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艺术馆的群众艺术馆的发展探索
第一,要紧紧抓住普及与提高到关系。 由群众自发组织形成的文化艺术活动,在经过一定阶段随意性和盲目性的发展与实践过程后,必然会产生一种要求规范和提高到欲望,上档次、够水平,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赏。而提高人民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水平的工作,恰恰是群众艺术馆应发挥的职能作用和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每一位群众艺术馆工作者,要随时把握时代脉搏,主动投身到人民群众自发开展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总结、提高、再普及、再提高。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培训班,培养大批的城乡文化艺术骨干,并由他们把提高了的文化艺术形式和内容再普及下去,以期达到升华和传播宽泛的目的。 第二,要引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走向规范化。 群众艺术工作者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但是这个引导不是强制性的,而是通过理论、技能的启发、疏导,让他们接受正确的文化理念与意识,让他们在一种宽松和谐、具有一定组织和规模的形式下开展活动。我们要切实发挥群众艺术馆的特殊作用,把他们组织起来,利用节假日或某个阶段、某个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或文艺演出,送文化下乡、进社区、进企业等,而且要坚持常年,这样一来既规范了群众文化活动,提高了参与人员的文化素质和队伍建设,又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为当地的人民群众提高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还树立了群众艺术馆在群文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第三,发挥群众艺术馆的特殊地位。 开展办学育人。群众艺术馆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主阵地,是在人民群众中传播先进文化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引导人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活动的特殊单位。这里人才济济,舞蹈、美术、声乐、器乐、作曲、配器、曲艺,各类人才齐备。 如果我们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辅导活动的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与积极性,开办各类培训班,教学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文化艺术骨干人才,尤其是后备人才,随着人才培养的增多,一批批骨干人才的成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社会文化将会呈现出一个人才众多、活动宽泛、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非常可喜的局面。 第四,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群众艺术馆应当根据这一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定条件,顺势而上,及时与各企业进行接触,了解他们在想什么,要什么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支持,以企业的名义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大赛,吸收企业的广告资金,补充工作经费之不足,在取得效益的同时,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补充自身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每个群众艺术馆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总之,我们的群众艺术馆工作,需要不断认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文化需求,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改进工作方法,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在社会不断变革的新形势下,取得不断的进步,成为社会文化工作的基石。
群众艺术馆的工作内容
群众艺术馆的工作不同于社会娱乐场所的商业行为,商业行为的价值取向是以赢利为目的。而群众艺术馆则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意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职责,任务则是辅导、创作、组织、和演出,群众艺术馆员要即当辅导员、演员,又是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因此,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和传递先进、积极健康、爱国有益的文化活动与意识,抵制一切不健康的娱乐行为,引导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向更高、更积极、更健康、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1)搜集、整理民间艺术遗产和辅导群众业余艺术创作,以发扬民族的民间的艺术优秀传统,充分发挥群众的艺术创造才能。(2)编辑并推荐适合群众业余艺术活动需要的演唱材料和业务学习材料。(3)协助文化艺术干部学校,或采取举办讲座等方式,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文化馆(站)、文化宫(俱乐部)的艺术干部,以便通过他们来培养和提高群众业余艺术骨干。(4)组织专业艺术工作者,有计划地对群众业余艺术组织进行业务辅导,以推动群众业余艺术活动的开展和提高。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任务职责
国家文化部06年下发了《文化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我馆作为省级文化馆,其工作任务为如下表述: 1、承办政府主办的各类社会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开展各类社会文化艺术活动;2、为社会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的公共文化服务;3、组织群众文艺作品创作;4、辅导培训社区文化指导员和社会文艺团队;5、收集、整理、研究、开发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挖掘、保护和继承民间文化遗产;6、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理论研究;7、指导基层文化馆、文化站(中心)开展群众文化工作;8、开展对外群众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业务建设情况
我馆常年致力于组织、开展、推动群众性的文学、文艺作品的创作,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为全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内容支持。 近年来,在辅导文艺骨干,提升群文创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去年的我国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项——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评选中,由我馆承办并选送的代表上海近三年来创作最高水平的七个门类(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书法、摄影、美术)共70个作品,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层层筛选、激烈角逐,最终有13个作品获奖。这个成绩大大超出我市历届“群星奖”获奖数,创我市历史最好成绩。策划组织群文活动,为基层文化馆、站(中心)提供活动方式的示范和支持。从迎香港、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十月歌会、十月剧展、第一至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闭幕式群文活动、“上海之春”新人新作展示、“阳光大地”比赛等大型活动看,我馆所承办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名目繁多。我馆自主策划组织的“社区——我们的家园”系列活动经过几年的运作,已成为为下级文化馆站提供活动方式支持的社区文化品牌。 为立足基层、面向社区,做好群众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工作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为基层文化馆、站(中心)提供人才支持。由市委宣传布批准成立的上海东方社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现设在我馆,其主要职能是健全科学、便捷、匹配、优质的社区文化人才配置机制,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指导员的培训、职业资格认证、推介、管理等工作,整合艺术指导人才资源,建立综合服务平台,为社区文化中心提供人才支持。组织课题调研活动,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在群文理论研究工作方面,我们强调热运行中的冷思考,着重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命题,开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以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文化等课题研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在我馆,这几年主要抓了三项工作:(1)资源普查工作。逐步摸清了本市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概况。(2)项目申报工作。上海去年9个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第二批20多个项目已列入文化部公式名单。(3)展览展示工作。去年我馆参与主办了第三届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去年还送选了20个代表性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京,参加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去年年底全国原生态民歌大赛中,我市共获得三个奖项,在汉族省份中名列前茅。 (1)活动内容的拓展。在出色承办政治节庆活动的同时,抓住中国传统节庆,做好群文活动的文章,把具有丰厚群文基础的民俗节庆,在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上传承,形成具有时代气息的群文活动内容。 (2)工作领域的拓展。反对孤军作战,提倡联手联合,走出传统的群文工作领域的局限,向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机关文化、网络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外来建设者文化领域延伸,实现群众文化全覆盖。加强与文明办、工青妇、教育、体育、卫生、老龄委等部门的相互协作,共同唱好群众文化这台戏。使全市群众文化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整合,以积聚的规模化效应,提升上海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软实力。 (3)服务对象的拓展。逐步改变服务对象多为社区居民和老年人的局限,通过“文化下社区、进工地、到学校”以及依托“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等活动载体,吸引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市民百姓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成果、建设文化大都市。 (4)服务功能的拓展。树立“大文化”理念,走出文化系统小圈子,摆脱单纯艺术类的文化样式,改变“等、靠、要”的精神状态。目前要着力加强对新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内容支撑和人才支持,努力搭建社区文化资源配置服务平台,让广大社区居民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建设文化。 (5)传播形式的拓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形式已经受到挑战,往往是干得很累却影响不大。为此我们要对传统群众文化活动方式、传播形式进行创新。要探索利用网络开展群文活动样式。积极参与国内外公共文化交流活动。主动与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合作,共同策划群文品牌项目,形成强势的群众文化传播态势,增强群文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