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怎么读 信的拼音是什么
信的拼音: xìn。 信的笔画 共9画, 信的部首 为亻, 信的汉字结构 为左右结构。 信的解释: ● 信 xìn ㄒㄧㄣˋ ◎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 崇奉:信仰。信徒。 ◎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 ◎ 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 ◎ 同“芯2”。 ◎ 姓。
信的读音
xìn1.诚实;真实。2.凭证。3.信用。4.相信。5.信奉(宗教)。6.信件。7.消息。8.古指传递信件的人。9.引爆爆炸物的导火装置。10.信石的简称。即砒霜。11.副词。①确实;②听凭;随意。shēn1.古同“伸”,舒展开。2.古同“伸”,表白。拓展资料:书信原来是分开说的。书,指的是写出来的文字材料;信同讯,指的是送信的使者。到了六朝,书信二字才合而为一。古代因为书写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写作方式的不同,书信也有许多叫法,如书札、信札、书表、书函、书简、书疏、书牍、尺牍、尺素、帛书等。清代吴曾祺在《文体刍言》中说:“古者书简并称,故书籍之类,可以谓之简。书信之类,亦得谓之简,其与书小异。书则长短并宜,简则零篇寸楮为多。”简本指一种用作书写材料的狭长竹片或木片,有的也称竹片为简,木片为札或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尽管书信有着明了、详细、便宜的优点,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古代书信的传递通过驿站完成,一般的书信10天或半个月才能送到收信人手中,遥远的边疆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所获信息的准确性、高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促成了电话、传真等的出现,可在大众生活中书信仍是通讯联络的主要手段。随着信息产业的革命、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信息的电子邮件。它给人类带来了全新的交往方式。电子邮件综合了信件与电话的优点,既具备电话的快速,又具备信件的准确,同时还有价格低廉的特点,故被大众所广泛接受。如今,QQ、微信等聊天工具使人们的沟通更加便捷、高效。
信,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信的真正含义是,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这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五常”即仁、义、礼、智、信1、“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2、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信的含义和意义
信(拼音:xìn,shēn)含义:言语真实,引申泛指诚实,不欺,又引申指信用,由此引申出确实义和可靠义,又可指消息,讯息。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金文。现代意义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
相关组词:
1、相信:意思是互相信赖,信任。
2、不信:不相信。不诚实;不信实。犹言难道。形容科技发达,人们之间通讯不用写信,也做“言而无信”。
3、信心:确信自己的某种愿望、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4、信用: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
5、自信:指自己相信自己。
“信”的含义是什么?
一、[ xìn ]1、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2、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3、崇奉:~仰。~徒。4、消息:~息。杳无音~。5、函件:~件。~笺。~鸽。~访。6、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7、同“芯2”。8、姓。二、[ shēn ]1、古同“伸”,舒展开。2、古同“伸”,表白。信的相关组词:1、不信[bù xìn] 不相信。2、信用[xìn yòng] 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讲~。丧失~。3、相信[xiāng xìn] 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我~他们的试验一定会成功。4、信心[xìn xīn] 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满怀~。~百倍。5、信封[xìn fēng] 装书信的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