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是现在的哪里
南越国,亦称南粤国,是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中国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从开国君主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一共历经五任国王,享国九十三年。鼎盛时期的南越国,其疆域北至中国岭南,南至越南中北部,“东西万余里”,实力称雄。北部边界一直到南岭一带,包括现代广西北部的三江、龙胜、兴安、恭城、贺州,广东北部的连山、阳山、乐昌、南雄、连平、和平、梅州,蕉岭一线,大部分地区与长沙国交界;东部边界一直到今福建西部的永定、平和、漳浦,与闽越交界;南部疆域包括整个香港、澳门及海南岛在内,边界一直向南到今越南中部的长山山脉以东及大岭一线以北的地区;西部边界到达今广西百色、德保、巴马、东兰、河池、环江一带,与夜郎、毋敛、句町等国。
南越国是现在的哪里?
南越国(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11年),亦称南粤国, 是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中国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从开国君主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一共历经五任国王,享国九十三年。秦末,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际,封关绝道,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南粤国),定都番禺。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南越国成为汉朝的藩属国。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南越丞相吕嘉发动叛乱,杀死南越王赵兴,立术阳侯赵建德为南越王。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汉武帝刘彻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灭亡南越国。南越国全盛时疆域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福建(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南越国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它奠定了今日岭南的基本范围。南越国建立伊始,赵佗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引入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使岭南地区迅速从百越征战、刀耕火种的氏族社会平稳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以至中原地区,开启岭南文明千年辉煌。 同时,南越国时期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概述图:南越国疆域示意图 )中文名称南越国外文名称Nanyue疆域今中国岭南地区及今越南北部首都番禺(今广州)货币半两
南越国简介:神秘消失的古国
在秦末楚汉相争之际,时任南海郡尉的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南越国是岭南第一个封建割据政权,在统治岭南的93年间,推行郡县制,和辑百越,推广铁器和农耕,发展海上交通贸易,促进岭南地区社会历史的全面发展,是岭南开发史上的重要时期。 1、南越国建立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或前赵朝。南越国是公元前203年至公元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汉朝境内的割据政权,国都位于番禺(今广州市内),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国是秦朝灭亡后,由南海郡尉赵佗于公元前203年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公元前196年和公元前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臣属于西汉,成为西汉的“外臣”。 公元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发生战争,被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所灭。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 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封建制国家,它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使岭南地区落后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的“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汉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改变了岭南落后的文化状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七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任命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屠睢因为滥杀无辜,引起当地人的顽强反抗,被当地人杀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秦始皇接着在岭南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嚣被委任为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秦二世继位。公元前209年,由于秦二世的暴政激起了陈胜吴广等人的起义,接着就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楚汉相争,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乱状态。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不久,任嚣病亡,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3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公元前202年,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并平定了中原包括项羽在内的其余军事势力。而此时的中原,已经兵乱多年,百姓生活劳顿困苦,所以刘邦没有用军事剿灭的方式来对付南越国。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刘邦成功地通过和平的方式使得赵佗归顺,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刘邦的妻子吕后掌控朝政,开始和赵佗交恶。她发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他物品的禁令。赵佗考虑到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来吞并南越国,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并出兵攻打长沙国,在打败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吕后随即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一年后,吕后死去,汉朝的军队停止了进攻。这时的赵佗凭借着他的军队扬威于南越一带,并通过财物结纳的方式,使得闽越、西瓯和骆越都纷纷归属南越,领地范围扩张至顶峰。赵佗也开始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起来。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陆贾到了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被再次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像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由于他去世时己达百余岁高龄,其儿子都已经死去,他的王位交由孙子赵u继承。赵u即位两年后,公元前135年,闽越王郢借机向南越国发动战争,攻打南越国的边境城镇。赵u刚继承王位不久,国内民心还不稳,于是就向汉武帝上书,说明闽越侵犯南越的事实,请求汉武帝处理此事。汉武帝对赵u的做法大加赞扬,称其忠于臣属之职,不兴兵互相攻击,并派遣王恢、韩安国两将军前去讨伐闽越。汉朝的军队还没有越过南岭,闽越王的弟弟余善就发动叛变,杀死了闽越王郢,投降了汉朝,于是汉朝的军队停止了讨伐的行动。 汉武帝随后将余善立为新的闽越王,并派遣中大夫严助前往南越国将处理闽越的事告谕赵u。赵u得知后,向严助表达了对汉武帝的深刻谢意,并告诉严助,南越国刚遭受过闽越的入侵,等处理完后事后,他就去汉朝的京城朝见汉武帝。随后,还派太子赵婴齐跟随严助回汉朝的朝廷当宿卫。严助离开后,南越国的大臣们用赵佗的遗训向赵u进谏,劝赵u不要去汉朝的京城,以免被汉武帝找借口扣留,回不来南越,就成亡国的形势了。于是,赵u在以后统治南越的十二年中,一直以生病为借口没有入朝见汉武帝。 公元前122年,赵u病重,其在汉朝当宿卫的儿子赵婴齐向汉武帝请求回到南越国。同年,赵u死去,赵婴齐继承王位。赵婴齐在没去长安之前,曾经在南越娶当地的南越女人为妻,并生了长子赵建德,赵婴齐去长安做宿卫后,又娶了邯郸图业呐儿做妻子,生了儿子叫赵兴。赵婴齐继承南越王位后,向汉武帝请求立妻子褪衔王后,赵兴为太子,汉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此举舍长立幼,为将来南越国之乱种下了祸根。赵婴齐是一个暴君,喜欢恣意杀人,汉武帝屡次派使者到南越国,婉转劝告赵婴齐去长安朝拜汉武帝。赵婴齐惧怕进京后,汉武帝会比照内地诸侯,执行汉朝法令,因此以有病为借口,一直未去长安,只派遣儿子赵次公去长安当宿卫。 神秘消失南越
南越古国的详细历史
南越武王 赵佗 前207年—前137年 南越文王 赵胡 前137年—前122年 南越明王 赵婴齐 前122年—前115年 南越哀王 赵兴 前115年—前112年 赵建德 前112年—前111年 注: ①历代国君嬴姓,赵氏。 ②赵建德无谥号,史称南越末王。 ③赵佗又称南越武帝。 ④赵眜又称南越文帝。 公元前203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公元前196年,在汉使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南越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汉朝与南越交恶。 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 得闽越、西瓯和骆越都纷纷归属南越。 赵佗也开始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 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王位由孙子赵眜继承。 公元前135年,闽越向南越国发动战争。 赵眜请求汉武帝处理。 公元前122年,赵眜病重,其在汉朝当宿卫的儿子赵婴齐回到南越国继承王位。 公元前115年,赵婴齐病死,太子赵兴继承王位。 公元前112年,吕嘉等人终于发动叛乱,杀死赵兴、樛太后和汉朝的使者。 公元前112年秋,汉武帝调遣10万人进攻南越。 直到公元前111年的冬天,南越战败,吕嘉和赵建德出逃被擒获,而吕嘉被原南越国郎官孙都擒获。 南越被平定,南越国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