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史可法
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大权旁落;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一筹莫展,毫无作为。直到清军主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劲旅,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即以扬州战役而言,史可法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居官廉洁勤慎;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至于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并不值得过分夸张。 明清易代之际激于义而死焉者多如牛毛,把史可法捧为巨星,无非是因为他官大;孰不知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史可法
如何评价史可法?
评价如下:史可法是真正从底层走来的"宰相"。俭苦自持,是他身上最大的特征,乃至是岐嶷于时代的标志。多年军旅生涯中,凭借这品质,他做了别人无法做到或不屑于做的事。《明史》说他"与下均劳苦",吃的苦和部下一样多,"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士兵吃饱前他不动箸,部队冬装没发下来他不先换冬衣。又说:可法为督师,行不张盖,食不重味,夏不箑,冬不裘,寝不解衣。放眼明末,无论正邪,都找不出第二个这号人物。所以,把史可法看成英雄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他的平凡或朴素。简介: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祥符人,祖籍大兴,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2-3] 。他为官清廉,坚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