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在第一次华山论剑得到《九阴真经》,在这之前《九阴真经》在哪里?
这个问题在电视剧《九阴真经》中可以找到答案的。《九阴真经》的作者是北宋末年的黄裳,他原本是朝廷的官员。按照《九阴真经》的情节,第一次华山论剑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九阴真经》。当时天下的几大武林高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人都想得到这部武林绝学《九阴真经》。这些人根据“藏宝图”的指示知道了九阴真经藏在华山上,南帝段智兴又在阴差阳错中得到了开启藏宝图的钥匙——萨满教的法器。段智兴带着金国萨满教的法器来到华山藏经处开启了山洞的大门,众人一哄而上,企图抢走真经,结果王重阳突然出现拿到了那两本九阴真经。当时在场的众人都想得到九阴真经,王重阳因此提议择日在华山论剑,以武夺取真经,于是就有了第一次的华山论剑。所以,在第一次华山论剑前,九阴真经就藏在华山的一个山洞里。至于九阴真经为什么会在华山的那个山洞里,这就要从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说起了。当年黄裳奉宋徽宗的旨前往剿灭明教,结果黄裳的家人被明教中人杀害了,黄裳为了报仇深居在华山练武,等到黄裳下山找明教报仇的时候才发现“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已经过了四十年了,当年的明教中人大多数都已经不在人世了。黄裳万念俱灰本想一剑了结自己,但又惋惜自己好不容易才领悟出了一身武学,于是就在华山上把毕生所学整理成一部武学秘笈,也就是《九阴真经》。黄裳创出《九阴真经》后并没有传授给谁,而且他当时年龄也已经很大了,所以他就把《九阴真经》藏在山洞里,这就是第一次华山论剑前《九阴真经》的来龙去脉。
与九阴真经比起来,王重阳的绝学属于什么水平?
全真派创派祖师王重阳为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武功最高的人物,是天下五绝之首的“中神通” ,此人以武功折服其它四绝,华山论剑公认第一,其武功造诣深不可测。要知道习武之人大都心高气傲,谁也不服,某人能以功夫折服其它高手,其武功当比他人高出许多才行。所以王重阳的功夫,是其它四绝所不能比的。他修习的功夫被奉为“天下武学正宗”,既然号称“正宗”,当然也是被其它武学门派所尊奉的。甚至连特立独行、武功卓绝如黄药师这样的人,都对王重阳心悦诚服,一生独服王重阳,而西毒欧阳锋则前半生最怕王重阳。但是由于王重阳死后,其创立的门派全真教日渐没落,未有能真正重振门派的弟子,师弟周伯通用的又不是他的功夫,所以他的功夫渐不为人所知,而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却由郭靖发扬光大,其它如西毒的蛤蟆功,南帝的一阳指,东邪的弹指神通等,都成大名于世。王重阳虽得《九阴真经》,却并未修习其中的功夫,乃知武功万流同源,他已得武功至上之境界,《九阴真经》亦不过如此,是以虽然西毒、东邪等人总想得真经上功夫习练之,北丐和南帝也于真经中获益匪浅,但王重阳却不,况且他武功本已天下第一,再练习它也没啥用了。那么王重阳都有什么凌驾于四绝之上的功夫呢?首先就是他的道家正宗“先天功”,此为道家呼吸炼气之法,修炼至极处可返后天为先天,能聚“先天三宝”——“元气”、“元神”、“元精”合于一身,炼虚合道,潜力无穷,练成后,轻轻一掌,气劲就能断人心脉。王重阳以“先天功”力压四绝,此“先天功”也定比“降龙十八掌”、“一阳指”、“蛤蟆功”、“弹指神通”、”落英神剑掌“、“龙象般若功”等要高深的多。掌法方面,王重阳的“履霜破冰掌”虽然没有太多施展机会,但据说非常的精妙凌厉,其威力也不亚于“降龙十八掌”、“黯然销魂掌”、当在黄药师的”落英神剑掌“之上。在轻功方面,全真教的“金雁功”乃王重阳所创,此虽是教中基本轻功,但若练得极高境界,可空中凌空行走三十七步,凌空直上三尺,可谓惊世骇俗。如其步法“天山飞渡”、“天外飞仙”、“紫电穿云”、“白云出岫”、“急流勇退”等,威力或不下凌波微步。剑法方面,其创立的“全真剑法”:七剑七式,共七七四十九式,讲究守中有攻,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以制敌,其剑势来去如电,人影进退如风,变化精微,穏重端严,其中的招式包括:定阳针、三连环、探海屠龙、罡风扫叶、浪迹天涯、横行漠北、马蹴落花、大关门式、分花拂柳、雁行斜击、白虹经天、白鹤亮翅、大江东去、乾坤倒悬。另外王重阳还有“一炁化三清”和“同归剑法”两种剑法,都是全真派上乘剑术,“一炁化三清”为连刺二九一十八剑,每一剑都是一分为三,但刺出时只有一招,手腕抖处,剑招却分而为三,敌人分之不清,便被刺中。“同归剑法”则是只攻不守的合法,是一种拼命剑法,每一招都是猛攻敌人要害,招招狠,剑剑辣,纯是把性命豁出去了的打法,这剑法只在无可奈何之际才会使出,所以王重阳一生基本没有用过。王重阳做过将领,于阵法上也深有研究,“天罡北斗阵”就是全真教中最上乘的玄门武功,全真七子按北斗星座的方位集体御敌,但是集七人如一人,一人又身兼数人功力,的确威不可当。
金庸小说中华山论剑有几次?每次谁是第一?
金庸小说中华山论剑有三次,第一次王重阳第一,第二次欧阳锋第一,第三次并未比较胜负,而是重定“五绝”。华山论剑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原意是华山比武,在各大门派中比出天下第一。第一次华山论剑:金庸武侠巨著《射雕英雄传》之中第一次「华山论剑」,「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五人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争夺《九阴真经》。最终王重阳击败四人获胜,统称「五绝」。他们这次比武的目的,是为了争夺《九阴真经》,最终王重阳获胜,赢得了《九阴真经》。第二次华山论剑:第二次「华山论剑」,王重阳已逝,郭靖少年英杰刚过二十岁,接黄药师、洪七公三百招不败。黄药师、洪七公便默认郭靖天下第一。欧阳锋因为练了假的《九阴真经》,全身筋脉逆转,导致武功奇高,最后获胜。黄蓉伶牙俐齿,最后将欧阳锋给说疯了。至于「南帝」段智兴因为出家,法号「一灯」,早已看破名利,故没有参与这次论剑。欧阳锋虽然武功上更胜一筹,但是欧阳锋发疯,郭靖接“东邪”、“北丐”三百招不败,自然具有成为新的天下第一的潜质。第三次华山论剑:在小说《神雕侠侣》中,「华山论剑」又一次被提及。第三次华山论剑更加热闹,《神雕侠侣》里的正面人物几乎到齐,还有一些打着“华山论剑”的名头,前来华山附庸风雅的狂妄之徒。但是当年「五绝」中仅存二人,感叹世间人才凋零,并没有再动手比武,而是重定「五绝」为:「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僧」一灯、「北侠」郭靖、「中顽童」周伯通。金庸笔下的英雄都喜欢在华山论剑,但是华山论剑的“剑”未必就是武器。因为高手们并不都是用剑来比武的。比如说第一次华山论剑时,黄药师手持玉箫,洪七公把持“打狗棒”,欧阳锋拄倚“蛇杖”。这里的“剑”应该是武功的一种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