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4大背锅名将,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呢?
三国时间,刘备创建的蜀汉王朝虽然鼎足于三国,但由于蜀汉王朝是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所以其国内的一些历史人物,有些会因为某些历史事件,或者人生经历而被后人误会或者贬低!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蜀国的4为背锅名将,可以说这四位个个都被后人误会上千年,不知道您会不会为他们鸣不平呢?第一位:魏延说到魏延,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骄傲自满,天生反骨之人。在历史上一直被后人当作反面教材看待。但历史上的魏延真的是这样的人吗?通过魏延的人生履历我们可以看到,魏延投奔刘备后,不仅在为刘备入川立下汗马功劳,而且还被刘备破格提拔为汉中太守。刘备称帝后,魏延的职位仅次于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人,可见其在刘备心中的重要性!刘备死后,魏延被封为都亭侯,开始跟随诸葛亮北伐。在北伐战争中,魏延不仅一直单独统领一支兵马作战,而且当时随军参谋刘琰因和魏延不和,诸葛亮责备刘琰向魏延道歉。可见魏延在诸葛亮心中也非常重要。只可惜诸葛亮死后,魏延因和杨仪夺权,兵败被杀,从此魏延悲伤了奸臣的大锅。据据裴注引《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第二位:姜维姜维是诸葛亮兵法的继承人,也一直被后人当作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看待,那么蜀汉灭亡得到大锅,姜维到底该不该背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姜维北方对蜀汉的好处:第一,蜀汉当时是三国中国力最弱小的,只有依靠不断的进攻,才能做到不被灭亡。第二,当时蜀汉国内的派系斗争严重,只有通过对外战争,才能很好的缓解内部压力,从而凝聚蜀汉内部各派的力量。而且也正是因为姜维的多次北伐,才使得曹魏军一直被卡制在秦岭一线,无暇对蜀国发生大规模的进攻!但是万事有利既有弊,也正是因为姜维的数次北伐,耗干了蜀国三十多年的积蓄,造成蜀汉“兵困民疲”的状态。但是这也并不是蜀汉灭亡的真正原因。蜀汉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国力弱小,且人才凋零,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蜀汉灭亡这个大锅,到底该不该由姜维来背,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第三位:马谡提到马谡,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纸上谈兵,言过其实的一个人。但是历史上真正的马谡就那么不堪吗?我们来了解下真正的马谡!马谡因从小才气过人,而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并任命他为参军。当时诸葛亮率军征讨南蛮时,马谡献计说:南蛮依据险要地形,叛乱已久。如今我们正准备积蓄力量北伐,短期内并不能杀光所以南蛮以绝后患,所以丞相的作战原则应该是,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心里战为上,以短兵相接为下。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很快就使南蛮归服,不敢再次反叛。后来诸葛亮北伐时,遇到了最头疼的敌人司马懿,于是马谡就为诸葛亮献上了离间计,成功使得曹睿罢免了司马懿。可见马谡之才,不次于三国任何一位军师!然而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料定魏军必夺汉中咽喉要地街亭,于是诸葛亮就命马谡,王平带领一万大军前去防御。但是令马谡没想到的是,来攻街亭的魏将是身经百战的张颌,而且张颌还携带精兵五万来攻。所以马谡在兵力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扎营山顶驻守,最后兵败。但试想一下,如果马谡不上山据守就能守住街亭吗?面对兵力悬殊情况如此大的境地,谁也不敢保证。所以马谡丢失街亭固然有错,但是也并不能成为他“言过其实”的弊端。第四位:刘禅提到刘禅,我们首先会想到:扶不起的阿斗,此间乐,不思蜀等名句。好像刘禅就是一个荒唐无能的君主。但是历史的刘禅真的是这样的吗?刘禅十七岁就登上了帝位,刚开始是由诸葛亮辅政。后来刘禅慢慢长大后,就开始接触政事,并扶持自己的力量。据说有一次诸葛亮北伐时,在关键时刻,刘禅因听说诸葛亮有自立嫌疑,于是就书信责问,诸葛亮看到信后,马上撤军回京,以证清白。刘禅此举看似是被奸臣利用,实则这也是他内心真正的目的!诸葛亮死后,刘禅任命费祎为尚书郎后迁大将军,主持政务,并牵制丞相蒋琬。蒋琬死后,刘禅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汉“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尴尬政局,刘禅的这些举措,也证明其并非庸才。然而刘禅最终还是难以抵挡天下大事的变迁,魏军入川。刘禅举国投降,被送往洛阳。刘禅在洛阳生活期间,虽然有过:“此间乐,不思蜀”,但这句话透露出的并不是其昏庸,恰巧说明他有懂得自保的机智!由此可见刘禅被后人嘲笑一千多年也实在冤枉啊!
蜀汉三老将是指哪三个人?蜀汉三老将结局怎样
蜀汉三老将肯定有黄忠。还有就是一直给人小伙子印象的一员猛将,实际历史上也是蜀汉老将。就是赵云。他年龄不比刘备小啥。还有三个,都是蜀汉老将。一个是陈到。他是第一代将领,刘备的亲随保镖将领。后来当永安都督。守东线。还有一个就是廖化。三国后期,还有位才能不错,军政双才。但小说没写的老将。柳隐。这些都是病死的。
严颜不能算蜀汉老将。他在小说里有和黄忠并肩作战情节。实际全是虚构。他根本就没有加入蜀汉。你看刘备称王时,大封群臣。他当过什么官员。早就自己咔嚓了。他就好比和张松一样,和刘备集团有过交道。本可能加入,但毕竟最后没能正式加入蜀汉。你总不能说,张松也是蜀汉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