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一共分几个派,每个派别的特点又是什么
公元前:西方艺术的童年
原始艺术 古埃及艺术 古希腊艺术 古罗马艺术
受基督教深刻影响的中世纪艺术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佛罗伦萨画派: 乔托 波提切利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威尼斯画派: 提香 乔尔乔内 丁托雷托
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
巴洛克艺术: 鲁本斯 卡拉瓦乔 委拉斯贵兹
洛可可艺术:华铎、 布雪、法兰哥那
样式主义:
十九世纪的欧洲艺术
新古典主义
威廉·布格罗、大卫、安格尔
欧洲浪漫主义美术
席里柯、欧仁·德拉克洛瓦
法国现实主义美术
科罗、米勒 、库尔贝、杜米埃
19世纪俄罗斯绘画:
沃罗比约夫、萨符拉索夫、希施金、库因芝、列维坦
19世纪英国绘画:
透纳、康斯太勃尔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艺术
印象主义
布丹、毕沙罗、马奈、德加、西斯莱、莫柰、雷诺阿、 莫里索、巴齐耶、卡耶博特、惠斯勒、卡萨特、
罗宾逊、 路易斯·里特、萨金特、哈萨姆、弗里萨克、里特曼、 赞多希曼、 博尔迪尼、利贝曼、
科林特、马萨尔、 巴斯蒂达、亨利.博、马克尼可尔、克拉普、 克多耶、 克劳斯、容金德、麦卡宾、
斯特里顿、 格鲁纳
新印象主义
克罗斯、吕斯、修拉、西涅克
后印象主义
塞尚、高更、凡·高、劳特累克
十九世纪末的现代艺术趋势
象征主义
夏凡纳、莫罗、勃克林、雷东、霍德勒、 斯泰因勒、施瓦布
纳比派
塞吕西耶、瓦洛通、博纳尔、维亚尔、德尼
维也纳分离派
克里姆特、科柯施卡、席勒、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现代艺术
野兽主义
马蒂斯、鲁奥、芒更、马尔凯、弗拉芒克、 凡.东根、弗里茨、德朗、杜菲
立体主义
莱热、毕加索、布拉克、佛雷内、 格里斯、罗伯特·德洛奈
巴黎派
基斯林、苏丁、莫迪利亚尼、夏加尔
表现主义
蒙克、苏珊娜.瓦拉东、郁特里罗、 奥古斯特·马克、黑克尔、诺尔德、凯尔希纳 、
佩希施泰因、贝克曼、莫兰迪、格罗兹、 古图索、培根
抽象主义
康定斯基、克利、库普卡、马列维奇
达达主义
杜桑、恩斯特
超现实主义
米罗、马松、卢梭、德尔沃、马格里特、 唐吉、达利、基里科、迪克斯、巴尔蒂斯
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
未来主义
卡拉、巴拉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西方现代艺术
抽象表现主义
霍夫曼、德库宁、阿伯斯、马瑟韦尔 克兰、蒂尔本库伦
行动派绘画
波洛克
光效应艺术
赖利、瓦萨里
波普艺术
利希滕施泰因、劳申贝格、沃霍尔
新写实主义
弗洛伊德、珀尔斯坦、霍珀、本顿、伍德、 怀斯、贝洛斯
超级现实主义
克洛斯
http://www.artsdiana.com/artists/artStyles.html里边挺全的
香港反国民教育反什么 年轻一代需要怎样的国民教育
香港反国民教育究竟反什么 年轻一代需要怎样的国民教育香港反国民教育究竟反什么 年轻一代需要怎样的国民教育 我住的地方离香港很近,有一段时间经常出差,一个小时坐动车在罗湖站下,几步之遥,便是香港。印象中,香港人很喜欢逛街,有店铺禁止拍照要逛街,有地铁里禁食的争吵也要逛街,一些特定日子,雷打不动很多年很多人集体去逛街。(当然不是所有的香港人都会去逛街,或者完全认同逛街人的理念,所以以下所述香港人,其实是喜欢逛街的那些香港人的简称。) 这不是内地的文化。什邡和启东最近都发生了逛街,比较罕见。这似乎说明,香港刁民比较多。刁民在内地是贬义词,在香港,却不是。他们习惯用另一个词来表述,公民。公民这个词我们写在最高法里,但很少用,结满蜘蛛网,一拉扯掉你一身灰尘。所以说,文化,是丰富多彩和多元的。无论政治文化,或是人文文化。
为什么有人爱看末日小说?这种流派的爽点在哪里?
末日求生的设定跳出了一般日常生活的圈子,主人公不用在面对像其他日常向的小说里面存在的各种繁琐而无聊的矛盾,诸如繁重的学习工作,一成不变的生活等等。在末日文里,主人公要做的是为了生存下去而绞尽脑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们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充满了新鲜感,猎奇感和使命感,即使小说中的人物可能有时灰头土脸显得左支右绌,却并不影响整个氛围因此而产生的一种诡异的酷帅狂霸拽的感觉。
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
①目前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②“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③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则分布在板块内部。但是,这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
④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布数据: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6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有的年份,如1986年至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因此,2010年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⑤……
(摘自2011.10《读者》,有改动)
1.请你指出第②语段的说明中心?(2分)
2.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一句运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2分)
3.综合选文信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2012末世论”的观点是错误的?(4分)
答案:
1.(2分)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
2.(2分)1986年到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
3.(4分)(1)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至今人类还没有弄清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2分)(2)地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是 地壳自然运动的结果,地震频发是正常的(2分)。本文来自: [好语文网][http://www.goodyw.com]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goodyw.com/mod_article-article_content-article_id-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