯有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等。奥利说,姆拉迪奇将有30天的时间来考虑如何进行回应。 当起诉书中指控姆拉迪奇在波黑战争期间指挥屠杀了8000名穆斯林男性时,姆拉迪奇一直摇着头。姆拉迪奇说,自己病得很厉害,处境很糟糕。他愤怒地说,自己不愿意听到法官说出的任何一个有关“那些指控”的词或句子。“这些荒谬的字眼,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去研读,和我的律师商量。”姆拉迪奇表示。当法官问及是否愿意进入认罪程序,姆拉迪奇说,他不想回应这些“可憎指控”和“荒谬措辞”。“我(在波黑战争中)保护过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如今,我正捍卫自己,”他说,“我只想说,我想活着看到自己获得自由。”在法庭上,姆拉迪奇一边嘴唇耷拉,说话语声含糊,很有可能中过风。他大部分时间专注地聆听,偶尔点头或摆动手指。庭审中,他还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争取到10分钟与律师私下讨论,主要集中在他的健康问题上。据称,姆拉迪奇可能身患淋巴瘤。 根据程序,奥利宣布将于30天后继续传讯姆拉迪奇,届时姆拉迪奇将就自己所受的11项指控进行辩护。听证会最后,姆拉迪奇告诉法庭,自己被捕以来,受到了“公平和尊重”的对待,但有一项请求,“我不希望有人扶着我走路,好像我是个盲人一样。”
(四)萨拉热窝围城战,现代战争时间长的战役
三 转机
1993年春天,塞族军队攻占了市区北面的丘陵地带,仅仅留下萨拉热窝机场附近3000米宽的地带作为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缓冲。
萨拉热窝距离弹尽粮绝只有一步之遥了。
此时,一个名叫帕夫洛夫的穆族军官想起了冷战时期,为了防备苏联入侵而开凿的巴特米尔隧道,他提议重启这个隧道并且加以延伸,以使弹药补给和援军能够进入城内。
守城的穆族将军佐拉克接受建议,并秘密召集两位工程师和亲信军官着手实施。
这项计划极为机密,就连当时的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格维奇都不知道。
1993年7月30日晚21时,巴特米尔隧道终于通到了萨拉热窝机场下方,从两端来的穆族工兵高兴的握手,自此塞族军队再也无法切断萨拉热窝与外界的联系了,他们曾经多次强攻试图多下这条隧道,但终未如愿。
从波黑战争一开始,塞族人针对平民的杀害、强奸等恶性犯罪行为就已经在东部波斯尼亚蔓延开来,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南人民军的影子,他们向塞族武装移交武器,或者干脆直接下场指挥。
1992年5月,联合国、北约、欧共体,宣布对波黑塞族和南联盟实施全面制裁,在波黑上空设立禁飞区,为被塞族武装包围的穆族平民设立“安全区”。
捷克共和国总统哈维尔是第一个意识到波黑战争并非局部冲突那么简单,他认为整场战争威胁的是整个欧洲的安全,事关欧洲的命运,因此呼吁欧共体和美国来干预这场战争。
渐渐地整个欧洲都在为发生在波黑的杀戮,为萨拉热窝被围困四年而感到羞耻,那些肆意炮击市区、以射杀孩子取乐的人,是整个欧洲的耻辱。
越来越大的公众压力迫使欧共体、北约面临选择。
1994年,2月,北约各成员国开始派遣军用飞机在联合国划定的禁飞区执行任务,并且给波黑塞族当局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其从萨拉热窝周边撤走所有重型武器。
2月15日,萨马兰奇来到了萨拉热窝,慰问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
2月下旬,北约飞机在禁飞区上空击落4架塞族飞机。
4月,波黑政府军发动春季攻势,试图收复失地,打通各个交通要道,旋即遭到塞族军队猛烈反击,并且围困了“安全区”格拉日代,攻打驻守当地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北约迅速作出反应,对格拉日代的塞族军队阵地进行了首次大规模轰炸,遏制了塞族的进攻势头。
8月,南联盟在波黑塞族武装拒绝接受美、俄、英、法、德五国提出到和平协议后,宣布与之断绝一切关系。
至此,波黑塞族武装陷入孤立无援之地,二同时美国和北约却开始了对波黑穆克联邦的武器支援,塞族的军事优势受到了削弱。
其实在北约内部,对打击塞族武装是有分歧的,比如法国自十九世纪起就是亲近塞尔维亚的,但是在1994年11月发生了一起塞族武装扣押英法维和部队当人质的事件,这种做法彻底惹恼了法国政府及其民众,就这样,塞尔维亚人在西欧最后一个支持者也失去了。
但是毕竟,有人质在对方手里,英法反对继续空袭塞族武装,美国不得已在前总统卡特的斡旋下,穆族和塞族达成停火协议,从1995年1月1日起停战四个月。
1995年3月,还没到日子,塞族人就急不可耐地撕毁停火协议,波黑战事再起。
7月,塞族人攻占了一个“安全区”,斯雷布雷尼察,他们终于在欧洲干出了那件震惊世界的大屠杀。
当时的斯雷布雷尼察还有两万名未来得及逃走的穆族平民,在7月11日至22日间,塞族军人对这些穆斯林居民展开了二战以后欧洲规模最大的种族灭绝。
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非常像南京大屠杀,是零散的,发生在很多片地区的。在一些民族混居的村庄,塞族人会在他们的穆斯林邻居的家门口做上标记,然后塞族军人就会进入房屋将年龄在14岁以上的男性从家中带走;在全是穆斯林的村庄,手续就简单得多。
但是带走的人下场都是一样的,被杀。
最早的屠杀目击者,应该是驻扎在斯雷布雷尼察东部,波托恰里村的一名荷兰维和部队军官,他看到两名塞族士兵从圈禁地不断带出身穿平民服装的穆斯林,并枪击其头部,其行为持续了一个下午。
(一)萨拉热窝围城战,现代战争时间长的战役
萨拉热窝围城战役,是波斯尼亚战争的一部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都萨拉热窝从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遭到南斯拉夫人民军与塞族共和国陆军围困。
萨拉热窝围城战役时间超过斯大林格勒战役三倍,比列宁格勒战役还要长一年之久,是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役。
1991年9月3日,马其顿共和国宣布独立,国内没有爆发战争。之所以如此好运,最大的原因在于人口,这个国家独立的时候总共有200万人,马其顿人约占69%,阿尔巴尼亚人占18%,另外有7%的土耳其人,1.5%的吉普赛人,而塞尔维亚人只占了1.8%。
由于没有太多的塞族人口,马其顿的独立没有遭到南斯拉夫的反对,更没有爆发战争。
在前南各个国家爆发的内战中,有一个显著的现象,那就是塞族人越多,引发内战的可能性,战争的惨烈程度就越大。
比如塞族人口同样很少的斯洛文尼亚,只经历了十天的低烈度战争;塞族人口占12.2%的克罗地亚,战争时间就相对长一些。
而塞族人占比达到31%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内战时间最长、最惨烈、最血腥。
其实由此就已经可以看出来,前南内战的本质根本不是什么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它是大塞尔维亚主义者试图分裂别国领土,不惜用武力来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的种族战争、扩张战争。
作为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分,波黑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边界,是依据历史因素划分的,它的西部、南部、北部边界是1739年-1878年之间奥地利帝国与土耳其帝国的边界,东部则是1878-1918年间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王国的边界,西部毗邻克罗地亚的达马尔提亚,这条边界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历史最悠久、最固定的边界之一。
在波黑,是完全无法通过民族来划分行政区域的,因为这个国家民族很多,而且分布十分混杂。在1990年,波黑有45%的穆族,31%的塞族和17%的克族,另外还有捷克人、斯洛伐克人、黑山人、土耳其人和阿尔巴尼亚人。
1991年6月,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相继宣布独立,波黑境内的穆族和克族也寻求独立,遭到了塞族的反对。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已经独立的前提下,塞族人反对独立的实质,就是让整个波黑并入塞尔维亚,从而形成一个“大塞尔维亚”。
1991年10月,波黑议会中的塞族代表宣布脱离萨拉热窝,另成立“波黑塞尔维亚人国民议会”,至此,三族在波黑的联合执政正式终结了。
1992年1月9日,波黑塞族成立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塞族共和国”,并于当年2月28日正式宣布“独立”,日后大名鼎鼎卡拉季奇,成为了首任总统,首都定在萨拉热窝,但是因为对萨拉热窝没有控制力,所以实际首府在班亚卢卡,此地也是塞族人最大的聚集地区。
克族针锋相对成立了“黑塞哥维纳波斯尼亚克族共和国”,首府定在黑塞哥维纳的莫斯塔尔,但是实际上在格鲁德。
在1992年2月29日,也就是塞族共和国独立的第二天,波黑共和国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塞族人抵制投票,但是参加投票的总人数占有效人口的67%,超过了三分之二,投票结果为99.43%的人赞成独立。
3月5日,波黑议会宣布履行1974年南斯拉夫宪法中赋予的脱离权条款,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正式独立了。
4月7日,波黑的独立得到了欧共体和美国的承认。
(查阅了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