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月楼的历史渊源
1982年,绵阳市中区开始得月楼招待所的审批、立项工作,1983年开始动工修建。眼看着楼房一天天建起来,可给这栋高6层、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大楼取什么名字?恰巧这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喜剧故事片《小小得月楼》在大江南北火热放映。该片讲述的是苏州“得月楼”团支书带着青年要在旅游点开“小小得月楼”,得月楼经理对青年办店不放心,由此开展了一场饶有风趣的斗争,最终青年人的干劲让小小得月楼的生意如日中天。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有人说:“我们修建这栋大楼不就是为了开招待所吗?不如把它命名为得月楼如何?”这一提议得到很多参与给大楼命名人士的赞同。正因如此,才有了得月楼宾馆、得月楼市场。
得月楼的主要特色
得月楼名师荟萃,技术力量雄厚,传承苏帮菜点,注重精益求精,讲究色、香、味、形,保持原汁原味,常年供应品种达三百多种,并配有春、夏、秋、冬四季时令菜点飨客。名菜名点有:松鼠鳜鱼、得月童鸡、西施玩月、蜜汁火方、虫草甫里鸭、碧螺虾仁、枣泥拉糕、苏式船点等 。特别擅长制作明代流传下来的船菜船点、吴中第一宴。
得月楼的介绍
蜚声海内外的苏州“得月楼”创建于明嘉靖年间,位于苏州虎丘半塘野芳浜口,为盛苹州太守所筑,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明代戏曲作家张凤翼赠诗“得月楼”云:“七里长堤列画屏,楼台隐约柳条青,山公入座参差见,水调行歌断续听,隔岸飞花游骑拥,到门沽酒客船停,我来常作山公醉,一卧垆头未肯醒”。野芳浜,俗称冶坊浜,位于半塘桥和普济桥之间,同虎丘隔河相望,山水交融,景色优美,从张凤翼的诗中,便可以想象早在四百多年前,得月楼就已经盛极一时,蜚声吴中了。沧海桑田,古时的得月楼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改朝换代,或经移址和湮灭,只成为历史上的一笔记载,直至清代乾隆年间,仍有不少文人墨客题诗赞美“得月楼”。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得月楼用膳,因其菜味道极为鲜美,赐名“天下第一食府”。
得月楼在哪里
云南丽江。得月楼始建于大清光绪二年(1876年)1963年重修。得月楼为三重檐钻尖顶楼阁式建筑,基座呈八角形,高约4米。通高20米,阔深皆三间。二、三层施作如意斗拱,一层四角有擎檐柱支撑角梁,翘角翼然。彩绘缤纷,缕雕传神。得月楼四面临水,悬有“得月楼”匾额及正面两副楹联为郭沫若先生亲笔。 云南丽江。得月楼始建于大清光绪二年(1876年)1963年重修。得月楼为三重檐钻尖顶楼阁式建筑,基座呈八角形,高约4米。通高20米,阔深皆三间。二、三层施作如意斗拱,一层四角有擎檐柱支撑角梁,翘角翼然。彩绘缤纷,缕雕传神。得月楼四面临水,悬有“得月楼”匾额及正面两副楹联为郭沫若先生亲笔。其中一联是集毛泽东诗词而成,曰: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另一联为郭老亲自撰写,曰: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得月楼在哪里
苏州虎丘半塘野芳浜口。“得月楼”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明代戏曲作家张凤翼赠诗“得月楼”云:“七里长堤列画屏,楼台隐约柳条青,山公入座参差见,水调行歌断续听,隔岸飞花游骑拥,到门沽酒客船停,我来常作山公醉,一卧垆头未肯醒”。野芳浜,俗称冶坊浜,位于半塘桥和普济桥之间,同虎丘隔河相望,山水交融,景色优美,从张凤翼的诗中,便可以想象早在四百多年前,得月楼就已经盛极一时,蜚声吴中了。沧海桑田,古时的得月楼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改朝换代,或经移址和湮灭,只成为历史上的一笔记载,直至清代乾隆年间,仍有不少文人墨客题诗赞美“得月楼”。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得月楼用膳,因其菜味道极为鲜美,赐名“天下第一食府”。所获荣誉得月楼1993年被国内贸易部首批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并先后获得中华餐饮名店、全国十佳酒家、国家特级酒家、全国绿色餐饮企业、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苏州市十强餐饮企业、苏州市建设健康城市先进单位、苏州市卫生A级单位、苏州市价格信用单位AA级、苏州市诚信单位等几十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