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鸟类有哪些?
常见鸟类有:麻雀、斑鸠、鸽子、喜鹊、燕子、画眉鸟、云雀、乌鸦、黄鹂、鹌鹑、白头翁、布谷鸟、画眉鸟等等。1、麻雀:雀科麻雀属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初级飞羽9枚,外侧飞羽的淡色羽缘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在飞翔时尤见明显。2、燕子:燕子学名家燕,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3、鸽子:世界各地广泛饲养,鸽是鸽形目鸠鸽科数百种鸟类的统称。鸽属是鸠鸽科的一属,俗称鸽子;包括各种小型中型和大型的鸽子,其中有我们今天常见的鸽子,即原鸽。4、画眉鸟:是雀形目画眉科的鸟类。全长约23厘米。全身大部棕褐色。头顶至上背具黑褐色的纵纹,眼圈白色并向后延伸成狭窄的眉纹。栖息于山丘的灌丛和村落附近的灌丛或竹林中,机敏而胆怯,常在林下的草丛中觅食,不善作远距离飞翔。5、云雀:体型及羽色略似麻雀,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背部花褐色和浅黄色,胸腹部白色至深棕色。外尾羽白色,尾巴棕色。后脑勺具羽冠,适应于地栖生活,腿、脚强健有力,后趾具1长而直的爪;跗跖后缘具盾状鳞;以植物种子、昆虫等为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雄鸟鸣啭洪亮动听,是鸣禽中少数能在飞行中歌唱的鸟类之一。
常见鸟类有哪些
常见鸟类有哪些 常见鸟类有哪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这些疑问的产生会让人们继续去探索。自然界中有很多种鸟,这些鸟的分类也不同。下文分享常见鸟类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常见鸟类有哪些1 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陆禽、猛禽、鸣禽六大类。其中比较常见的鸟类有麻雀、戴胜、灰喜鹊、乌鸦、燕子、画眉鸟、啄木鸟、鹰、猫头鹰、翠鸟、斑鸠、鸽子、白头翁、布谷鸟(也有叫杜鹃、子规)。 虽然鸟类的品种繁多,但是不少鸟类却是濒临灭绝。比如中国十大珍稀鸟类:黑鹳、朱鹮、丹顶鹤、黄腹角雉、黑颈鹤、白鹤、中华秋沙鸭、赤颈鹤、金雕、褐马鸡。 鸟类在不同季节更换栖息地区,或是从营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从越冬地返回营巢地,这种季节性现象称为迁徙。鸟类因迁徙习性的不同,可分为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迷鸟等几个类型。 鸟类的迁徙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秋季迁徙为离开营巢地区,速度缓慢;春季迁徙由于急于繁殖,速度较快。 鸟的种类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鸟类有麻雀、戴胜、灰喜鹊、乌鸦、燕子、画眉鸟、啄木鸟、鹰、猫头鹰、翠鸟、斑鸠、鸽子、白头翁、布谷鸟(也有叫杜鹃、子规)。 其中喜鹊是鸟纲鸦科的一种鸟类。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养鸟最重要的是饮水用具和水浴缸要每天清洗,因为不干净的环境很容易让鸟儿患病,粪便应及时打扫,食缸也应定期清洁。 鸟是一种很爱清洁的动物,大多数鸟儿都喜欢在下雨的时候沐浴,而养在笼子里的鸟儿也希望得到这种款待,作为主人应该勤帮鸟儿洗澡,满足这种有益的本能要求,每天或隔天洗一次。 常见鸟类有哪些2 我国的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陆禽、猛禽、鸣禽六大类。此六类统称为鸟类的六大生态类群。全世界已发现有超过一万种,中国已有1400多种。虽然鸟类的品种繁多,但是不少鸟类却是濒临灭绝。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中国十大珍稀鸟类吧。 1、黑鹳 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嘴长而粗壮,头、颈、脚部均甚长,嘴和脚红色。 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它的头颈将会伸直。 它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有沿用旧巢的习性。繁殖期4—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 黑鹳大多数是迁徙鸟类,只有在西班牙为留鸟,仅有少数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到非洲西部越冬,此外在南非繁殖的种群也不迁徙,仅在繁殖期后向周围地区扩散游荡。是白俄罗斯的国鸟。 2019年8月,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现身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湿地。 2、朱鹮 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 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 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40天离巢,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唯一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只(2008年)。 3、丹顶鹤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为白色,头顶为鲜红色,喉和颈为黑色,耳至头枕为白色,脚为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为黑色,头顶为红色,其余全为白色; 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都为黑色,其余全为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幼鸟头、颈为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 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 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 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4、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别名角鸡、吐绶鸟,它们的全长约50(雌)~65(雄)厘米。而雄鸟上体栗褐色,满布具黑缘的淡黄色圆斑。头顶黑色,具黑色与栗红色羽冠。飞羽黑褐带棕黄斑。 下体几纯棕黄,因为腹部羽毛呈皮黄色,故名“黄腹角雉”。有翠蓝色及朱红色组成的艳丽肉裙及翠蓝色肉角,于发情时向雌鸟展示。雌鸟通体大都棕褐色,密布黑、棕黄及白色细纹,上体散有黑斑,下体多有白斑。 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浙江,在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亦有分布。食物主要是蕨类植物的果实。截止2013年,中国唯一的黄腹角雉保护地为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黑颈鹤 黑颈鹤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千克。颈、脚甚至长,通体羽毛灰白色,头部、前颈及飞羽黑色,眼先和头顶前方裸露的皮肤呈暗红色,尾羽褐黑色。它的头顶,三级飞羽的羽片分散,当翅闭合时超过初级飞羽。虹膜黄褐色,嘴肉红色,尖端沾黄,腿和脚灰褐色。 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除繁殖期常成对、单只或家族群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活动,特别是冬季在越冬地,常集成数十只的大群。 它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砂粒为食。繁殖于拉达克,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越冬于印度东北部,中国西藏南部、贵州、云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6、白鹤 白鹤是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体长为130—140厘米。站立时通体白色,胸和前额鲜红色,嘴和脚暗红色;飞翔时,翅尖黑色,其余羽毛白色。虹膜棕黄色,嘴、脚暗红色。2龄脚变红色,3龄嘴亦变为红色。 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苔原沼泽和大的湖泊岩边及浅水沼泽地带。常单独、成对和成家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节则常常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特别是在迁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 主要以苦草、眼子菜、苔草、荸荠等植物的茎和块根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叶、嫩芽和少量蚌、螺、软体动物、昆虫、甲壳动物等动物性食物。分布于中国、印度、伊朗、阿富汗和日本等地。 2019年9月28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会,会议表决通过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白鹤为江西省“省鸟”的决定》决定为白鹤为江西省省鸟。 7、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它的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脚红色。雄鸭头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镜;头顶的长羽后伸成双冠状。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 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分布于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河北、长江以南等地,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8、赤颈鹤 赤颈鹤是大型涉禽,共分化为3个亚种。后趾小而高位,不能与前三趾对握,因此不能栖息在树上;全身羽毛大致呈浅灰色,成鸟颈部裸露红色的皮肤。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为黑色,白色而修长的内侧飞羽垂直的覆盖着尾部。 嘴灰绿而脚粉红。栖息于多草的平原、水田、沼泽湿地及森林边缘。以稻谷及水生植物的根、块茎为食,也取食鱼类和蛙类。7—12月份繁殖,筑巢于沼泽地带成团的植物丛中,以水生植物茎、叶筑成。每窝产卵2枚,绿色或粉红白色,具褐色和紫色斑点。雌鸟孵卵,雄鸟守卫,孵卵期30天,由双亲共同照料幼雏。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云南盈江和西双版纳等地。 9、金雕 金雕属于鹰科、真雕属的猛禽。体长76——102厘米,翼展达2、3米,体重2——6、5千克。雌雄同色;未成长时,头、颈黄棕色;两翼飞羽除了最外侧三枚外基部均缀有白色,其余身体部分暗褐色;羽尾灰白色,羽端部黑色;成年鸟翼和尾部均无白色,头顶羽色转为金褐。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盖著。 栖息于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带,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000米以上。一般生活于多山或丘陵地区,特别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筑巢于山壁凸出处。 以其敏捷有力的飞行而著名;以大中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亚寒带和寒带地区。 10、褐马鸡 褐马鸡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体高约60厘米,体长1—1、2米,体重5千克,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尾巴高高竖起。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 褐马鸡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仅见于中国山西、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 1987年调查野生种群仅有数百只,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中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7900只左右。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常见鸟类有哪些3 1、夜鹭 夜鹭是都市中常见的鹭科鸟类之一,因为有夜间活动的习性,故称夜鹭,多栖息于绿地公园等处,常集群筑巢繁衍后代。 2、乌鸫 乌鸫,上海常见鸟类之一,全身黑色,喙为黄色,主要以昆虫为食,善鸣唱。 3、黑尾蜡嘴雀 黑尾蜡嘴雀雌雄异色,雄性头为黑色,雌性头为灰褐色,喜欢集小群,取食植物果实和种子等,强壮的喙便于打开坚硬的外壳。 4、灰喜鹊 灰喜鹊在市区的数量要多于喜鹊,可见于城市公园等处,杂食性。 5、白腰文鸟 白腰文鸟体型小巧,多在芦苇灌木丛等处活动,除繁殖期外喜欢成群觅食,各公园可见。 6、珠颈斑鸠 珠颈斑鸠也是市区常见的鸟类之一,外形和家鸽有些相近,因为它们同是鸽形目的鸟类,叫声也甚为相似,常发出咕咕咕的声音,多在地面取食。 7、黑水鸡 世纪公园的黑水鸡多活动在靠近7号门附近的水域,喜欢在浅水区取食水草等食物,红色的额甲非常醒目。 8、小 小(pì)(tī)可能是市区最常见的水鸟之一,许多公园里面都能看到,它们会突然潜入水中捕捉鱼虾等食物,然后在另外的地方浮出水面,繁殖羽和非繁殖羽有所不同,繁殖季节的羽色更为靓丽。
这个是什么鸟?
这种鸟的学名叫戴胜,属于戴胜科的戴胜属,又名胡索、骚包子、山僧、臭枭、鸡冠鸟、布谷鸟翅等。这种鸟头上有一个花冠,可以像折扇一样开合。它的身体和翅膀上有黑白橙色的图案,整体看起来很漂亮。所以乍一看,大家都很喜欢这种鸟,但是如果你知道它的气味,你就会想远离它。当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看到有人抓到笙鸟,但高兴之余,他立刻惊呆了。因为他身上的味道真的不太友好,就赶紧放了。戴胜的鸟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欧洲、亚洲、非洲都有。这种鸟也是列在以色列的国鸟。这种鸟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但虽然很多人见过这种鸟,但近距离观察过的人不多,能闻到的人就更少了。因为这种鸟比较吓人,属于鸟类中比较害羞的那种,生活和活动的地方都远离人类活动,所以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的习性。这只鸟的嘴非常细长,向下弯曲。有人看到它的长嘴就以为是啄木鸟。其实啄木鸟的嘴要厚很多。戴胜鸟细长的嘴不适合啄木,主要是在土里找昆虫吃。细长的嘴可以挑出并吃掉表面下的昆虫。戴胜平时单独或成对活动,喜欢在地上慢慢走,边走边觅食。受到惊吓时,它会飞到树枝上或飞一段距离后再落地。飞行时,它会波浪式前进。当羽冠张开时,它会像一把扇子,吃惊时,它会立即附在头上。鸣叫时,喉咙和颈部会拉伸隆起,有时还会有舞蹈般的动作。向前走的时候,头会不停的点头。从远处看,真的很漂亮。戴胜鸟虽然很漂亮,但是有一股很臭很怪的味道,这和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分泌物有关系。这些鸟的巢通常是树洞、老房子墙上的洞、石头的裂缝等。由于戴胜鸟的巢比较隐蔽,不通风,巢内的排泄物也没有清理干净,所以这种鸟的气味很难闻。但是很多人说这种鸟可以钻到人的坟里,甚至可以吃里面的尸体,因为它的窝需要设在比较高的位置,所以它很有可能在土堆上做窝,但是一般不会钻到坟里,但是如果坟很浅,它也不是不能钻到里面,但是应该不会吃尸体,因为它生来就是吃活的昆虫的。然而,知道它的人更不愿意接近它,因为它传说中的习惯与坟墓有关。
这个是个什么鸟啊?
这是燕子,小白腰雨燕(学名:Apus affinis)雨燕科雨燕属鸟类,背和尾黑褐色,微带蓝绿色光泽。尾为平尾,中间微凹。腰具白色,羽轴褐色,尾上覆羽暗褐色,具铜色光泽。翼梢较宽阔,呈烟灰褐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和趾黑褐色。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林区、城镇、悬岩和岩石海岛等各类生境中。成群栖息和活动。有时亦与家燕混群飞翔于空中。常成对或成小群在一起营巢繁殖。巢多筑于房屋墙壁、天花板、洞壁和岩壁上。分布于中国、非洲、伊朗、印度、中南半岛和菲律宾。成群栖息和活动。有时亦与家燕混群飞翔于空中。飞翔快速,常在快速振翅飞行一阵之后又伴随着一阵滑翔,二者常交替进行。在傍晚至午夜和清晨会发出比较尖的鸣叫声。其活动范围较广,从村镇附近以至高山密林都见该鸟活动。雨后多见集群飞于溶洞地区上空穿梭飞翔,有时绕圈子动作整齐。配偶期间,雌雄彼此追逐。鸣声特别嘹亮,发出“咝-咝-咝”的叫声。捕捉蚊等膜翅目昆虫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