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海底隧道

时间:2024-12-20 00:38:51编辑:阿星

厦漳海底隧道的规划

根据初步规划,厦漳海底隧道起于厦门火车站附近,连接成功大道,南止于漳州开发区南炮台。厦漳大桥则起自海沧马青路院前,止于漳州龙海后宅。从地图上看,二者的出口都在漳州开发区。厦漳海底隧道是继厦漳跨海大桥之后,联络厦门和漳州之间的第二条海上通道。根据规划,厦漳海底隧道两端分别连接漳州开发区与厦门本岛,并与规划中的厦漳城际轨道R3线共线,意义重大。 2015年10月1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福建省海峡西岸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正式批复。据悉,到2020年,我省将陆续开工建设6条城际铁路,其中包括2条厦漳泉大都市区城际铁路:泉州—厦门—漳州城际铁路、漳州—港尾—厦门城际铁路(部分利用港尾铁路改建),线路总长263公里。R3线将连接漳州中心城区,经过九龙江南岸,连接漳州开发区、南太武新区,主要依托在建港尾铁路改造,通过厦漳海底隧道延伸进厦门火车站,按时速120公里设计,共76公里。厦漳城际铁路R3线建设工期为48个月。如果在今年年底开工,将于2020年建成通车。届时,两地市区直接互通,漳州到厦门岛内,50分钟内可到达。R1线将晚于R3线动工,这条铁路长达187公里,是此次批复的6条城际铁路中最长的,将从泉州市泉港区肖厝站,经泉州、厦门至漳州。沿途经过厦漳泉三地二十几个站点,在漳州将串联漳州中心城区、串联角美和漳州台商投资区。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届时厦漳泉城际往来可以缩短半个小时时间。“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市民出行的需求非常大。”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线路设计上,2条铁路将重点考虑,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动车。漳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城际铁路通车后,将进一步推动厦漳泉同城化发展。漳州将受到厦门、泉州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辐射,进一步推动第二三产业发展,三地间的人流、物流、信息等也将进一步融合。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也将被带动。

厦门海底隧道在哪里

1. 厦门海底隧道在哪里


厦门海底隧道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连接思明区岛内与集美区岛外。它跨越海域长达8.9公里,是全世界最长的海底公路隧道之一,也是中国第二长的海底隧道,仅次于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


2. 厦门海底隧道的建设历程


厦门海底隧道的建设始于1998年,历时10年,耗资近30亿元,于2008年建成通车。在建设过程中,隧道顶部受到了海水压力和地震的双重影响,建设难度极大。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建设方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隧道掘进技术,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监控,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3. 厦门海底隧道的交通优势


厦门海底隧道是厦门市内的重要交通枢纽,连接了厦门的东、南、中三个方向。通过隧道,可以迅速到达厦门国际机场、厦门北站、高崎国际机场等交通枢纽,缩短交通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此外,海底隧道还是连接福建省和台湾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对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和旅游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


4. 厦门海底隧道的设计特点


厦门海底隧道采用了全封闭设计,在隧道两端设置有空气净化设备和紧急疏散通道,确保了车内空气的清新和安全。隧道内部还设置有防火、防爆等多种安全防范设施,保证了隧道的安全运行。此外,隧道的建设还考虑到了环保因素,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噪音和污染进行了有效控制。


5. 厦门海底隧道的旅游价值


厦门海底隧道虽然是一条公路隧道,但也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通过车窗,你可以看到隧道两侧海床上奇特的珊瑚礁景观,许多游客也会选择搭乘出租车或大巴车驶过海底隧道,欣赏海底奇观。此外,隧道施工期间还挖掘出很多有趣的历史文物和海洋生物化石,展现了厦门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


6. 如何前往厦门海底隧道


前往厦门海底隧道,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多种方式。其中,乘坐出租车和私家车出行比较方便,建议事先预留足够的时间,以便进出隧道时行驶顺畅。此外,隧道两侧的交通压力较大,建议提前查询路况,选择适当的出行时段。


7. 厦门海底隧道的未来发展


随着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厦门海底隧道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隧道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体验。



总之,厦门海底隧道作为全球最长的海底隧道之一,连接了厦门市内的东、南、中三个方向,具有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除此之外,隧道还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成为了厦门市内的热门旅游景点之一。


厦漳泉大都市区是否已走入历史?

我认为闽南大都市区确实走入 历史 了!

自从泉州市政府喊出淡出闽东南,建设大泉州就将闽南金三角的大都市区砸破了。当然这个本来就是厦门牵头福建省支持推动下做的事情,一直是不愠不火的发展了十来年。为什么发展不行,因为厦门当核泉州不愿意不支持,而泉州本身自己就没核更不要说带动漳州和厦门发展,而漳州是想和厦门同城,可是厦门出不起同城的全部或大部分资本,所以厦门和龙海同城了,但是仍旧是有限的同城。

现在福建喊出了三核心发展!所以泉州一大部分人弹冠相庆了,终于泉州也获得省级支持了,也是和福州厦门平等的核心城市了。但是几年之后闽南人会发现现在的三核发展,现在闽南分拆发展有多么的可笑。过几年后就可以发现福建的经济中心由闽南重新回到了福州,而泉州保持二十来年的福建经济总量第一变成了福州。厦门在福建的经济份量更低了,而漳州中心更加靠近厦门了但是仍旧在福建无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福州有更强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本身政治地位高。而厦门没扩大辖地,而且还限制人口流入,虽然政策仍有但是限制发展,其实已经被弃。而泉州就会给口头的名号而已,真正的支持还只是让泉州自己靠自己,而且还不能与厦门融合,也不让泉州内县市改区自己内部融合。几年之后福州自然而然脱颖而出,这样福建省内才能有城市参与到国内的大城市竞争中。这样的猜想其实在2017已经露出端倪:泉州给了个核心城的名号,但是没给政策也没给资金也没有单独的国家级重点项目。而福州这几年的政策支持已经非常明显了,特别是经济上也开始发力了,与泉州经济总量的差距也明显的缩小了。

不过这也不能说福州或者省府怎样!给了闽南三市十来年时间,一直没有实质性提升融合,而区域内内斗明显,谁都不服谁,区域融合连口头上都难以统一更不要说实质性做到。福建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不能有效的积聚财富和政策,继续等只能让福建慢慢连中部地区都比不上,没办法只能造一个真核来参与国内的区域竞争。选谁?泉州经济总量有但是散而无核,没有强有力的中心城区,一直以来政治地位低,要提拔到国家中心城的地位困难极大成功机率低。而厦门地小人少,辖地调整扩大涉及面太大,风险大成功率仍旧比较低,而且已经给厦门10来年的机会了,整合不起闽南只能弃!所以三核心,真正支持和有机会发展起来参与国内中心城市竞争的就剩福州啦。而全力支持福州就只能打压厦门忽悠泉州,让闽南同城化破局,这样才能让福州脱颖而出。

希望闽南人能认清形势,助力福州参与国内竞争,不要坏事,整省沉沦对自己无益!

笔者集美土著人!



厦门、漳州和泉州的同城化,建立厦漳泉大都市区,这是一个老命题
厦门、漳州、泉州,人们称它们为:闽南金三角。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是福建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三城合一对 共同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发展机遇,在更大平台上集聚竞争优势、打造引领跨越发展的强大区域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届时 海峡东岸有台北都会区,海峡西岸则有厦漳泉大都市区。


被称为闽南“金三角”的厦漳泉,语言、文化、习俗等相近,经济交往、人员往来更是频繁,要素的密集度、发展的繁荣度、联系的紧密度,堪称全省之最,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因应形势而生。 厦门无疑扮演主要角色,它将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绝对龙头老大地位,左右两翼对接漳州和泉州,形成一个位居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东南沿海具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区,这或许就是未来大厦门的蓝图。 随着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福厦动车的开通、轻轨项目的启动,特别是翔安隧道、翔安大道、厦漳大桥的接连开通,厦门正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迅速转型,并形成以厦门—泉州—漳州为中心城市的价值高地。

规划方向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准备规划形成“一核、三带、两轴”的空间格局。所谓的“一核”指厦漳泉大都市核心区。“三带”指:厦漳泉三市沿海地区的沿海产业城镇聚集带. “两轴”,即厦漳龙赣发展轴和厦泉-三明-抚州发展轴。

具体措施 :都市区城市将开通轨道交通, 让边界学生三市享同等待遇, 建立社保信息及服务共享, 推出“都市区市民一卡通”, 实现门诊病历“一本通”, 建设对台离岸金融结算中心。种种互动措施共同促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

现状问题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最大问题就是三城谁主谁辅的问题:泉州经济总量领先,经济活力突出。厦门知名度高, 旅游 名片突出,人均GDP全省第一。漳州生态名城,全国现代农业基地,经济潜力大。三城都对以己为主有想法。
发展方向 : 求同存异 共同发展,就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自身而言,厦门有魅力,泉州有活力,漳州有潜力,“合则三利,分则三伤。”不管最后由谁主导,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王道。


这本就是十几年的伪命题,首先,厦门没有力量,也没意愿牺牲自已去发展泉漳!厦门一亩三分地都搞不好,还带动了谁?但厦门的眼光放得远!拒绝引进污染,劳动力密集型企业,PX海沧迁到漳州古雷,两叁千亿化工集群GDP弃之如履,若不是如此,厦门早破万亿了!但也为厦门成为高 科技 ,金融服务中心奠定牢靠基础,后劲十足。泉州转型艰难,本想晋华晶圆做为突破囗,可惜被川建国破坏,如今技术,资金转圆难上加难!漳州有人有地,但缺人才,缺资金,缺城市美誉度,引资引大企业目前不可能!三城僵持着,破局主看厦门,泉州如晋华能突破西方封锁,当存有与厦门争龙头一线机会,若再拖个五到八年,泉州唯有困成厦门外围城市,而下南安,晋江,石狮,安溪将不保,很有可能被厦门吞并!仅剩东北方向的惠安,德化,永春,和仙游莆田被泉州兼并,依然可维持万亿城市虚名。这样,福建将拥有福州,泉州,厦门三个万亿城市。但在台湾未统一之前,国资不会巨量进入福厦,前景在统一之后,金门将并入厦门市,鉴于统一前期台湾本土治安与供电稳定问题,台湾高 科技 企业将涌入厦金,成为国家半导体发展高地!厦门前景无比辉煌!

感谢网友信任暨邀请回答:“厦漳泉大都市区是否走入 历史 ”这一问题,个人观点如下:

①厦漳泉大都市区格局由福建省战略演变为国家级战略“海西经济区”,属于承前启后式的定位转变并提升综合定位及规格。

②厦漳泉指厦门、漳州、泉州。三市2018年经济总量占据福建近一半,在省内的综合实力一直高居不下,为了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厦漳泉一体化进程上升至国家层面整体规划,被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经常关注经济发展的朋友应该也注意到,厦漳泉一体化尽管在东南沿海地带有着巨大影响力,但终归仅限于福建省内。

海峡西岸经济区一经面世就引起不同凡响,从区域级城市群一跃而起至国家级城市群,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而且海西经济区战略同样包括厦漳泉一体化的规划,意味着厦漳泉不仅没有走向 历史 ,还迎来了春天!

据悉,海峡西岸经济区幅况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四省,海西经济区具备成为中国第六大城市群的潜质,未来的发展格局得到全面规划,潜力无限。况且海西经济区的中心正是厦漳泉和福州。

一、地处闽南金三角东翼的厦门,是福建唯一的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市与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与风景 旅游 城市。厦门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峡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中国东南沿海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厦门面积1699平方公里,人口401万人/下辖六区,GDP产值4351亿元(全省居三),人均产值108504元,居全省之首。 二、地处闽南金三角北翼的泉州拥有面积11085平方公里,人口865万人(福建居首)/下辖四区、五县三市,GDP产值7548亿元(全省居首),人均产值87942元(全省九地市居三)。泉州是福建民企最发达的地区,是福建的品牌之都。泉州拥有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四个全国百强县(市),其中晋江GDP产值1981亿元,超过泉州四区1759亿元,是典型的县(市)强而市区弱的城市。 三、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翼的漳州拥有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505万人(福建居三)/下辖二区八县一市,GDP产值3563亿元(全省居四),人均产值70564元(全省第七位)。漳州是著名的"渔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漳州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鹰厦铁路、福厦高铁的交通枢纽城市。 闽南强则福建强。闽南寄托着福建太多的期望。厦漳泉一体化显然更加有利于闽南更快更好发展,是 历史 发展的必然, 历史 潮流不可逆,任何个人阻挡不了 历史 发展的步伐…

泉厦漳同城化是个伪命题,因为发展方向不一样,不可能走到一起,厦门自己的发展已走入死胡同,小岛意思非常严重,大家看看同安就一清二楚了,厦门房价奇高,人口流失十分严重,这几年 旅游 业也不行了,漳州主要以农业花卉为主,挣不了多少钱,只有泉州的各行各业的发展如日中天,泉州有154个著名商标,有众多的实体产业,泉州的口号是淡出闽东南,发展大泉州。

说的好像厦门真能带动周边一样,三地合一块,漳州就是厦门的农场,泉州就是厦门的工厂,世界人民都来我大厦门玩,来花钱,都说泉州不想搞大都市是泉州自私,你们知道厦门当年提这个没有点花花肠子?

现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已经根本没有意义了!“厦漳泉”闽南金三角提出来时应该是前十年左右,那时中国各区域还不是很成熟,如果联合出一个闽南区还是有影响力的,但是现在上有长三角,下有珠三角,在提厦漳泉已经没点影响力了,已经浙江提出杭州湾大区,广东提出广深港澳大湾区……!这些都是世界级的了。

福建今后要从世界的角度来规划,必须放弃原有的福宁莆,厦漳泉的区块。应该是联合台湾,江西,浙江南部,粤东区域,规划出一个世界级的经济带,统称“台海大湾区”

看看就好了,大都市区这个提法本身就不对,福建这地方能出什么大都市,厦漳泉城市群才是确切的,厦门岛内稍大,泉州市区漳州市区次之,周边环绕厦门岛外的集美海沧几个新城,加上南安晋江石狮龙海这几个强县级市区,再次之有安海水头角美这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强镇,形成一个厦漳泉城市集群。

我觉得并没有走入 历史 。一者,厦漳泉三地还没达成共识还没一条心。二者,目前机遇还没成熟。

怎么讲呢?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请听我细细道来。



先说厦门,福建计划单列市厦门完全就是一座“小而美”的城市,其2017年GDP仅为4351亿元,在全国城市中连前40名都排不进去。厦门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岛内高度发达,而岛外至今还有大面积的土地没有开发,2018年被中央巡视组点名“引领带动作用不够”,存在明显的“小岛意识”。



泉州虽然经济总量全省最大,但以传统工业为主,而且大量依赖下面的晋江、石狮、南安等强县,自身中心城区体量不够,属于典型的“县强市弱”。



再说漳州,所谓的厦门、漳州、泉州同城化(厦漳泉一体化)实际上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好协调。第一,对于厦门和漳州。厦门地少人多,漳州地广、经济较差,两地毗邻、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同城化进程本应顺风顺水,但结果却不如人意。厦漳海底隧道(R3线),早在2011年就确定为同城化项目,但是至今仍未开工。该隧道暂定在厦门岛与漳州最接近处进行连接。如果按原方案建成,则漳州开发区可以直达厦门岛内,比目前厦门岛外的翔安区、同安区离厦门岛还近、通勤更方面。换句话说,如果R3线建成,最大的受益者是漳州开发区。然而,厦门自已的翔安区、同安区都还没开发好,哪有空管漳州开发区。所以,对于R3线,厦门是不愿意做的,厦漳同城化仍然任重道远。



总之,对于厦门和泉州。厦泉两市一体化难以进行,主要原因在于厦泉两地谁都想做老大。在 历史 上,泉州才是真正的 历史 名城,而厦门一直都是泉州府下的一个小小的里,如今反而要让曾经的小弟做老大,不仅泉州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厦门也很难承担起这个重担。


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简介

厦门、漳州和泉州的同城化,建立厦漳泉大都市区,这是一个老命题,不过这次终于摆上了议事日程,还是很鼓舞人心。厦门无疑扮演主要角色,左右两翼对接漳州和泉州,形成一个位居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东南沿海具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区,这或许就是未来大厦门的蓝图。它对厦漳泉三市都是一次历史的机遇,但是,对于漳州而言尤为重要,这座在厦门和泉州影子里生存并沉寂了好多年的城市,将彻底“解放”。据说,闽南人的祖先最早从中原河南一带迁入时就是在漳州和泉州落脚的。两个文化、历史、背景、语言、民俗相同的闽南兄弟,漳州一向是以老大哥自居,插一根扁担都能发芽的肥沃土地,足以让泉州人妒忌一辈子。可是,近几十年来两地的经济发展大相径庭,无论是GDP、财政收入等,漳州如今都已被远远地撇在后面。传统的“厦漳泉”次序排列突然间被颠倒,漳州被搁在一个颇为尴尬的位置,除了农业示范区,外加一个文化名城的美誉,在工业经济上则是乏善可陈。既生瑜,何生亮?让漳州人很无奈。很多在漳州居住过的人都感觉,漳州是一座不温不火、安于现状的城市。漳州人的心态总是知足常乐、小富即安,像他们喜欢看布袋木偶戏一样,静静享受,细细品味,生活很轻松。包括漳州的女人也很小资,早晨从菜市场回家,菜篮子或自行车的前框里总忘不了捎带几支艳丽的鲜花,看上去就像生活在北欧某个有序而宁静的小镇。漳州时常沉浸在昔日气候宜人、物产富饶的“农业立市”的辉煌当中,始终割舍不了传统的“百般武艺,不如锄头锄地”的农业情结。曾几何时,九龙江畔的“花果之城”、“鱼米之乡”。沉甸甸的龙眼、荔枝、香蕉、菠萝和盛开的水仙花,无不成为电视主持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漳州还是一座很“宣传”的城市,善于在找寻“感动漳州的人物”中,提炼出各种鼓舞斗志的精神榜样。很早的时候朋友就告诉我,漳州人总结了好几种“精神”,很了不起。屈指数来,有龙江风格的大局精神、谷文昌的创业精神、女排的拼搏精神以及漳州110的服务精神等等。并相继修建了“谷文昌精神教育基地”,“龙江风格”纪念馆,女排“五连冠”陈列室等。漳州人绝对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遗余力地努力挖掘特色精神资源,也曾竖立过一位身残志坚的小学乡村教师的典型,轰轰烈烈到全省巡回报告演讲,人们都乐观地期待着能在全国范围泛掀起一股强大的学习热潮。一座城市确实应该有其立市的精神,那是灵魂。但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如果只有精神也还不够,还需要机遇,以及对机遇的充分把握。泉州有没有什么精神呢?泉州人也许习惯埋头做生意,来不及总结。从石狮小镇的“三来一补”到“有街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万式装”,再到享誉海内外的柒牌、七匹狼、富贵鸟、特步、九牧王和利郎等知名品牌企业。这大概也能折射出某种精神,总结起来应该是一种“爱拼才会赢”的敢于拼搏、敢于冒险的海洋精神。人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解放程度,泉州这辆经济快车永远是在“绿灯快行,黄灯慢行,红灯绕道行”的“交通规则”中高速前进。漳州不乏人才,漳州也不乏机遇,国内知名的万利达集团正是从南靖一所中学的校办工厂起家。漳州人经营文化市场很有前瞻性,当年在民主路上那很不起眼的“晓风书屋”,上世纪90年代初竟然长驱直入厦门书市,如火如荼,盛极一时。那时候,堂堂厦门特区还没有一家像样的民营书店。漳州最需要的是对机遇的把握。在打造厦漳泉大都市区中,抓住了机遇,这座海滨城市将被激活,失去机遇,它只能在精神世界中继续美妙地冬眠.《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昨日,有关部门提供的这份意见稿透露出一个消息:厦漳泉三市拟共同争取同城化发展规划报批国务院,纳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版图,形成国家战略。意见稿长达53页,由十二部分组成,从厦漳泉同城化的基础和条件着手,制定了三城同城化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就厦漳泉三地的空间格局与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同城化、建立共同市场、推荐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10个方面做出规划,形成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同城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按照意见稿,厦漳泉三市计划利用2011年到2020年的10年时间,共同建设一个核心区面积达7772平方公里的大都市区。这一面积比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面积还大,相当于7个香港的大小。意见稿提出的发展目标称,至2015年,厦漳泉初步实现同城化,三地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社会管理政策基本接轨,市政、信息、能源、口岸通关等基础设施全面对接联网;资源要素市场体系一体化形成,综合经济实力与台北都会区的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到2020年,厦漳泉基本实现同城化,实现产业、空间和社会的高度融合。到时,厦漳泉将基本形成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功能,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实现与台湾经济文化的深度融合。

上一篇:中秋国庆双节图片

下一篇:没有了