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想听你唱

时间:2024-12-16 00:38:08编辑:阿星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醉想听你唱的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人民文化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张扬个性、想唱就唱的时代。社会进步、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品日益提高,于是,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也正朝着高标准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健康、积极的在公众面前展现个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娱乐发展方向。大家需要创新的,更加好玩、贴近,互动更强,品位更高的娱乐节目。集团领导关于工作创新、节目创新的相关讲话中提到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精”的创新思路给了我们极大启发。于是,我们在2005年初便考虑策划一档全新的结合广播特色而又与众不同的娱乐节目——《醉想听你唱》应运而生。这个节目首先要群众喜闻乐见,符合时代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在《超级女生》、《梦想中国》等一个又一个唱歌类的平民秀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把“唱”作为基本元素成为了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娱乐节目的基础;但要做到“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精”,就要让此“唱”非同彼“唱”。广播娱乐节目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参与简单、快捷,直接通过电话热线就可以开唱。那节目的“新”新在哪里呢?就新在听众的参与演唱及其他互动方式和主持人特质的发挥上。与电视同类节目动辄上十万的大成本运作方式不同,这个策划发挥的是广播小、快、灵的特点,做到了简单而丰富。我们设置了一个背景——一个立志一统“唱歌江湖”的麦霸盟(麦克风霸主联盟),广邀所有唱歌爱好者加入。节目准备了大量伴奏带,既有经典老歌也有热辣新曲,听友通过电话连线直播间展现自己的歌喉和幽默细胞。2013-11-1最想客户端最后一个版本,5.4.12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想了很久,本来想就此中断最想客户端的所有服务,可是看到老大大娘的微博上那些忠实听友依依不舍的留言,很感人,不知道该如何说才好最后掏出了最后仅有的一点积蓄,买下了locvps的一台vps的一年使用权,想想,也算是福利吧……下载地址到贴吧里看吧

醉酒文言文

1. 醉酒坏事文言文翻译 从前有一个叫做玄石的人喜爱喝酒。(他有一次)喝醉了,五脏如同被烧灼火烫,肌肤骨头如同被蒸煮得要断裂,没有什么药可以解救,三天后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他对别人说:“我这才知道酒可以喝死人,我不敢再饮酒了!”过了不到一个月,他的酒友来到,劝他说:“试着少喝点酒。”于是,他喝了三杯。第二天他喝了五杯,再后一天喝了十杯,再后一天改用大杯了。(玄石)忘记了之前差点醉死的教训,最后还是因为酗酒而丢了性命。 玄石这样的酒鬼,嗜酒如命是他的本性,因此让他戒酒根本办不到 2. 文言文李白醉酒的翻译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 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 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 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 3. 玄石醉酒 文言文翻译 玄石戒酒 1、原文 昔有玄石好酒。 为酒困,五脏若熏灼,肌骨如蒸煮,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 谓其友曰:“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满月,同饮者携酒至,曰:“试尝之。” 始而三爵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玄石忘其故,卒死于酒。性之所耽不能绝者,皆为玄石类也,悲夫! 2、译文 从前有一个叫做玄石的人喜爱喝酒。 (他有一次)喝醉了,五脏如同被烧灼火烫,肌肤骨头如同被蒸煮得要断裂,没有什么药可以解救,三天后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 他对别人说:“我这才知道酒可以喝死人,我不敢再饮酒了!”过了不到一个月,他的酒友来到,劝他说:“试着少喝点酒。” 于是,他喝了三杯。第二天他喝了五杯,再后一天喝了十杯,再后一天改用大杯了。 (玄石)忘记了之前差点醉死的教训,最后还是因为酗酒而丢了性命。 玄石这样的酒鬼,嗜酒如命是他的本性,因此让他戒酒根本办不到。 扩展资料: 该篇出自(明)刘基《郁离子》卷七 1、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2、《郁离子》 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 思想内容以道为本兼与儒家相结合。立意与行文变幻奇诡,颇得庄子精髓。 嘉靖丙辰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合刻於开封。 刘基认为万物有道,道不可逆;二、物有两极,对立统一;三、理一分殊,探其本质;四、智胜于力,知所未知;五、以物以理,取象思维。 思维深得道家思维的精髓。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

醉却的文言文翻译

1. 丛醉亭记欧阳修文言文翻译 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格外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 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的僧人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喝得很少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上,而在水光山色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风高霜洁,天高气爽, 水位下降与石头显露出来的景象,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再说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边捕鱼,溪水深而且鱼肥;用酿泉的水酿造酒,泉水清纯因此(酿的)酒也清洌,野味野菜,杂乱地在面前全部摆开的情景,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上喝酒的乐趣,不在于有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有人起来坐下或大声喧哗,众位宾客都很欢乐。(有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在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鸟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但是鸟儿知道在山林(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给)游人(带来)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而感到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在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2. 古文翻译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①。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②。”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③!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④!”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注释】 ①阮籍:字嗣宗,晋文王司马昭任大将军时,调阮籍任从事中郎,后阮籍求为步兵校尉,放诞不羁,居丧无礼。参看《德行》第15 则注①。 ②重丧:重大的丧事,指父母之死。 ③毁顿:毁指因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顿指劳累。 ④固丧礼也:按:《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可见饮酒食肉并不违反丧礼。 【译文】 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①。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②!”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③。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魄然已醉矣④。 【注释】 ①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好酒,曾作《酒德颂》说:“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无思无虑,其乐陶陶”。病酒:饮酒沉醉,醒后困乏如病,叫病酒。病酒要用饮酒来解除,这就是下文说的解酲。 ②捐:舍弃;倒掉。摄生:养生。 ③一斛:十斗。斗指酒斗,占代的盛酒器。酲(chéng):酒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状态。 ④隗(wéi)然:颓然,醉倒的样子。 【译文】 刘伶患酒病,口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妻子把酒倒掉,把装酒的家什也毁了,哭着劝告他说:“您喝得太过分了,这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一定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不过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掉啊。你该赶快准备酒肉。”他妻子说:“遵命。”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祷告、发誓。刘伶跪着祷告说:“天生我刘伶,靠喝酒出名;一喝就十斗,五斗除酒病。妇人家的话,千万不要听。”说完就拿过酒肉吃喝,一会儿就又喝得醉醇醇地倒下了。 3. 醉书斋记古文及译文 醉书斋记·(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1]。 设几二[2]: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 属[3]。竹床一[4],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 什物[5],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6],即科头[7]。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8],饱饮笔以俟。 随意抽书一 㠸[9],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清渍纸上[10],字大半为之隐。 有时 或歌或叹,或哭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11],或卧而思、起 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12],罔测所指[13]。 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加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 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14]。 得间始进[15],曰:“日午矣,可以饭乎? ”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16],更温以俟者数四。 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 ,且啖且阅[17]。羹炙虽寒,或且味变,亦不觉也。 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18],良久 ,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夜坐,漏常午[19],顾僮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20],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2 1]。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22],值余方校书,不遽见[23]。客伺久,辄大怒诟[24],或索 取原刺,余亦不知也。 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25],即叱出, 而事之紧缓不更 问,以故仓卒不得白[26]。 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以是无所顾虑, 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27],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 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炊法[28],只赚余 酒脯[29],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沈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惝然久之[30]。 因思 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31],正恐旋誓且旋畔[32];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33]! 遂笑应之曰:“如卿言[34],亦复佳。但为李白妇[35]、太常妻不易耳[36]!”乃不复立 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译文: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等。 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塌,用来躺卧。还摆放了四个书架和四个书筒,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 琴、磬和麈(zhǔ)尾等各种日用杂物,也都交错地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 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 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 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 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 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 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 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熟睡在地上。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客人。 客人等我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情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 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 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在书籍之中,而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诗文,不比沉溺于女色好?于是她笑着回答说:“像你说的 沉湎于诗文也是很好的。” 于是不我再提戒掉嗜书,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 4. 文言文翻译 整篇 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的后军功曹,在寻阳,和陶潜关系很好。 后来颜延之改任到始安郡,经过陶家,天天来造访陶潜,每次来都畅饮喝醉。临走时,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都送到酒家,一次次地取酒喝。 曾经有一年九月九日没有酒了,走出家来在菊花丛中坐了很久,恰逢王弘送酒来,当即就开始饮酒,喝醉了才回去。陶潜不懂音律,但是收藏了一把素琴,没有琴弦,每当喝到高兴,就抚弄一番抒发心情。 不管贵贱来造访他的,只要有酒就招待,陶潜如果先醉了,就对客人说:「我喝醉了想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率真到了如此地步。 郡将(官职名)拜访陶潜,正赶上他酿的酒熟了,陶潜就取下(郡将)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后,又把葛巾让他戴上。


上一篇:长丰县地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