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全球规模最大轰炸机部队,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将具备怎样的性能?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轰炸机部队,这也是一个十分振奋人心的消息了。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在过去可能会有一些落后,但是在现在是十分强大的,并且也深受很多国家的尊重,所以说这是一件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而且很多科学家不断的努力,也是为了能够给祖国做出一定的贡献。所以说我们变得强大起来了,并且也真正的挺直了腰板,这是一件十分值得赞赏的事情。那么有人可能也会产生疑问,全球规模最大的轰炸机部队固然是十分厉害的,那么它的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将要具备怎样的性能呢?下面小编来和大家说一说。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新一代远程轰炸机肯定要具备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航空制海能力。而且我们还要知道这种能力也是一种十分厉害的象征,并且它也要是一种高科技水平。所以说它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一个十分值得赞赏的事情。而且航空制海能力确实也可以为轰炸机做出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所以说这是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具备的必要性能之一。其次,新一代远程轰炸机还要具备这样的性能,就是在高超音速飞行器下的使用能力。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而且它也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主流形式。所以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存在,而且它要和航空制海能力相互结合,并且发挥最大的作用。总而言之,我们都知道远程轰炸机其实是十分厉害的,但是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的。所以说它才能具备这样的性能,而且这样的性能也可以给它一个非常安全的保障。以上就是小编的说法,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中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 是什么水平
空军司令透露的中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是什么水平?
中国空军司令马晓天本周四(9月1日)出席空军开放活动被问到未来中国轰炸机的发展问题时表示,中国空军正在发展新一代远程轰炸机。
马晓天称,中国空军现在的远程打击能力比过去有很大的提高,将来还会有更大的提高。我们现在发展新一代的远程打击轰炸机,将来你会看到的。
同日,马晓天在空军航空大学接见今年入学的1100余名新飞行学员时说,空军经过在东北白手起家的创建、在朝鲜战场上的成长、在几十年来保卫祖国领空的转战中不断发展,现在进入到转型阶段,正处在由量变积累到质变跨越的关键时期。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是空军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转型建设的目标。
针对中国未来轰炸机的发展,中国军事专家尹卓曾表示,未来的中国战略轰炸机必须具有隐身以及远程攻击能力。尹卓指出,轰-6K是在轰-6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虽然经过现代化改装,如发动机更换、机体改造以及携带武器增强等,作战半径达三四千公里,但它仍然只是中程中型轰炸机,很难将其列入战略轰炸机一类。
尹卓称,战略轰炸机携弹量至少二三十吨,应当具备洲际或准洲际飞行能力,作战半径达五六千公里,武器,最大航程达到1.2万公里,并可通过空中加油,进行全球性飞行。此外,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要求战略轰炸机具备很高的隐身性能,并能够超音速飞行。
尹卓认为,中国未来的战略轰炸机必须具备隐身能力,保证其在较强的航空火力下解决有效的空防。携载的武器应当以远程巡航导弹为主,因为现在对手的航空火力都很强,轰炸机要能在歼击机的作战半径之外实施攻击。
中国需要战略轰炸机毋庸置疑,但设计建造什么样的新型轰炸机观点各异。绝大多数观点认为中国应瞄准美军B-2,研制一款世界水准的隐形轰炸机。但能够提供洲际飞行,支撑上万公里航程的航空发动机,中国并不具备。在缺乏技术储备和型号基础的前提下,研制隐轰难度极高,且风险巨大。
在中国歼-20等四代机取得明显突破的情况下,隐形设计不成问题。难的是先进发动机、电子系统以及全球作战指挥体系。世界任何一款装备研制都严格控制技术风险,即新技术所占比例。
目前解放军在基础稍弱,配套不足的前提下,全部采用新技术研制“高大上”的超音速隐形轰炸机可能性极低。更不用说,研制功能齐全,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的隐形轰炸机成本极其高昂,美军目前也仅生产20余架,其轰炸机群主力仍是升级后的B-52与B-1B轰炸机。
不过,采用隐形设计,压缩航程在6000公里以内,以高亚音速巡航,防区外精确打击等能力,对中国空军而言并非遥不可及。因此,解放军新一代轰炸机基于何种定位,采取什么样的外形设计,其技术指标等都是值得期待的未解之谜。
中国轰炸机有哪些
你好,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轰炸机只有轰-6,轰-6为1960年代产物,系仿制前苏联图-16型轰炸机,现仍为解放军轰炸机部队构成主力,未来除将强化其挂载武器性能外,并将部分改装为空中加油机。轰七相当于俄制Su-24多用途战轰机,载弹量为五吨,航程二千八百五十公里,作战半径八百五十公里,有十个挂载架,可配备C-601/602、C-801/802、C-803反舰飞弹,及俄制Kh-65SE巡航导弹,是解放军第一种采用线传飞控的战机,为空军本世纪初主力轰炸机。
轰-6主要担任战术战略轰炸、侦察、反舰、巡逻监视等多种任务。该机是中国空军战略轰炸力量的核心,并不断对动力、航电及机载武器进行改进和发展多种特种平台,预计将服役至2020年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