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图书馆的介绍
南开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19年。1927年卢木斋先生捐资兴建了著名 的“木斋图书馆”,1937年毁于日军炮火。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时,成立了联大图书馆。现在的南开大学图书馆老馆建成于1958年;新馆——逸夫楼建成于1990年。此外还有迎水道校区分馆、经济管理学分馆及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创建的南开数学图书馆,总面积达32200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2000余席。
南开大学图书馆怎么样?
我们南开大学的图书馆可是很赞的!图书馆现有藏书300余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74万册,外文图书20多个语种计43.7万册,古籍线装书30万册,中外文现刊近3000余种,馆藏文献以经济、历史、数学、化学等学科最为丰富。设办公室、图书采编部、流通借阅部、期刊部、信息咨询部、古籍特藏部、技术部、数字资源部、文献服务部,以及经济学分馆、迎水道校区分馆,共9部1室及2个分馆,现有工作人员139人,大本以上学历的91人。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引进美国SIRSI公司的UNICORN图书管理系统,图书馆各业务全面实现了计算机集成化管理。拥有服务器10台,数据容量已近8TB,日访问量在3000次以上。实行开架借阅,周开放时间达114小时。同时,拥有284个机座的多功能电子阅览厅,分别设在总馆、校区分馆和经济分馆,可向用户提供网络、光盘等电子信息的检索和咨询服务。
南开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我开八里台校区历史悠久,地标性建筑很多,介绍几个最具代表性的。 1、 迦陵学舍 2015年以我国著名诗词大家、南开大学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的号定名的“迦陵学舍”。 伽陵学舍 是一座四合院式的中式书院,集教学、科研、藏书于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95岁的叶嘉莹先生向南开大学捐献1171万, 累计向南开捐赠3568万元 ,用于支持南开的传统文化研究。 2、伯苓楼 建成于1999年,主体7层,局部9层,为学校教学科研楼。 学校为了纪念南开创办人之一、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而将该楼命名为“伯苓楼”, 是学校比较著名的几座地标建筑之一。 伯苓楼二楼有大礼堂,所以秋招季也经常被用作知名企业的宣讲。 3、主楼 主楼于1963年建成,2003年又经过了整修和翻新。 楼前广场中间巍然挺立的周恩来总理雕像高大而伟岸,是南开大学的象征。 平时主楼的教室也用作上课使用,内部的小礼堂经常用作大型会议、讲座用途。 暑假时候,学校的图书馆、二主楼等都不开放,只有主楼部分教室放开供自习使用,研一的暑假曾经在主楼上过一个多月的自习,教室内学生很多,学习氛围很好。 因为历史比较长,所以可能内部装修有点陈旧,不如二主楼环境好,但是一想到许许多多的前辈学者曾经在这里学习过,感觉浮躁的心也变得沉静下来了~
南开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有木斋图书馆、思源堂、秀山堂、迦陵学舍、主楼。木斋图书馆建成于1928年,由前清学儒卢靖(字木斋)捐建。秀山堂建成于1923年,由天津籍督军李纯(字秀山)出资捐建。思源堂建成于1925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以及河南实业家袁述之先生出资共同捐建。1937年,南开大学校园受到侵华日军炮火轰炸,秀山堂、木斋馆被完全损毁,思源堂局部受损幸而得以保存至今。扩展资料:截至2018年5月,南开大学为“一校三区”形式,即“西有八里台校区,中有津南校区,东有泰达校区”这一互为依托,交相呼应的布局。南开大学泰达校区位于滨海新区塘沽,于2000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学院一期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万平方米,承担南开大学部分理工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任务,设有泰达应用物理研究院、泰达生物技术研究院2个研究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开大学大众网-迎百年校庆南开大学复建三栋历史建筑主体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